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以重庆市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为例
2013-08-15吴易雄
□ 吴易雄
作 者:中南大学管理学博士,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所长
农业部确定重庆市南川区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意味着南川农业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确立“品牌立农、科技兴农、产业强农”的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业重大项目,加快园区现代农业发展。
一、科学编制规划,引领园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制定一个高水平的发展规划,事关园区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在规划的编制上要着重把握好两点:
(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园区要紧紧围绕实现“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的“三个共同”战略目标,使居民生态意识普遍增强,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逐渐形成,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建设规划进行充分论证和审定,科学制定《重庆市南川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开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二)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园区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着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向特色种养转型升级,向规模种养转型升级,向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主要围绕 “3+5+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粮油、畜禽、蔬菜等三个优势主导产业,笋竹、中药材、茶叶、花卉苗木、中蜂等五个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建成大观生态农业园,打造优质粮油、优质笋竹、优质畜禽、优质蔬菜、优质中药材、优质中蜂、有机茶叶、花卉苗木等产业带,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产品物流配送基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基地和现代农业总部基地,构建“一园八带五基地”。始终依托乡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以及设施装备现代化,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优化升级产业建设,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多元投入资金,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通过多渠道增加投资来源。
(一)下大力争取建设项目。园区要重点实施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等一批建设项目,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力度,对从中央和市级争取到的农业建设项目,区财政要实行资金配套,捆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设施与装备。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技术、高投入、高回报的设施农业项目,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化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园区内田园风光、山水资源等优势,开发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投资和银行贷款以及农民投工投劳,发展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农业小额贷款,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为夯实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大动力
要结合园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开展土地整治、低产田(地、园)改造,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认真研究土地流转、龙头带动、合作开发等扶持政策,促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一)以农家乐建设为支撑,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发挥园区5个乡镇土地流转中心的作用,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流转土地,对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引导广大农户高效利用土地,用于现代农业设施集中示范。南川区政府应出台《南川区鼓励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办法》,明确对通过土地流转新建的符合园区农业产业发展导向、经主管部门认定、批准命名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规模经营耕地连片在100亩以上,前三年按每年每亩3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依法流转,促进农业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以合作组织和大户为基础,创新利益联合机制。重点围绕园区内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机大户。通过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大户打造“产业链”,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有效发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化程度及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突出引导社会资本下乡。通过南川区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城市资本和商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扶持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形成多元化、多方位、多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园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以农业项目为纽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委、区政府和园区要研究出台《关于鼓励科技人员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奖励办法》、《鼓励科技人员到园区领办农业项目》等措施,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领办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五)以依法护农行动为手段,为建设生态农业保驾护航。由农产品流通造成的“谷(菜)贱伤农”和“谷(菜)贵伤民”等问题,重点需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系统引导下,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解决供求信息不畅的问题,并且让这个平台与国际接轨。同时建立健全健康的市场流通体系,取消中间环节。建立健全市场监督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动农业执法人员检查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有效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净化农资经营环境,从源头上保证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积极推动园区生态农业建设。
四、推广良种良法,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把科技进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组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科技支撑体系,聘请南川区内外相关产业专家教授,组成园区专家委员会。要紧紧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园区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建立完备的产、学、研体系,顺应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瞄准现代农业发展前沿,大力发展生物育种、生物制品和生物能源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生物工程产品,加强入园企业科技队伍建设,使其成为园区科技开发创新主体,发挥民兵科技服务队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动植物新品种和农业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业的效益和发展水平。
(二)广泛应用新品种。重点引进名特优动植物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和提质增产增效。同时,对地方传统优良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重点加以保护和推广。
(三)不断普及新技术。要大力推广精准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无公害生产、设施栽培、频振式杀虫物理防治、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和生态技术,尤其要普及推广转基因技术在花卉等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中的应用,开展生态农业信息指导,提高农业新技术普及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秸杆利用率、农业病虫害防治率、农用膜回收率,降低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强度。
(四)着力提升农民素质。要与农委等部门协调,结合国家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等农民培训项目,建立乡镇、村农民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园区2万多名农民进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或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园区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五、加强设施装备,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涵之一。因此,在农业设施装备上,园区重点要在两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建立农机技术研发中心。加大国外先进实用技术引进力度,在园区内建设国际先进农机技术实验园,推进农机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打造高新技术应用示范区,建立新型农产品及农业新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农业设施构型、生产机械和智能操控等设施设备的创新,制造一批符合产业发展的重要装备。
(二)大力推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始终把加强产业设施装备、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益的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精心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重要内容,重点推广应用钢架大棚、智能温室、喷滴灌、频振式杀虫灯等设施装备,发挥民兵机耕服务队的作用,大力推广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新型实用农机具,全面提升设施农业与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
六、强化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园区要依托生态优势,针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和各具特色的农业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成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一)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业品牌是农产品的质量标签,代表了农产品的声誉度和美誉度,要以园区主要农产品为重点,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制定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大力引进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区+标准化+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带领农民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种植,强力推进不同领域产业标准的提升,实现农产品品种绿色、有机、无公害,争创各级品牌。
(二)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园区内所有耕地都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让更多的农产品达到“三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转换认证标准。
(三)建立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制定《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园区 “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规划》,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卫生、安全的农产品,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质量监管。加强检测平台建设,建成园区检测中心,在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建设农残检测室或配备速测仪,安装电子显示屏,实现每日检测每日公示制度,形成园区检测中心+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生产基地的四位一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同时严格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实施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