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大学建设与学生评教中对教师规范角色的认知

2013-08-15秦超逸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评教师生关系大学

刘 裔,刘 懿,秦超逸

(1.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学院,重庆 400065;2.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0)

和谐大学建设与学生评教中对教师规范角色的认知

刘 裔1,刘 懿2,秦超逸1

(1.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学院,重庆 400065;2.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0)

和谐大学的内涵是学校整体(包括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并不仅仅限于人际和谐。由于学生对教师角色规范存在认知偏差,所以以对学生的态度为评教标准,可能导致教师降低教学及管理的标准以迎合学生达到表层和谐。因此,明确认知导向、搭建互动平台、完善评教机制、改变管理模式对于构建和谐大学是十分必要的。

和谐大学;教师角色规范认知;教改建议

构建和谐社会既有整个社会层面的运作,亦有社会单元构建的具体内核,如和谐企业、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医院、和谐学校等社会单元的构建[1]。由于这些社会单元的性质特征等诸元存在差异,所以运作的中心内容就有差异,其内核是否合理亦与之相关。就构建和谐大学而言,其要素可以包括与其他社会单元相同、相交甚至相异的内核,而师生关系则属于核心要素,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学就无从和谐发展。决定大学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主要缘于相互的行为影响。这种影响亦与学生对教师的角色规范认知有关。本文欲通过社会调查分析两者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改建议。

一、大学和谐发展与教师角色规范认知概述

(一)大学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素除了人际和谐外,还包括经济繁荣、科技昌盛、勤政廉政、治安良好、公平公正等,由此构成和谐社会的内涵和主要任务,各个构建要素虽然性质特征各异,但却相互影响协调,即整个社会要素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人际和谐是和谐社会最具表征的要素[2],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心理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人际和谐也是符合民族心理特征的。就大学的和谐发展而言,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其主要角色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认同感是教学活动得以深入发展的心理基础。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大学缺乏和谐表征,亦缺乏和谐发展的依据。

(二)教师角色规范认知及其对构建和谐大学的意义

每一个社会角色在社会中都有其独立的地位与价值。角色,充分认知自我的角色规范不仅能区分有别于他人的属性,也凝聚着他在整个社会组织中的归属。美国学者D.John McIntyre和Mary John O’Hair在《教师角色》一书中,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管理者、咨询者、交流者、职业、革新者、伦理者、政治和法律这些角色[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的,而认同感则与师生之间对彼此角色规范的认知有关。如对理想教师(“好老师”)的认知。从态度结构因素的匹配而言,认知决定人们的情感和意向,人际关系和谐首先就源于积极的认知。由此,我们可以说,学生对教师角色规范的认知对于和谐大学的构建具有特殊意义。

学生对教师角色规范的认知对于和谐大学的构建具有特殊意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其他社会单元并非同质,这源于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建立在教与学、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范畴内的。学生作为教学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接受者,其视角必然与对教师角色规范的认知有关,这种认知既影响态度的情感因素,进而影响师生关系;也影响态度的意向因素,进而影响教学与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实际上,学生对教师角色规范的认知对于和谐大学的构建具有特殊意义还在于:即使同为学校,大学与中小学相比较由于学生的视角不同、体验不同,其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并非同质。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特征的差异[4],中小学生对教师有更多的依赖性、顺从性;而大学学生则具备更多的自主性甚至批判性。大学学生所具备的自主性与批判性也源于成人后的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更高。与中小学生相比,其角色认知更为全面、更为明确且多元。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一旦进入成人阶段的大学生对教学和管理不认同,就可能产生焦虑感并诱发其自主性与批判性,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并对教学管理活动施加消极影响。

