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衡量标准

2013-08-15张学凤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衡量标准生产力农民

张学凤

(长春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研室,长春 130022)

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衡量标准

张学凤

(长春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研室,长春 1300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衡量标准体系建设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航仪。本文从生产力标准、社会和谐稳定标准、农民素质标准及衡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标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问题。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标准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衡量标准体系建设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航仪,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该标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及实施效果,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质量,关系到农民素质的提升程度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是多维度的,这个标准应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农民有没有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这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标准

如果农民没有积极性,农村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社会就没有发展,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另外生产力发展本身也需要强劲动力支撑。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生产本身是客观生产要素和主观生产要素的结合,当人作为生产要素的时候,他们的物质文化等社会需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就农村而言,当农民本身成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的时候,作为该阶级核心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政治优势,自然会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政治优势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见物不见人,不能忘记政治优势。

首先,促进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中,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因此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而广大农民群众是推进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坚持以发展新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促进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为农村经济社会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想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键的一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单纯和西方国家比资金、设备、技术甚至某些管理方法不行,必须注意看到和发挥理想和纪律这一真正优势。江泽民后来反复强调“怎样把经济搞上去?我看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2]

第二,把农民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农村先进生产力。传统的农民是一个政治色彩比较弱的社会群体,在一般情况下,较少参与政治活动,旧的封建国家对基层农村和农民实施的也是一种比较间接的政治控制。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农民看作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党在赋予农民相应政治地位的同时,也肩负着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农民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能力的任务。新时期党对农民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消散了农民心里的疑虑,使农民的政治热情高涨,并将其政治热情转化为农村先进的生产力。

第三,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农民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即使在农村改革初期推行的以分户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目的也在于激发农民的个体劳动积极性,强化农民的责任,它和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原则并行不悖。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渐深化,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农民生产要实现专业化、合作化,这样才能使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而专业化、合作化的生产方式,需要培育农民与之相适应的市场意识、培育合作精神和合作文化、提高农民的大局意识,强化农民对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从而解决农民难合作的问题,使农村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因此,农村生产力是否持续发展应成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任务,也是一个衡量该项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并不一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所以生产力标准应该和其他标准相结合才是衡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标准。

2 从社会和谐的角度来看:能否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重要标准

首先,人格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因此,和谐社会说到底是人的和谐问题,是人与所处的环境的和谐、个人精神和身体的和谐等。人格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农民的思想、心态和谐、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关键,也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衡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标志。其次,人际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既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念教育,既有利于解决农村的种种复杂的利益矛盾,又可以推动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农民确立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引导他们恪守人际相处的基本原则,农村中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才会迎刃而解。最后,人格和谐、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是一个顺次建构的过程。其中一方的和谐总要建立于、依赖于另两方的和谐,只有这样,和谐社会才会有基础,才更稳定、长久。

另外,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起农村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能否发挥我党政治优势,保持农村政治稳定,是衡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之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贫乏、没落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整个农民群体提供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共同的精神家园。融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精神风貌、行为规范为一体的文化建设,如果没有共同思想基础,缺乏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共同的理想信念有很强的思想整合功能,是维系农村民族团结、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精神纽带。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注入强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思想资源。

3 从农民自身来看: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是否提高或转变

因为无论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促进社会的和谐都是通过农民自身素质的提升而实现的。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意义上讲,它是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传播载体以及人文和自然环境等影响农民的精神传导运动,是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并走向完善的助力,是普惠农民精神世界健康、和谐、愉悦、进步的行为实践活动。早在党的十五大就从“三个面向”的高度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该目标也成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标准。通过正确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伦理道德的导向,使农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健康的人格结构,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公民,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才能实现。通过引进农业科技可以使农民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新人,要使农民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才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引导农民形成丰富而且均衡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因为农民不仅要有物质财富的增长,更要有健全的心智,充实的精神生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雅文明的文化生活、高尚的思想品德等。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重塑农民精神世界的任务,使农民具有现代思维方式、良好精神状态和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的农民才是新型的农民,才能确实履行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重任。正如江泽民所说:“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提高了,改革开放就可以搞得更好、更有成效。”[3]

4 有没有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最根本的衡量标准

由于农村传统、生存压力及现实利益对农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民头脑中产生的影响不是均衡和整齐划一的。因此,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确立起一种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没有抓住其规律。规律呈现的是一种趋势。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就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4]。这里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标准”一词,但意思表达十分清晰,即党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加强和改善领导,党的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归根到底是要看要看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我党在标准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三个代表”也是衡量这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制度还不很完善,因而,衡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标尺。在未来农村社会发展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用什么样的观点、方法来解决,都要以“三个代表”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以广大农民的利益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反映农民思想现实又能穿透时代,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俱来的使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穿透生活、回应时代。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是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其标准是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葆生机,就必须着力把握不同时代提出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及时确立相应的衡量标准,牢牢把握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

[2]张勤德.把政治优势作为经济建设最重要的依靠[J].党建研究,1996(3):29.

[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4.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

On the Standard of Measuring Farm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NG Xue-feng
(Marxism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navigator of farm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article,from the standards of productivity,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farmer quality and the basic standard of measuring farm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iscusses the measuring stadards of farm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armer;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tandard

D64

A

1009-3907(2013)01-0083-03

2012-06-05

张学凤(1980-),女,河北唐山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沈宏梅

猜你喜欢

衡量标准生产力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及做法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理论探析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