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专员办税收管理与控制新途径
2013-08-15武振广刘章成
●武振广 刘章成
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是保证国家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困难,除了硬性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等措施外,努力提高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质量,对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专员办应积极探索“以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沟通与共享为切入点,以非现场管控为主要手段,探索重点税收、重点税源动态管控”的新途径、新机制。
一、目前专员办收入监管方式的局限性
在现有监管模式下,专员办收入监管方式有一定局限性:
(一)监管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由于专员办人少事多,未能建立有效的常态化税收日常监控机制,税收监控缺乏全覆盖、全过程和持续性,导致专员办对收入监管出现“真空”和“盲区”。
(二)监管理念相对滞后
目前专员办对税收监控主要以事后监督检查为主,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前、事中与事后有机结合的管理,未能实施动态、有效的税收监管。
(三)监管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专员办主要以税收征管质量专项检查为主,具有临时性、偶然性和局限性,不能有效发挥财政监督在目前财税体制改革中应有的功用。
(四)管理手段急需提高
目前专员办的信息采集手段主要以收集报表资料、情况通报以及邮件为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片面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影响税收管控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加强专员办税收管理与控制的建议
(一)搭建信息平台,实现重点税源、重点税种动态管理与控制
建立专员办与当地国、地税部门动态沟通交流机制,搭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信息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专员办与当地税务部门、重点税源企业三者信息贯通。企业作为信息渠道的起点,适时反映经营和纳税情况;税务部门作为信息渠道的桥梁和枢纽,及时将税收征管情况进行汇集和反映;专员办作为信息渠道的 “终端用户”,对相关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税源、重点税种实时跟踪与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力促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开发动态监控软件,强化数据分析与运用
网络信息高速发展为开展税收收入非现场管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非现场管控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库大、数据量全等特征,及时开发税收动态监控软件至关重要。动态监控软件要包含相关部门、相关工作的各个环节,应以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为重点;信息采集应尽可能完整、详细,采集的信息包括企业类型、经营规模、缴纳税款的信息,也包括税务部门征收、稽查、管理等有关明细信息;数据分析应尽可能科学、智能,按照既定的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专员办设立专人专岗,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统计,通过软件智能和人工经验两种方式对信息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开展税收质量评价工作,以评价保质量,打实税收基础。
(三)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措施
1、建立工作责任制。设立专人专岗,对数据采集、业务分析、信息安全等方面明确分工,明确管控责任、任务、对象等,确保税收非现场监管工作科学、安全和规范。
2、建立后勤保障机制。针对专员办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提升信息化水平,在网络设备、软件开发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税收非现场管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3、积极反馈主动服务。专员办应树立服务意识,一方面积极宣传财税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另一方面,及时听取税务部门工作建议,结合财政综合监管工作,帮助税务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协调、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使单位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关系,促进各自工作健康发展,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