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绩效与对策研究——以来凤县为例

2013-08-15莫代山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来凤县农民专业

莫代山

(长江师范学院 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

近年来,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相关研究中,雷召海[1]、彭永胜[2]、王浩田[3]等分别从宏观角度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海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过研究,欧阳慧[4]、赵烁[5]等从微观角度对具体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过描述。但探讨某一具体县域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取得的经验与不足,进而探讨相关对策的研究尚不多见。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湖北省来凤县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较为落后,属国家级贫困县。同时,该县有着丰富的农业和文化资源,金丝桐油、生姜、藤茶、大头菜、松花皮蛋、摆手舞、三棒鼓、西兰卡普等在省内外均有一定的知名度。自2002年以来,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同时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总结该县10年来相关经验与不足,对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快更好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促进发展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完善发展服务平台,扩大专业合作社规模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互助性的经济组织,但其发展却需要财政、信贷、税收、国土、农技、工商等政府部门和乡镇企业、农民精英等的密切配合。为了更好地促进其专业合作社发展,该县构建了三个层面发展服务平台:其一,县级各部门联动平台。2009年起,成立了来凤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成员由财政、农村信用联社、地税、农业、国土、畜牧、工商、国土8个部门组成,主要协调创新服务举措,在开辟 “绿色通道”、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理程序、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规费减免等方面统筹协调;其二,乡镇农经部门与合作社定期会晤服务平台。2008年,该县发布《中共来凤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各乡镇必须搭建农民合作社定期会晤服务平台,每年至少会晤两次,具体服务内容是听取、收集各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并及时总结上报,协调处理;其三,各相关技术部门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结对指导平台。2010年,该县出台了《关于县直单位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结对帮扶的通知》,明确了有关县直单位在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应履行的义务,安排24个部门与县内72个合作社实行结对帮扶。在上述措施的影响刺激下,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数量不断增加。2003年,该县仅有凤头生姜产销专业合作社1家,成员也仅有数百人。至2009年8月就有45家,成员0.62万人。到2011年12月,已发展专业合作社135家,成员2.113万人。近三年的年均新增户数比率均在50%以上;其二,合作社涉及产业不断拓宽。截止2011年12月,不仅蔬菜、林果、茶油、茶叶、水产、生猪、家禽等农村传统产业均有合作社,而且在农技服务、花卉、杨梅、蜜蜂、生物科技、红薯加工、金银花种植等一大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也发展出了合作社26家;其三,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据该县农经局提供的资料,至2011年6月,合作社110家,成员1.813万人,带动4.329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0.6%①参见《来凤县2011年度6月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统计表》,原件存来凤县农村经济管理局。。一些典型合作社,带动能力很强,如该县三胡乡杨梅专业合作社,覆盖全乡8个行政村,种植杨梅16107亩,已发展社员3234人,带动6524人从事相关产业。该县三丰薯业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945人,带动8000人进行种植、加工。

(二)注重发展制度建设,提升发展质量

为了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发展,该县十分重视制度建设。据统计,近三年来县级政府下发的文件就有《来凤县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关于县直单位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结对帮扶的通知》、《来凤县2010-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中共来凤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来凤县二○一一年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印发 〈来凤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评星定级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10多项,从联席联动、考核、鼓励、帮扶、税费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适合县情的特色发展制度。同时,该县每发展一家专业合作社,都会由县经管局指导建立一套包括内部管理、代表大会、财物管理、理事会在内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合作社形成初步的盈余分配、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机制。正是有了好的制度,该县合作社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经过评审,截止2010年12月,该县有3家被省确定为 “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家被州确定为 “州级示范专业合作社”,8家被确定为 “县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009年,该县三胡杨梅、三丰薯业还被评为全州 “十佳”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把握发展方向,促使农民增收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县始终紧扣发展这一主题,采取了多层面的促进措施。其一,县、乡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仅2010年以奖代补资金达100万元;其二,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新增项目予以补助和贷款贴息。2010年,县、乡财政安排4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其中县级财政35万元;其三,给予税收政策优惠。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的经营、服务、培训等免征或减征部分所得税,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其他规费实行全免。2008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税费减免总额达到了260万元,部分合作社实行了零税收;四是主动联系农产品购销售渠道。2009年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1.75亿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4852万元,总收入2.84亿元。在这些优惠政策刺激下,各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如该县翔凤镇鬃岭、三丰、生姜、农家人等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7787户,共发展基地24130亩,户均合作社分红收入达754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到4987元,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852元。成立于2009年的农家人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特色、高优、绿色无公害的果蔬生产销售,种植基地从创立之初30亩发展到2011年920亩,年销售收入从20多万发展到835万元,社员收入提高了近6倍②参见《关于加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原件存来凤县农村经济管理局。。

