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价值研究
2013-08-15刘君
刘 君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重庆 400074)
中国传统社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加速了向媒介化社会嬗变的进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达的媒介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高校政治辅导员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于一身,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胜任岗位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选择。
一、新媒体与辅导员媒介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渗透力营造出社会生活的“拟态环境”,诸多新媒体不断涌现,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产生了变奏和共鸣。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形态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图书馆—教室—寝室”的三点一线日常生活面貌和生活方式。媒介素养通常被认为是“对媒介本身的认识和了解、对媒介的经常性关注、对各种媒介信息的及时掌握和充分利用、对媒介存在弊端和传播不良及错误信息的批判与抵御、对媒介的支持和帮助、充分运用媒介为自己和社会服务”等[1]。对高校辅导员而言,他们具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工作时间的无界性和工作价值的无限性等显著特点,因此他们的媒介素养除了上述的特征,还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1)对媒介内容了解的即时性。辅导员要即时了解媒介传播的内容,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讯,根据传播内容制定工作策略。
(2)对媒介形式掌握的熟练性。辅导员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时代的沟通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加入到学生网络群或者团体中,拉近和工作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
(3)对媒介传播过程的敏感性。辅导员要高度敏感媒介传播过程,对于有害信息要及时处置,构建健康的师生信息交互空间。
二、着力提升辅导员四个媒介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这既是对政法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想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占得先机,就必须着力提升四个方面的媒介素养。
(一)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的能力模式
辅导员要具有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要具有通过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图式来同化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成新知识的能力。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条件下辅导员首先要主动顺应信息传播从传统媒体传播变为全民网络传播的转变,自觉克服落后和陈旧观念,主动亲近新媒体,把QQ群、微信公用账号等新媒体建设成为与学生交流、为学生分忧的平台。其次,辅导员要深刻认识新媒体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以积极、开明的态度面对新媒体,建立和新媒体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关系。第三,辅导员要认真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使新媒体发展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实施要求。第四,辅导员要清醒认识到新媒体沟通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享受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要由传统的“单纯灌输”向现代的“传播交流”转变,由传统的“单向传播”向现代的“互动传播”转变,由传统的“侧重控制”向现代的“侧重引导”转变。
(二)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知识模式
知识模式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传输有价值、有营养的信息到学生中去,把党和政府的关爱、把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带到同学中去,帮助同学明德尚志,学有所成。在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应充分认识新兴媒体蕴涵的巨大能量,带头学习掌握有关新兴媒体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传播学、信息学、网络科学及与现代传媒相关的高新技术等知识,理解不同媒体的特征及功能,对当前的传媒环境和传媒体制有深刻认识,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从而更加自觉地使用新媒体。如能正确了解和认识如QQ、飞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基本知识、传播特点与运作过程,理性思考其具有的正面价值和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有效识别、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对一些负面或不健康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辨别与免疫力,并能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向学生进行推荐等。
(三)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理解模式
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辅导员面对纷繁复杂种类众多的信息,要学会筛选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把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整合起来,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具备了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对工作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网上各种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提高对信息价值的研判能力,具有解读媒介信息的正确视角,能够分辨是与非、真与假、利与弊,善于透过表层信息,认识到不同媒介所持有的不同立场、所代表的不同利益群体,理解其背后所蕴藏的各种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组织等深层次背景及内在的原因,培养不被媒介不良信息所迷惑和牵制的能力,提高对媒体信息的认识、解读、研判能力。
(四)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操作模式
辅导员首先要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主动发布重要、权威信息,如充分利用好校园网主页、官方微博发布信息,占据信息发布制高点,构建自己的媒体舆论阵地。其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上调查、网络留言等新媒体交互形式,与学生零距离对话,直接、主动与学生交流想法,了解他们的合理诉求,征集各种意见和建议,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再次,辅导员要理性面对和科学分析比较激烈的网络舆论,尤其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首先要摆正位置,坦诚面对学生,与事件关注者沟通对话,疏导学生情绪,负责任地处理突发事件引发的后续事件。通过提升操作能力,让媒介信息为我所知,更为我所用。
三、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价值呈现
(一)从文化学视野看,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抵御文化侵略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文化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大学校园面临低俗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问题不容忽视。自觉抵制低俗文化侵蚀,是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大学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底蕴,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规范准则以及校园物质基础的总和,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之中,对社会文化的投影,同时也彰显着其独有的特征。比如,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敏锐的时代精神是这种特殊文化的特征所在。提高文化鉴别力是抵御文化侵略的关键。如高校学生中流行的网络歌曲、文学、影视作品等,在制造者、受众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些低俗的作品在遭到部分学生抵制的同时,也还受到少部分学生的追捧。从实质来讲,这是大学校园文化价值观的扭曲,与先进校园文化格格不入。因此,要坚持先进校园文化方向,就要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如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需求,在坚持主流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大力宣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学习标兵、科技创新典型、自立自强榜样等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形成用典型示范和榜样力量激励全校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文化。
(二)从政治学视野看,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引导舆论方向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虚拟世界中发生的一切,正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我们现实的生活。由于网络世界具有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复杂性,又使得网络社会中的政治现象比较难以把握。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现象,只有将它放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去考察才能看到它和传统舆论的不同之处和独特之处。网络世界就是一个“狂欢场”,网络舆论也是一个“狂欢化的舆论”。这也是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的最大不同。辅导员要扮演新媒体的建设者和引领者的角色。辅导员要积极参与校园新媒体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针对学生的学科专业和接受特征,设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校园新媒体,如以大学生手机报、微博等主流新媒体平台加强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讨论,在网络上聆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参与重要问题的讨论和接受学生的咨询,对网络上的学生思想和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总结,及时发布各类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信息和正面权威信息。同时辅导员还要对新媒体工具及时加以应用,善于运用QQ(群)、博客、论坛、校园论坛及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引导校园舆论方向,建立与现实组织对应的网络集体,为网络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基础[3]。
(三)从社会学视野看,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打造精神家园
大力提升辅导员的媒体素养,借助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与宣传的正能量,有助于打造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从社会学角度看,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普通的用户参与构建媒介内容的过程。正如Jenkins所说,媒介消费者不再是处于信息流通的最底层,作为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通过积极参与以及与其他媒介使用者的合作改变信息的流动过程[2]。哈贝马斯的社会学“沟通行动理论”特别注重“主体间”对话与话语的分析,他所倡导的沟通行为合理化,强调的就是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用相互主体性统摄教育过程,首先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其次,强调双方同时作为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4]。教育者只能是对话者、指导者、协助者、领航者,而不是权威者、统治者,尤其在德育工作中更是如此。因而只有平等沟通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与传统日志相比,辅导员在新媒体中可以轻易而举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新媒体成为辅导员个体在虚拟世界的代言人,也成为了辅导员和学生共同的网上精神家园。
(四)从教育学视野看,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
新媒体时代带来了“学习型社会”的新思维,强调人类社会需要实现终身学习、全民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要。科技在社会全面发展中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奠定了科学素养教育必然地成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提高媒介素养,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和完善,是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引领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已经开始影响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拥有良好媒介素养的辅导员就能够主动、快捷地利用新媒体,引领和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获取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科技信息,能够以一些浅层知识信息为始点,去获取更多的纵深性的相关科技信息,并进行综合的深度解读和评估,从而真正享用大众传媒的丰富信息。
[1] 邱沛篁.论媒介素养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0):277-278.
[2] Jenkins H.Convergence Culture: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M].N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6.
[3] 李建秋,夏玉燕,刘盼.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写作方式的改变及其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8-132.
[4]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