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天价招待费暴露商业文化之弊
2013-08-15孙兴全
●孙兴全
新闻综述:
上市公司年报发布接近收官,业务招待费的排名最为引人关注,因为名列前十的绝大多数都是央企,合计达到29 亿元。其中,中国铁建以8.37 亿元的业务招待费雄踞榜单首位,相当于该企业全年净利润的10%。此外,201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中国交通建设、中国水电、上海建工、葛洲坝、中国北车、中煤能源等6 家央企的招待费都超过了1 亿元。另外,有241 家上市公司的业务招待费超过1000 万元。
评员观点:
吃吃喝喝,请客送礼,多少单位和个人在其中忙碌?官员陷入酒桌文化,企业靠“招待”拿项目,个人家庭要办点事也时常要送些人情。这就是熟人社会,人情关系开道,办事不讲规则而讲“感情”、讲利益交换。中国铁建时任总裁赵广发面对8 亿多元天价招待费的质疑发飙:“这是扯淡,别的企业招待费更多,只是账面上没反映。”置身这样的社会氛围、商业环境中,赵广发的“委屈”似乎有些道理。社会环境如此,别人这样干,我们不这样干拿得到项目,混得了世界吗?还有,赵广发“不幸”的是,他是上市公司的总裁,不得不向社会公开这样的招待费,那些非上市公司的国企却可以不公开,他们“花了也白花,白花谁不花”,上市公司却陷入质疑的旋涡,大喊不公。
然而,赵广发们的逻辑不是正派的社会通行的逻辑。这也暴露了我们当前的商业文化和整个社会环境出了问题。就企业招待费开销而言,如果以招待费的名义去“竞争”,整个商业行为会陷入拼贿赂的规模和技巧,而不是拼质量、拼创新的局面。当这样的不正当竞争成为常态,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平竞争环境就会遭到破坏,整个社会大把大把的开销就耗费在非福利生产的寻租性质的交易费用上。它不断撑大管工程、管项目人的胃口,更多地制造出商业贿赂和贪腐的机会。其实,上市公司高管也明白这一道理,否则他们不会面对这些质疑怒火中烧,还以对国企伤害太大的名义劝告媒体不要报道。
分析这份招待费排行榜,不难发现两个事实:一是工程建筑类企业上榜最多,招待费规模最大。这说明了工程建筑费用很大一部分被人吃掉了或以招待费的名义被人贪掉了,这些开支没有用来提高建筑质量,它的存在直接威胁着道路、桥梁、房产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安全。敢吃掉工程费用,敢忽略建筑质量和社会安全的企业,其社会责任、社会信用在哪里?二是国有企业在招待费开支上最为“慷慨”,资金充足、出手阔绰的国企在监督不足的情况下浪费严重,存在着一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现象。这些国企可以发生天价吊灯、天价茅台等事件,以“业务招待费”的名义挥霍当然也有可能。国企过高的招待费还会产生另一种后果,这些国企央企利用自己财大气粗的优势,通过招待的方式来和自己的客户获取优惠的商业机会,这对老老实实在市场上打拼的企业是一种伤害,这样形成的竞争优势是不公平的。
天价招待费招待了谁?同样要联系这份排行榜来分析。一方面,国企有可能利用招待费的名义报销一些不合理的费用,甚至利用这个科目过桥,化公为私。相对而言,私企招待费节制一些,除了财力限制的原因,他们也没必要在招待费上做假账。另一方面,这些国企承接大量的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是他们的大客户,那么真正花出去的招待费花在谁身上似乎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国企上市理由之一就是引入社会监督,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角度看,上市公司把钱花在招待上,客观上侵蚀了股东的利益。由于社会股东、中小投资者信息不全,对公司的约束手段有限,导致一些上市公司无视社会监督,按管理层自身的利益偏好行事。
当前,中央在治理政府部门的职务消费和招待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国企和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相关规定还不够完善。建立上市公司及其他国企招待费上的制度硬约束,让“业务招待费”阳光化,接受公众监督,这是公司治理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