(四)着眼发展质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

为了推动农业技术更新和农业结构调整,来凤县设立了专项资金予以扶持。2008年《中共来凤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引进新品种、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创建 “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等都明确规定了奖励额度。2008年以来,用于奖励的财政资金达102万元,其中用于新品种引进奖励的资金达50万元。在这种措施的推动下,该县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初步形成了杨梅、凤头姜、大头菜、红薯粉加工、葛粉加工、土猪养殖为主导的农产品产业群。技术更新成效显著,大头菜食品加工低酸低盐技术、果蔬立体套种技术、大棚生姜反季节试种技术、杨梅种植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等一批技术创新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获得了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州级科技进步奖。截止2011年该县合作社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8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①参见《关于加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原件存来凤县农村经济管理局。。

二、促进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多层次、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来凤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经管局,并明确该局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为了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环境,该县建立了相关部门支持、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责任制。明确规定: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在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生产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业务指导;经管、供销、科技等部门依托自身优势,开展产销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民政、工商部门降低门槛,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登记;工商、公安等部门负责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他们保驾护航。针对农民合作社生产、销售信息渠道不畅的实际情况,该县加快了农经信息化网络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延伸的进度,搭建网上信息沟通和营销平台。据统计,2009年该县通过农经信息网络向外发布供求信息40余条,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800余吨,购进农资50余吨。2010年,该县由政府出资建设了一个综合性农民合作社服务网站 “来凤农合之家”,对县内专业合作社产品进行免费信息发布,迄今已发布相关信息3014条。

(二)始终坚持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

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该县始终把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作为发展合作社的主要手段。为此,该县县委、县政府明确:“新启动的农业项目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新增农业投资优先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加工等项目配套,县内由政府申请和运作的各类农业品牌优先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放,实现优势资源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理配置;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扶贫办等部门要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列入项目重点支持范围;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开展的经营、服务、培训等免征或减征部分所得税,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其他规费实行全免,享受民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了深化上述政策,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创办加工、流通企业的建设用地,优先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对建设用地优先安排指标,其级差地租经批准后予以全额先缴后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搭建的非永久性设施临时使用土地的,比照农业设施用地办理”②参见《铸就致富金钥匙 开启增收新大门——在全州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现场会上的典型发言》,原件存来凤县人民政府。。2008年以来该县共为合作社审批建设用地53550平方米,其中临时用地比照农业设施用地审批2420平方米;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品运输开通 “绿色通道”。凡运输该县合作社出产的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均可享受 “绿色通道”优扶政策,境内免收车辆通行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鼓励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创建 “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或 “有机食品”等。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加省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参与市场竞争,自2006年以来该县共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的国内、国际农产品展销(博览)会共153次。

(三)依托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领头发展

该县根据实际,围绕林果、药材、农机服务、生猪、水产、家禽、蔬菜、柑桔等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该县1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123家是围绕主导产业兴建的,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专业合作社有62家。这些合作组织在该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中介组织薄弱、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有限、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差、特色农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难、市场经济竞争力弱等一系列难题。同时,依托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品销售、加工的优势,较好地解决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有效地实现企业和农民的 “双赢”。目前,该县43家龙头企业中已有杨梅酒厂、凤头食品、宗味食品、佳佳生物、三丰薯业等25家与合作社联姻,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族文化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空缺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目标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因此并不排斥特色文化生产的合作。在民族地区,往往积淀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一些经过市场检验,能够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民族文化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往往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来凤县,摆手舞是极具土家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 “非遗”名录。近年来,先后参加了奥运会文化展演、上海国际旅游节、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中国农历新年花车巡游、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等数十次国际性展演,县内、州内各种活动展演十分频繁,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上述活动均是由政府组织参与,尽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民间并没有形成专业合作社。又如土家族织锦 “西南卡普”有独特的织造工艺和丰富多彩的构图,是中国五大织锦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遗”名录。来凤县历史以来就是“西南卡普”生产地,市场需求十分旺盛,2012年该县 “来凤土家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销售额达1700万元。虽然民间亦有一大批 “西南卡普”制作者,但也没有相应的专业合作社出现。

(二)规模小、带动力弱、合作水平较低

在规模方面,无论是注册资本、入社社员,均存在规模较小、覆盖面较窄的特点。截止2011年底,该县110家合作社中,合作社成员30人以下的有54家,占48.3%;其中10人以下的25家,占24.1%。在带动力方面,目前该县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只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4.6%,带动农户只占农业人口的20.6%①参见《来凤县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原件存来凤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相当部分专业合作社依靠政策扶持生存,缺乏有效的生存、发展和服务能力;合作水平方面,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较少,甚至出现有同一乡镇同一产品组建多个合作社现象,产生了同类合作社之间的不必要竞争。

