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刍议
2013-08-15陈端暐
陈端暐
(泉州师范学院 财务处,福建 泉州 362000)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学校建设过程中设计很多内容,其中,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保证地方本科高校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是实现良好财务管理的基础。但从现状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如何系统地建设内控制度则是研究重点。
一、内控制度建设及应用中的问题
与其他管理制度相比,内控制度更加注重对财务管理过程中问题的预防,利用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减少风险及问题发生概率。从这一角度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更多的是对财务管理的一种保障,提高财务管理的实现效果。自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开始[1],十几年时间里很多企业,包括新建地方学校都不断地在建设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但是,从宏观层面分析,在制度建设及实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并不全面,从而导致在内控制度的建设方向存在很大偏差。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将内控制度完全作为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从定义出发,内控制度更多的是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风险进行预防,从而保证财务应用的平衡性。但是,有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完全将内控制度作为唯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削弱了其他管理制度的作用,从而导致在学校建设过程中的财务安排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将内控制度作为摆设。与前一个情况正好相反,有些新建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仅仅将内控制度作为基本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严重削弱了内控制度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作用。
在当前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除了主观层面对于内控制度认识不足之外,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所建设的内控制度并不系统,缺少很多内容。第一,缺少对人的管理。很多高校所建设的内控制度更多的是针对财务本身的管理,即对于钱的统筹规划,但是忽略了人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淡化了人的管理内容,从而导致内控制度的全面性不足。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2]。除了管理内容之外,内控制度还包含监督机制内容。通过监督机制有效的规范制度实行,从而对制度的可行性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更多地考虑了制度本身的建设,而忽略了监督机制的建立,从而削弱了内控制度的管理效果。第三,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内控制度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要经过实际的运行而进行反复修订从而形成最终的内控体系。而很多高校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内控制度中的反馈机制建设,使得内控制度无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运行过程中形成有效的体系。
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财务内控制度构建策略
内控制度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解决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而是通过监督手段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监督。
在内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控制目的主要包含四个层面含义。第一,利用内控制度本质的含义,建立科学财务监督机制,保障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第二,在监督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强化风险的预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三,对于学校的具体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管理,保障学校财产的安全性;第四,从学校财务管理内部出发,规范各种财政及其管理行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要建立良好财务内控制度,必须按照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财务特点,在明确内控制度基础上开展制度建设工作。第一,以学校经济活动为对象,建立健全适合学校发展的各项经济管理及监督政策,确保学校财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第二,以学校经济核算系统为对象,保证经济核算系统能够适合学校经济活动的要求,并且保障学校各种预算及审核制度的合理性及可靠性;第三,以学校的基本财产为对象,明确各种资产流通的合理性,通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校财产的安全性;第四,以学生及学校的利益为对象,合理优化学校的资产及财务结构,保障学校各个层次人群的财产安全以及学校整体财务合理运行。
整体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从组成结构角度分析,可以分解为如下四个部分。
(一)内控制度的设计与建立
内控制度的设计与建立是在基本原则基础上开展的,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特点分析,其内控制度建设必须满足四个方面要求。第一,合理性要求。合理性是内控制度建立必须满足的首要目标,其制度建设必须存在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第二,适用性要求。内控制度建立必须满足学校发展的自身需求及财务特点,其制度结构与学校财务结构相统一;第三,可行性要求。与其他财务管理制度相同,内控制度也是一种管理约束方式,在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第四,健全性要求。内控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必须覆盖学校财务的各个层面,不仅仅是对固定的学校财产进行管理,还必须涉及到人的管理。
(二)内控制度的实施与运行
在内控制度实施与运行过程中,其保障性因素有很多,其中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运行的组织保证在制度实行的过程中意义重大。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运行的组织保证实际上就是将制度管理的内容与外部两个层面的因素进行平衡。内部因素主要是财务管理结构下的各个基本结构的关系,例如要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协调好各个岗位职责,同时明确各个岗位的基本工作内容;而外部因素主要是针对财务管理部门之外的其他学校职能部门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例如,学校管理层的基本监督等。只有将内部和外部组织保障进行有效的完善,才能提高内控制度的价值,保证内控制度的效果。
(三)内控制度的效果评价
要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就要对内控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反馈,通过一系列效果评价来优化整体制度。就制度本身的内容分析,效果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制度运行的控制与评价机制,主要对运行过程中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第二,制度本身的完整性、有效性评价,通过运行来发现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第三,制度运行过程的有效性评价,制度是否能够符合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第四,制度实施结果评价,检测制度本身的价值;第五,制度实施中人员的评估。
(四)内控制度的调整与优化
在前面几个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内控制度的效果评价反馈,从而为制度进一步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内控制度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主要包含两个工作:第一,明确制度稳定性与调整性关系;第二,制度调整与优化的过程,这一工作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管理评审”、财务管理制度调整的频率与范围以及防止财务管理制度调整时出现“制度真空”。
[1]梁娟.浅谈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设计[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6).
[2]李天鹏.加强基建财务管理,促进内控制度建设[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