诚然,大学师生关系不如中小学和谐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也包括部分教师对教师角色规范的认知有误区,但笔者从教学与管理的实践中感受到,这种误区似乎更多地表现在学生的认知方面。在笔者的初步调查中,大学生对理想教师的角色认知一般仅表述为“对学生好”,其含义既限于人际和谐且有认知偏差,如“不为难学生”。鉴于“学评教”对教师考核的权重,目前部分教师亦将其角色定位于“好好先生”而放弃应有职责,这对于大学的和谐发展是一种不利甚至是危险的倾向,对和谐大学的构建极为不利。

出于上述原因,笔者利用暑期对留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教改建议。

二、对教师角色规范认知的问卷调查

(一)步骤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是在前期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象为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1 511名学生(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空隙随机进行),问卷题目为“列举理想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10项品质特征”。笔者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整理,选择人数较多的10项作为问卷的内容,分别为一视同仁、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严以律己、治学严谨、讲课生动、学识渊博、形象大方。本次调查采用限制性问卷,仅要求学生按上述10项的重要性排序,回收有效问卷1 201份。

调查旨在研究:(1)当前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特征;(2)不同年级大学生对教师角色规范认知有何差异;(3)文科与理科大学生对教师角色规范认知有何差异;(4)男生与女生对教师角色规范认知有何差异。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1.基本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10项品质特征”排在第1至3位的特征依次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蔼可亲,这3项均占到了总人数的75%以上;排在第4位至第6位的依次为讲课生动、一视同仁、幽默风趣,分别占总人数的57% ~62%;排在第7位至第10位的依次为学识渊博、形象大方、治学严谨、严以律已,分别占总人数的45%~53%。

2.差异结果

(1)对统计结果的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理想教师的认知总的说来倾向一致(rs=0.776,P <0.01),但不同年级的相关程度有所不同。大一、大二学生之间相关程度较大(rs=0.869,P<0.01);大三、大四之间的相关程度次之(rs=0.673,P <0.01);大一、大四学生之间相关程度最小(rs=0.451,P <0.05)。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某些品质特征的排序亦有明显变化,如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有所前移,讲课生动、幽默风趣则稍有后移。

(2)对统计结果的等级相关分析表明:文理科学生对理想教师的角色规范认知总的说来倾向一致(rs=0.756,P <0.01),但涉及的细项有所不同。如在文科学生的排序中,一视同仁、学识渊博、形象大方有所前移;在理科学生的排序中,和蔼可亲、讲课生动、形象大方稍有后移。

(3)对统计结果的等级相关分析表明:男女学生整体上对理想教师角色规范的认知倾向一致(rs=0.801,P <0.01),但有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的排序中,讲课生动、形象大方及严以律已有所前移;男生排序中,关心学生、和蔼可亲则有所后移。

(三)问卷调查的结论

1.基本结论

尽管不同年级、不同科别,不同性别的选择有细微差异,但总的倾向是更为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蔼可亲等;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如讲课生动、幽默风趣等;至于教师的人格品质,如治学严谨、严以律已则排在最后。

2.结论分析

(1)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排在首位,一方面显现出成年后的大学生在人格平等方面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在某种情境中亦可能成为前述的自主性、批判性的诱因),另一方面也显现出令人不安的倾向,即过分看重师生的人际和谐而忽略构建和谐大学的中心即教学科研的必备基础,这种基础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素质方面。这种忽略实际上也反映了学生对自身学业发展的忽略。

(2)将教师的人格品质排在后位,一方面折射出目前大学生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倾向,即忽略人格品质的核心评价作用,也折射出目前大学生显现的另一个消极倾向即对“严”的隐性反感(治学严谨、严以律己均涉及“严”字)。在前期开放式问卷中,仅有73人(卷)列举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之类的内容,仅占有效问卷1 201份的6‰。

(3)在教学能力评价方面,首先强调讲课的生动性反映出学生对大学教师角色规范的认知存在误区。评价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可归纳为四性,即思想性、知识性 逻辑性、生动性。笔者曾经在不同场合利用不同时机在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按重要性对“四性”排序,结果显示,生动性始终排在首位。