(三)政府与企业热情较高,普通农民群众存在顾虑

尽管来凤县政府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企业为了得到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也不遗余力地推动合作社发展,但普通农民群众对组建、参加合作社仍然存在很多顾虑。据调查,影响因素有三:其一,受长期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生活影响,农民群众有 “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生产传统。其二,农民误将专业合作社与20世纪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公社联系起来,担心失去土地使用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如该县有种植“大头菜”的传统,相关系列产品销量很好,2005年就以 “来凤县宗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领办成立了 “来凤县大头菜专业合作社”。但直到2011年底,加入该社的成员仅为287户,发展基地不过3000余亩,且多为散种。调查时农民群众普遍存在着 “跟着合作社搞自己就搞不成,以前搞大集体把人都 “搞伤到”(当地口语,指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了,现在才搞得几年 ‘分产到户’,怕吃亏”之类的想法。其三,政府和企业在发展合作社中存在形式简单粗暴的行为,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一些乡镇为了突出经济发展成绩,存在强迫农民种植特定经济作物,一旦农民种植后,即将其算入专业合作社的做法。而农民在此过程中对产品购销、合作社运行、收益分配等各方面情况一无所知,因此存在着抵触情绪。

(四)领办模式一支独大,不利于农民群众主体性发挥

截止2011年底,该县110家专业合作社中,由龙头企业领办的达到74家,占总数的67.3%;由能人领办28家,占总数的25.5%;由村组织领办8家,占总数的7.2%②参见《来凤县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原件存来凤县农村经济管理局。,龙头企业领办模式占据绝对主导。龙头企业领办虽具有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组织能力强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管理权限集中、与农户争利等缺陷。我们查阅 “来凤县三丰薯类专业合作社”汇报材料显示,该合作社2011年有成员1045人,带动农户2855人,年销售收入2648万元,盈利195万元,成员盈余返还仅45万元,人均不足500元。而当年 “来凤县三丰时代农业有限公司”产值3500万元,纯利润422万元③参见来凤县三丰薯业专业合作社《传统产业创新路 合作示范出效益》,原件存来凤县农村经济管理局。,企业利润大大超过依托合作社利润。这些利润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价格等手段从合作社转移过来的。龙头企业领办一支独大的局面势必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主体共存的需求相矛盾。

四、相关对策与思考

透过来凤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探索及其经验和不足,结合我国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笔者就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效发展,提出几条对策。

(一)拓宽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发挥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

合作社发展要因地制宜,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联合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进行产业开发无疑具有广阔的增收致富空间。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是组建原生态民族特色文化展演合作社。将符合市场需求的戏曲、舞蹈、民歌、吹打等项目经过一定整理后推向市场。这样既可丰富文化娱乐市场,又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使民族文化得到活态保护与传承。其二是组建民族特色工艺品生产、销售合作社。将带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编织、镶嵌、竹篾编扎、挑花等工艺品加以完善。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妇女的就业问题。其三是发挥主体优势,联合特色村寨农户组建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发挥特色村寨村民的主体性,有效促进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二)鼓励多元主体领办,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在现有龙头企业、村集体、能人领办的基础上,出台有效的政策,鼓励供销社、经销商、大学生村官、农业科技人员、基层干部等各类主体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可创新探索村社合一、企社合一、家庭农场、营销加工带动发展模式;发展中要切实遵守农民 “自办自管”的原则,发挥农民在品种选择、财务监管、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绝对主体地位;政府相关部门要坚持 “引导不参与、鼓励不包办、扶持不干扰”的基本准则,切实做好在金融支持、技术配套、市场信息、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三)加强规划引导,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

其一是尽量引导避免同质化竞争问题。可以结合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动跨区域联合合作社的发展,使现阶段 “小而全”向规模化专业服务过渡。其二是引导深化合作水平。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生产领域向加工领域、销售领域、服务领域等整个产业链拓展,从农业发展领域向非农产业发展领域拓展,从合作发展经济向合作兴办农村各项事业、合理建设新农村发展。其三是引导农民参社素质提高。通过各种宣传和培训,消除农民认识误区和担忧,培养农民参与、经营、管理、监督合作社运行的能力。

(四)落实优惠政策,突破制约瓶颈

其一是化解 “贷款难”矛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层次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广泛动员和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担保公司。积极探索农用机械、农作物收获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手段,鼓励农民或企业主以养殖水面使用权、经营承包权、经营林权、订单作质押进行融资。其二是化解 “人才少”矛盾。可由政府部门组织,采取职业教育、短期进修、专门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培养合作社法人代表、财会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能手等专门人才和业务骨干,全面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1]雷召海,李忠斌,杨胜才.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4).

[2]彭永胜.湖南湘西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索[J].企业研究,2010(10).

[3]龙庆华,自正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J].特区经济,2010(1).

[4]欧阳慧.湘西民族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基于湘西州永顺县王村水产养殖协会的调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0).

[5]赵 烁.民族贫困地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基于赤峰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北方经济,2012(20).

猜你喜欢

来凤县农民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来凤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凤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携手创新探索纳税服务新路径——以来凤县国地税合作为例
万紫千红花满园---记奋进中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民族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