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2013-08-15沈丽波
沈丽波
(长春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 办公室,吉林 长春 130000)
职业道德是每个行业从业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早在2001年9月,政府就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倡导社会各界都必须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认真履行本行业从业者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尽管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但遵守职业道德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知。会计从业人员同样需要遵守特定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履行职业道德。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忽视对职业道德的养成,既不注意职业道德的系统研究,也不注意职业道德的严格遵守,严重影响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形象。因此,需要全面了解目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合理解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到:道德是一种社会形态,是人们在共同工作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和具体规范。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人们的道德观念会随着时代的改变、阶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1]
一、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观念
针对会计道德的概念,我国会计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道德是贯穿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即渗透在这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品德、德行,是会计的职业道德。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具体的业务办理和实施过程中,一贯秉承的基本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涵养,是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规范、从业道德意识和从业行为规范的综合结合体。第三种观点认为,因为会计职业特点的具体性和独特性,在会计人员的从业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带有明显行业特征的特殊要求,会计在具体的从业过程中要遵循行业的具体规范和道德操守,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充分考虑道德问题和行业的特殊性,体现会计从业人员的大局意识和职业操守。
在当今社会日益变革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各种经济关系在会计活动中体现得更加复杂,维护好国家和社会大众的利益是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国家利益与单位集体经济主体或者社会大众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问题就必然牵扯其中,会计从业人员应明确自身立场,明确自身职业道德,在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从业关系中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以维护国家、社会、大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确立有较广泛的社会性,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整体经济秩序的良性正常运转。
二、会计从业人员道德问题的现状
(一)市场经济对会计人员道德观念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人们的利益关系从单一的关系向多层次的关系大幅度迈进,人们面对各种利益关系,难免会受到享乐主义、金钱至上、利己主义、排他主义等观念冲击。在社会巨大的变革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的冲击和影响,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做出一些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最终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经济损失。
(二)从业环境对会计人员道德行为的影响
在单位体制内,会计人员是具体的财务工作的实践者。在财务问题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计人员会受到来自法人的领导和控制。在面对一些具体问题时,会计人员因受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控制,而无法遵从自己的职业操守,会做出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编制虚假账目、偷税漏税等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单位具体负责人的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所致。因此,会计人员的从业环境会对会计工作中的道德产生直接影响。
(三)会计行业监管制度的缺失
我国目前实施的监管体制是:国家、社会、单位三级监管体制。国家监管是政府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管。社会监管是由社会中介机构,例如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照正常的法律程序对受调查公司进行的一系列经济审计工作,并提供最终的审计结果,给出客观评价的监管方式。单位监管是单位通过加强对自我的内部协查进行的监管工作。三级监管的目的在于对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进行保护,从而维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与发展。我国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管具备基本的监管体制,但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问题。其具体表现为:监管部门繁杂,人为因素明显。监管部门有政府、审计、工商、税务、财政等众多政府行政部门的具体介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多方面人为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三、完善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立法
将会计诚信作为法律条款明确写入《会计法》,体现出国家和政府对会计诚信的决心和尊重。虽然现行的会计相关制度和《会计法》中都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必须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但是在上述法律法规中都没有明确地提出“会计诚信”的概念。如果能将“会计诚信”纳入《会计法》中,无疑会对会计道德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将“会计诚信”立法代表着整体社会公众的共同意愿,体现的是公众对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性的认同和对“会计诚信”的渴望。但事实上,由于“会计诚信”概念立法的“难产”,使得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只是将“会计诚信”作为行业的一项技术标准来看待,这无疑会降低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对诚信、道德的重视,从而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加大,所以,将会计诚信立法是在会计业内树立和明确诚信准则的大势所趋。
(二)实施诚信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会计道德建设又分为会计个人品德和会计职业道德两部分。人在步入社会,职业生涯开始之前的教育塑造了个体的个人品德。职业生涯之后从事的行业及工作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职业道德。因此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道德诚信教育是夯实会计道德品质的必修功课。应积极倡导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会计专业中开设“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在学生学习会计课程伊始阶段就让学生们树立起诚信的概念和意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操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围绕会计职业道德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从思想上真正认同会计道德,进而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财政部在1998年1月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其中明确写到从1998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暂行规定》中强调我国对会计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按照从业人员归属地由当地的具体财政部门来统一规划、进行分级管理。归属地的财政部门要对会计执业人员进行会计道德培训继续教育并将此作为年度会计职业人员培训的重要学习内容。
(三)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迄今为止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改革中,企业自身还存在着很多弊病和不足,企业和政府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大部分会计人员依附于企业生存,企业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企业为求得自身生存和经济效益,会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施压,要求他们做一些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事情。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担心下岗失业,不敢对老板提出反对意见。因此唯有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力度,明确董事会、法人、股东和监理会的责权,特别要重视监理会对企业具体财务工作的监管,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责任,积极遵守经济规律和法律准则,使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能恪守职业道德,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工作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要想保持市场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将其作为会计工
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一项长期、艰苦的实践活动,倡导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优化会计工作环境,树立会计行业模范,提倡讲诚信、守公德的职业道德规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
[1]齐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解决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