APP下载

谈小提琴演奏技巧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2013-08-15苏伯英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4期
关键词:弓子琴弓运弓

苏伯英

苏伯英/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助教,硕士(吉林四平136000)。

一、左手的演奏技巧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一)左手按指

在探讨关于小提琴发音问题的时候,左手按指似乎是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个问题,但是其实这一项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正确的按指动作,一切左手的技巧比如音阶、换把、颤指、颤音、换弦、双音等是永远都不会做好的,那么这些技术做不好,声音同样也不会令人满意。

在左手按指训练过程中,左手的手型是很关键的。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在拉琴的过程中,左手的手掌始终很紧张、很僵硬,每一个手指在按弦的时候拇指都会一起跟着向琴弦的方向动,有一种“抓”的感觉。这种按指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而且如果这样一直下去会导致整个手臂僵硬,很难掌握正确的颤音、颤指,对一些高难的、快速的技巧动作远也做不干净,如果不加以改正,演奏寿命就不能持久。因此在左手按指训练过程中,应松开左手的指掌关节,每个手指的下落与抬起都由自身的指根关节控制,与手掌和拇指是没有关系的,左手按弦的四个手指应独立地自然抬起和落下,接触琴弦的时候要快速、准确并且富有弹性,这样的声音才会丰满、圆润。

(二)左手换把

左手的换把就如同歌唱家演唱时的换声区,从低音区唱到高音区或者从高音区唱回低音区都必然要经过换声区,如果换声区处理不好,音色就不会统一,整体的声音就会大打折扣。同样的道理,换把的问题处理不好,对于需要经常靠换把来演奏的小提琴来说必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换把是左手一项很重要的技术,但是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换把的同时应该保持音质,要使我们的耳朵听到音量保持不变,这需要通过腕子、小臂以及肘部的共同配合,用肘部带动腕子,与此同时带动手和手指来换把,使四个手指可以保持自然的重量来按弦。在从低把位向高把位换把的时候,肘部应随着把位的升高而逐渐向右侧靠;而反过来从高把位向低把位换把的时候肘部则应随着把位的降低而逐渐向左侧靠,最后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按弦的四个手指和拇指始终保持放松的状态,就好像一直在同一个把位一样。那么当手指从一个接触点换把到下一个接触点的时候,手指移动要迅速、准确,而且手指按弦的重量要尽量保持不变,这样换把后的声音才会和换把前的声音保持一致,音色才会统一、清晰、干净。

(三)左手颤指

小提琴的颤指是美化声音、赋予声音生命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歌唱家用华丽、美妙的颤音来美化声音,而小提琴家则用高雅、柔美的颤指来赋予声音生命。因此可以看出颤指与声音之间有着多么重要的关系。

扬凯列维奇先生在颤指教学中指出,“必须在尚未涉及到颤指时就为放松的颤指创造先决条件,学生在艺术上一定成熟程度就会有发另一种音色的愿望,这种需要应该放松,不紧张,准备听从艺术冲动。”由此可以看出颤指的学习与训练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强颤指的愿望。颤指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每一位小提琴家的颤指都是独一无二的,试想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小提琴家的颤指都是一样的话,那么就等于没有颤指了,也就失去了颤指的意义,这也正是颤指的魅力所在。扬凯列维奇先生认为在技术方面不是手的动作本身,而是最初的冲动。这里所指的“冲动”可以是手腕的,肘部的,混合的,但是把这种冲动转到弦上去的是手指,起着决定意义的是手臂的放松和在轻快的情况下手指骨的放松,任何地方最小的紧张都会立刻影响到颤指的效果。

二、右手的演奏技巧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一)弓速、压力、触弦点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当琴弓与琴弦摩擦的时候,声音即随之产生。那么当琴弓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压力、不同的接触点与琴弦接触时,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因此,弓速、压力和触弦点是小提琴发音问题的三个重要的因素。美国近现代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伊凡·加拉米安在他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原则》一书中用了一定的篇幅来分析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这三者之间是“一动而牵及全身”的紧密关系。发音是由琴弓与琴弦的摩擦而产生的,如果没有给琴弓适当的压力,那么这样摩擦出来的声音就是虚的;但是过多的压力就会妨碍弓子自然的运动,而且这样发出的声音是压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发音最重要的就是,弓子要有不同快慢速度的运动,还要有适当的压力,以及正确的触弦点。总而言之,弓速、压力和触弦点是随着乐曲的进行发生不断的变化,使丰富多彩的音色贯穿整个乐曲。