(4)认知差异方面,高年级的学生稍偏理性,低年级的学生稍偏感性,很可能与成熟程度有关;理科学生稍偏理性,文科学生稍偏感性,很可能与学科性质有关;男性学生稍偏理性,女性学生稍偏感性,很可能与性别倾向有关。

三、对教改的建议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把握和谐大学的内核,就要求师生,特别是学生对教师角色规范有正确的认知。同时,也应根据大学教学与管理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教改措施促进师生关系和谐,以利于大学的和谐发展。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认知导向

通过教学或宣传教育途径,强调和谐大学的内涵不限于人际和谐,更在于学校整体(包括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而学校整体和谐发展的中心则在于教师素质及教学科研质量的提升,如果仅仅囿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对教师的理想角色进行认知,大学的教学和管理就有废弛的危险[5],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和谐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其中,要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管理及严格要求是教师角色规范必不可少的要素,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师生认同感才是符合理性的。

(二)搭建互动平台

大学师生关系不如中小学和谐,这与大学的教学及管理特征有关。一方面,学生对大学教师的角色规范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对教学和管理的排斥;另一方面,由于涉及的学科众多,学生所接触的教师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自主学习的特征导致教师的监督职能被弱化,加之大学教师忙于繁重的科研等原因,致使师生之间沟通少,熟悉度不够,认同度下降。由此,学校应搭建更多的师生互动平台,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各项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团队,实行有效的而不是徒具形式的“班导师”制,加设师生论坛及网络对话栏目等,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大学和谐发展。

(三)完善评教机制

“学评教”作为教学改革措施目前已经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由于对教师角色规范存在认知偏差,也由于教学管理可能带来的排斥反应,少数学生的情绪化反应就能拉低评教分数,从而不具备真正的客观性。毋庸讳言,现有的学评教机制已导致师生关系功利化,一些(不是个别)教师放弃应有的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噱头取悦学生,甚至有的已经出现“媚俗”倾向,这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业发展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极为不利。完善的思路是:减轻“学评教”的权重,而以专家评教为核心;建立评教反馈机制及教师申诉机制,严格评教标准,强调思想性、知识性、逻辑性与生动性的统一,不片面强调生动性的权重。

(四)改变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学分制,以学分为基本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习量,即由学校制定出符合教学内在规律,又适应和谐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此体系中自主选择课程、教师、上课时间、学习进程。弱化考勤制度,强化考试制度;弱化教师管理,强化学生自治。这样可减少师生间可能因“硬性排课”、“大锅饭教育”等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所产生的矛盾,充分地显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亦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有助于教师专注教学专注科研,共建和谐大学。

[1]胡锦涛.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李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阻力[J].江苏大学学报,2011(9):7-10.

[3]John McIntyre D,Mary John O’Hair.教师角色[M].丁怡,译.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2.

[4]王飞霞,向祚群.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1):1-4.

[5]石长林.论学校和谐管理模式的构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6):83 -88.

The Standard Teacher Roles Cogn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University and Student Assessment

LIU Yi1,LIU Yi2,QIN Chao-yi1
(1.School of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2.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0,China)

The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university is includ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chool,including students and teachers,and not limited to interpersonal harmony between teacher-student.As the student may have cognitive bias for teachers’role,chiefly sett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by the students’attitude may cause teachers to lower the standard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to meet the students so as to reach the harmony.As a result,a clear guidance,an interactive platform,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the management pattern are essential for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university.

harmonious university;teachers’role;teaching proposal

G471

A

1674-8425(2013)10-0121-04

10.3969/j.issn.1674-8425(s).2013.10.023

2013-05-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疏导系统”(10XKS007)的子项目。

刘裔(1986—),女,研究方向:社会学项目调研、数据分析。

(责任编辑 曹兆文)

猜你喜欢

评教师生关系大学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大学求学的遗憾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