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采编过程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3-08-15梁乂川
□ 梁乂川
一、采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形势下,民生类的新闻报道已经占据各类新闻报道的主流地位,关注民生新闻的受众也越来越多。民生类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和立场等,都会对受众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受众着想,为了顺应时代号召,为了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政策, 电视媒体工作者必须正视电视媒体的发展新方向。然而,不可否认,我国当前新闻电视媒体系统中还存在着众多不和谐的因素,尤其是在采编的过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民众想要表达自身意愿的自由,束缚了民生新闻报道的发展,必须进行整顿和解决。
(一)新闻采编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什么是新闻?新闻就是在人们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却没有被大众及时得知的重要事件。因而,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真实性和显著性。新闻报道想要获取一定的新闻受众,形成一定的新闻反响,实现一定的新闻价值,新闻报道工作者必须遵从新闻报道的相关原则,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地进行新闻采编。然而,现在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不顾事实,歪曲报道,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这是不符合新闻报道的正确价值取向的。这些不实的新闻报道,会引起受众的误解,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必须予以取缔和严惩。
(二)新闻内容缺乏基本的真实原则
新闻的生命在于事实,真实的事件内容是新闻赖以生存的土壤。所以,新闻报道必须依从真实性这一基本原则。关于“新闻故事”这种新闻手法的出现,其实是新闻报道在内容形式上的一种创新,也让新闻报道摆脱了固有的模式,逐渐转变了以前“硬新闻”的古板样式,让新闻报道更加具体、生动和形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适合这样的新闻手法,在进行国家政策及法规的宣传和讲解时,就应该少用或尽量不用“新闻小故事”来报道。故事必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根本不存在故事的内容生编硬造,很容易让群众在故事的阅读过程中产生主观上的误解,这样的新闻报道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真实性。因此,新闻报道工作者在进行民生类新闻报道的时候,应注意新闻手法的采用,别让新闻失去它本来的样子。
二、提高电视民生新闻采编水平的对策
现在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是残酷且激烈的。各个媒体为了提高自己新闻报道的关注度,都在一味地追求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在吸引受众、增加收视率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味追求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产生的反效果也很严重。因此,切实提高新闻报道工作者新闻采编的水平,实在是当务之急。
(一)坚持宗旨,为民服务
新闻报道存在的意义,应该是为大众服务。所以,新闻报道工作者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为受众报道真实、客观的新闻事件,有坚定的责任感,严格遵从国家的号召和政策方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前,我国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同时,新闻报道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高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
(二)主题鲜明,深度报道
民生,顾名思义就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民生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发展、民众团结以及家庭幸福的重要问题。新闻报道在反映人民呼声、促使国家了解民意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正确、客观的民生报道,也能够为国家做出下一步民生方面的重大决策,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电视媒体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应该明确这一点,坚持进行主题鲜明的民生报道,从主题切入,深抓根本,从而挖掘出现象背后更加深刻的问题。
(三)寻求渠道,解决问题
电视媒体工作者要了解自己进行民生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单纯向民众介绍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不仅仅是为了引起国家相关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更重要的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寻求方法。因此,在进行了某件民生事件的报道之后,还要进行持续的深度报道,继续为受众报道事件的进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所以,电视媒体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反映群众呼声、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桥梁。
总之,民生新闻报道要想成为当地民众喜欢的节目,就要坚持主题鲜明的报道,以反映群众呼声、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在百姓与政府、问题与舆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发挥媒体所具备的社会作用,体现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好地实现民生新闻的价值。
[1]陈津震.我国电视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3(8).
[2]王红.我国电视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2013(14).
[3]陈哨兵.浅谈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