弓速、压力和触弦点这三者之中,触弦点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点是右手运弓发力的集中点、是运弓的依靠,同时也是运弓的轨道,只有找到这个点,才可以谈压力以及弓速,而这个点也是要随着不同乐曲、不同乐段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这个点始终是正确的,那么声音就始终是符合乐曲本身的,所以有了这个点,才有了弓子运行的的轨道。那么,这个点的位置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正如林耀基先生在小提琴教学中关于触弦点的问题上所指出的,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点就在琴码与指板中间,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在演奏家的实际演出中,弓与弦的接触点是需要经常变化的,要根据音乐中发音的要求,如强、弱、快、慢以及感情色彩等等,有意识地使弓弦接触点靠指板或靠码子。一般说来,当需要音量大且音色明亮的时候琴弓需要靠近琴码,反之,则要靠近指板;拉慢弓或半弓的时候要靠近琴码,而当快弓或分弓的时候要靠近指板。在琴弓压力较大、弓速较慢的时候,触弦点应该靠近琴码;那么在琴弓压力较力较小、弓速较快的时候,触弦点应该靠近指板。因此,触弦点的稳定性以及变化的技巧运用是小提琴发音问题中右手运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运弓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明白了弓速、压力、触弦点与发音之间的关系,了解了发出优美动听声音的静态感觉以后,便开始了运弓。右手拿起琴弓以后,琴弓就是右臂的延伸,右手将琴弓和右臂连到了一起,由于音乐是由不断变化的运弓完成的,所以这就需要右手臂始终要处于一个松弛且平衡的状态,来保持声音的统一、均匀。奥厄在他的论著“关于发音问题的几点建议”中提出,右手在握弓的时候要切记要放松,手臂要自然地下垂,同时用全弓来练习均匀的慢长弓,并且要通过慢速的音阶来练习渐强、减弱;在练习渐强的时候,要切记只增加手指的压力而不能用手臂的压力,全部的力量实际上是通过手腕的力量而获得,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音色变得粗糙。在运弓的时候,手指、手腕、肘关节、肩关节要灵活地控制着琴弓,右手决定着运弓的导向,并同时感受着对弓子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通过食指来传递与控制的,手臂自身的重量随着音乐表现需要的力度要求传递到琴弓上,这样就可以更灵活地控制着声音了。

运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使音色均衡、稳定。琴弓的速度与琴弓的压力之间是存在着平衡关系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运弓速度下需要特定的压力才会使琴弦能够完全地振动。琴弓是杠杆,不同的地方压力是不等的,如果要使音色均衡就需要掌握弓子的平衡。解决好运弓速度与运弓压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是琴弦可以振动良好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样才会使弓子的运行与琴弦的振动配合得更好,从而达到最佳发音的效果。运弓中手臂的感觉就是要找到松弛的运弓方法,运弓时,右臂要很自然地将力量放在弓子上而不是要提着弓子去拉琴,这就是所谓的“自然重量”,如果在演奏中能够自如地运用自然重量,这样不仅自己感觉轻松,而且还会使发音的质量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在运弓过程中,手臂、手腕、手指的配合是否协调是发音的关键,尤其是在弓根或弓尖的位置换弓以及换弦的时候,它们更好的配合可以使其没有痕迹,让声音更加流畅、自如。

右手运弓是小提琴发音问题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学到一定程度以后,右手的控制实际上要比左手难,各种弓法演奏的技巧以及整体声音的控制都是由右手操纵的,可以说右手控制着整个声音的命脉,当右手的技术解决了,很多声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声音是小提琴音乐的灵魂,是演奏水平的标记,是音乐表现的核心。小提琴的发音问题是一项大的课题,它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去完善,这不仅需要小提琴演奏者拥有扎实的演奏技巧,同时也需要有较高艺术修养,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来不断地分析、研究、探讨,使声音可以成为表现音乐艺术的重要手段。

[1] 张晓燕.对影响小提琴发音的几点因素的探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 黄碧莲,高城重躬.神奇的小提琴[J].中国音乐,1989(1)

[3] 黄小韶.小提琴发音问题探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3)

[4] 刘丹.谈小提琴发音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艺术教育,2007(7)

[5] 刘妍玲.浅谈小提琴的发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

[6] 韩里.小提琴基本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1)

[7] 卓佳.如何掌握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9)

[8] 尤·伊·扬凯列维奇.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弓子琴弓运弓
二胡琴弓形制规范数据化探究
十九世纪低音提琴琴弓
守候着琴弓制作这门手艺
——访著名琴弓制作师李怀刚
Thickness-dependent magnetic anisotropy in obliquely deposited Fe(001)/Pd thin film bilayers probed by VNA-FMR∗
琴弓“父子兵”占领世界八成琴弓市场
纪念照片
浅析二胡运弓技术与方法
纪念照片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
谈二胡演奏时的运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