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特色大众文化建设的方向

2013-08-15庄惠惠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4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心态体育

庄惠惠

庄惠惠/吉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讲师(吉林长春130022)。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象征。一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相一致,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智力支持。一个国家的形象是通过文化直接体现出来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向21世纪,我们不仅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大众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众文化在西方出现要早一些,现代意义上中国大众文化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

一、以体育文化为基础发展健康的大众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文化对人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而且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党的十五大对发展跨世纪体育文化做出了纲领性的规定,即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体育文化,并使其成为我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好体育文化是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1.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与其他文化一样,它产生于社会,作用于社会,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文化从健康身体、娱乐身心出发,与德育、智育一道成为建设大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健身、娱乐、休闲已成为人们一项重要的日常生活内容。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说到底是一种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结合。“人文,东方有品德的教化之意,西方有人性教养之理,唯物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文就是以人为本,教育就是把人从自然状态中提升出来抒发自己人性的过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益智健美’的科学体育发展新观念正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进步的文化理念。”体育文化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素质水平的重要方面。

2.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具体表现形式和组织方式灵活多样,容易被大众承认和接受,为改善和充实大众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中华武术、气功、中国式摔跤、舞狮、健身操、健美操以及仍然广为流传并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体育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等,都是体育文化的具体体现。

3.体育文化能满足人们自我的需要,可以使参与体育活动的个体获得一种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在其他文化形式中不容易体会,体育文化为大众文化提供了又一新的表现形式。

4.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仅有丰厚的文化传统,还有较强的发展力。以体育文化为基础发展健康的大众文化,能形成抵御落后文化侵蚀的“免疫力”。

5.体育文化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人们自发地具有接受体育文化的心理倾向,为大众文化媒体准备了广泛的受众心理基础。现代体育文化是建立在广泛民主、平等参与的大众基础之上的,它不仅符合各阶层的利益,也能代表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可见,体育文化是政府和大众乐意接受的文化形式。

6.“体育休闲文化消费,既是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又是物质生活享受的消费,是融合精神文化消费与物质生活消费于一体的一种特殊消费,是我国人民基本上解决温饱需要进入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21世纪,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出发,努力研究探索体育文化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建立一个“更普及、更大众、更民族”的体育文化体系,贯彻以体育文化为主充实和整合大众文化的指导思想。

二、以培育健康社会心态作为大众文化建设的重点

社会心态是某一时期社会群体普遍存在的共同心理状况,即人心民气。社会心态又因不同社会群体所处的地域和社会阶层不同产生差异。虽然社会心态只是一种初级形态的社会意识,但与其他形态的社会意识一样,它的产生和变化反映社会存在,并决定于社会存在,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现实,对社会进程产生能动作用。社会心态虽然来源于每一个社会个体,却又以一种整体的形态影响每一个社会成员,使人以为这就是自己的观念、态度和意志,或者自己无法摆脱这种观念、态度和意志的控制。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消极的社会心态,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阻碍甚至是破坏作用。准确把握社会心态,进而有效地保护、利用、引导、调节社会心态,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对于实现改革、提升大众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稳定是人们的广泛共识,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因此,一切顺民意、得民心的方针、政策、措施、工作都要坚持,而且要不断完善、充实、创新、提高,以强化这种社会心态。把握了求发展、求稳定的主流社会心态,还不能说就是完整、准确地把握了社会心态的全部。在主流之外,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种种值得高度重视的其他社会心态,这可以从社会公众对一些与自身有利害关系的热点问题的关注上反映出来。比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使一些人产生了焦虑情绪;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些人的心理失衡;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使一些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由于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一些人的坚定信念发生动摇等等。这些社会心态,是整个社会心态的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其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切不可充耳不闻、不知痛痒,也不能反感厌恨,静下心来,透过这些心态,实事求是地分析我们在政策上、措施上、工作上、作风上有没有导致这些社会心态形成的因素?事实上哪个地方、哪个阶层人群社会心态不那么积极,往往说明在那个地方、那个阶层,我们的正确方针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作风不务实。只有从根上找原因,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才能从整体上理顺情绪,平衡心态。当然,政策也好,措施也好,工作也好,不可能让人人都立即满意,但是只要我们始终把握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始终坚持努力使全社会各阶层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就能够把握住调节社会心态的主动权。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并善于把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措施转化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的自觉的行动。要看到,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这样,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能在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中顺利地推进。

三、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延续着人类文明的灵光;文化是人类现实物质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反映,它标志着社会的发展水平;文化也是人类立足于现实而又力求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它引导着人们的观念,指引着人们的生活方向。“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因此,伴随着人类在物质生产活动和政治生活中不断从必然状态向自然状态过渡的过程,文化也成为在观念上不断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过程。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一样,文化也是一种不断前进的过程。显然,一种能够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人民群众进取精神的文化,必须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即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众文化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并存的情况下,在全面建设先进文化的当今,要把握大众文化正确的前进方向、保证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前进方向。

1.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尤其是要用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总结我党全部经验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它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结晶。我们应该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熔铸坚强的精神支柱。

2.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就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追求崇高的道德目标。

3.必须弘扬中华文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大众文化。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人民群众有巨大的吸引力,发展先进文化可以激发社会活力,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明确大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我们应当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已引起了文化理论界的关注。大众文化反映着普通群众的精神需求,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现实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怎样,在今后的中国文化舞台上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还将长期共存,互相消长,面对大众文化给文化建设带来的种种影响,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积极发展大众文化,逐渐提高大众文化的品位,通过大众文化的日益普及,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 孟建伟.科学与人文内在联系[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2,10

[2] 姚大为.体育生活化对未来社会和人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2(1):63—64

[3] 浣卫刚.发展体育休闲文化消费的几点思考[J].消费经济,1998,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心态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做谦逊的人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还是“看掐架”心态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