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世纪下半叶英国单亲家庭的变化特点

2013-08-15傅新球

关键词:丧偶单亲家庭单身

李 超, 傅新球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0世纪60年代前后,英国社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二战后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卫生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英国的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英国夫妇遭遇丧偶之痛的情况越来越少,例如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20—24岁的男性死亡率由50年代初的1.23‰下降到1995年的0.84‰,女性死亡率由 0.70‰下降到 1995 年的 0.29‰[1]42;另一方面,英国的离婚率自60年代末开始迅速上升,特别是《1969年离婚改革法》(The Divorce Reform Act)在1971年生效后,这一情况更加突出,已婚人口的离婚率由1965年的3.1‰上升到1995年的13.6‰[2]。伴随着离婚率的迅速上升,英国人的结婚率自70年代后开始呈下降趋势。例如,英国单身女性的初婚率由60年代中后期的82.1‰下降到90年代初的34.6‰,同时期英国单身男性的初婚率也由94.2‰下降到44‰[3]57。其次,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成为了英国的主要经济结构,从而为数以万计的英国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她们纷纷走出家门进入到劳动力市场之中。女性经济地位的逐渐上升改变了她们对待家庭和婚姻的态度。此外,六七十年代英国社会迎来了一阵性解放的潮流,英国人的婚姻观和性道德发生了明显转变,个人主义的婚姻观和解放主义的性观念开始盛行。在这些社会背景下,英国的单亲家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希望以此加深对当代英国家庭变化的理解。

一、单亲家庭的总量迅速增长

在英国,单亲家庭从来不是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早在19世纪英国社会就有大量的单亲家庭存在。这一时期的单亲家庭主要是由于配偶一方的死亡产生的,且绝大多数是寡妇单亲家庭。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单亲家庭的增长速度都比较缓慢。

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后,英国单亲家庭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快,这既反映在绝对数量上的剧烈增加,也反映在其所占比重的迅速上升。从数量上看,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的单亲家庭总数约为57万[4],经历了70年代的“离婚风暴”后,单亲家庭的数量开始剧增。1971年,英国单亲家庭的总数增长到约62万[5]139,1978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75万以上[6]100,而到了80年代初总数已增至90万,1995年达到150万以上。到了90年代末,英国已经有超过160万个单亲家庭[4]2。从比重上看,1972年单亲家庭仅占英国所有受抚养子女家庭的8%[7]424。到80年代初,这一数字上升到 13.7%[1]58,1988 年增长到 16%[7]424,而到1991年,英国单亲家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19%以上[8]9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英国单亲家庭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此前的时期,在短短约30年的时间里总量增长了3倍以上。

二、单身母亲家庭增长迅速,单身父亲家庭相对保持稳定

尽管英国的单亲家庭总量在迅速增长,但这不能反映出单亲家庭内部的增长情况。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单身母亲家庭和单身父亲家庭的变化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实际上,这一时期英国单亲家庭的迅速增长主要是来自单身母亲家庭的增长。

从数量上看,英国单身母亲家庭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例如,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英国约有62万个单亲家庭,其中约52万是单身母亲家庭,同时在全部约108万个单亲儿童中,约92万是生活在单身母亲家庭之中[5]139。到1976年,单身母亲家庭的数量已经上升到66万,到1981年继续增长到80.1万,1984年已达到85.5万。而同一时期,单身父亲家庭的数量却相对保持稳定。1971年英国约有7万个单身父亲家庭,1976年上升到8.8万,1981年增加到 9.9 万,1984 年下降到 8.5 万[9]8。

从比重上看,英国单身母亲家庭的上升速度也远快于单身父亲家庭,而且一直占据着单亲家庭的绝大部分。到90年代,这一情况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约翰·艾米斯奇(John F.Ermisch)和罗伯特·怀特(Robert E.Wright)对此写道:到20世纪90年代初时,英国单亲家庭中的90%左右是单身母亲家庭,而其中65%的单身母亲之前离过婚。单身父亲家庭是相对罕见的现象,仅占约10%[10]。

三、单亲家庭的结构更加复杂

单亲家庭主要由丧偶单亲家庭(widowed)、离婚单亲家庭(divorced)、分居单亲家庭(separated)和未婚单亲家庭(never-married)构成。在二战以前的英国,由于离婚仍然是一件昂贵且费时的事情,离婚单亲家庭的数量非常少,1910年全英国仅有801起离婚案[11]62。当时更多的是因配偶的死亡而产生的丧偶单亲家庭。例如193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的寡妇数量约为32万,而登记在册的离婚妇女仅为1.4万人[9]14。同时社会道德依然十分强调女性的贞洁观,“婚前贞洁是女性的美德,也是好女孩的标准,好女孩的声誉取决于她们抵制性诱惑的能力”[12],未婚单亲家庭仍是罕见的现象。随着20世纪下半叶英国单亲家庭的总量迅速上升,单亲家庭的内部结构开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首先,自二战结束后英国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呈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少的英国夫妇经历配偶的死亡。如196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45岁以下寡妇的数量是7.7万人,1971年已经下降到6.2万人;45—59岁的寡妇数量由1961年的43.8万人下降到1971年的40万人[1]166。在70年代初期,寡妇单亲家庭仍是单身母亲家庭中的第二大群体,比重约为22%;到了80年代却成为最小的群体,其比重只占13%,而且这种减少一直持续到了90年代。到90年代时,仅占全部单身母亲家庭的5%[1]126。1991—1995年期间,英国的社会保障和政策研究部门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抽样的一组单身父母中,丧偶者的比重最低,仅占6%[1]54。英国丧偶单亲家庭的数量逐渐减少,逐渐成为单亲家庭中的最小群体。

随着丧偶单亲家庭的不断减少,离婚和分居单亲家庭开始明显增多,并成为英国单亲家庭的主流。二战结束初期,英国的离婚数就发生了大幅增加。如1947年,英国的离婚数量达到6万,相比战前增长了10倍[11]64。到了70年代初,英国的离婚法发生重大改革,离婚变得更加便宜和简单,更多的英国家庭因离婚或分居而破裂。例如,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1961年的离婚诉讼数为31905例,离婚数为25384例;到1971年,这两项数字分别增长到110700例和119000例;此后的增长更加迅速,1974年分别增长为131700例和113500例,到1977年,这两项数字已经分别增长到了17万例和12万例[6]265。在英国20—54岁的女性中,离婚的比例由1971年的2%上升到1991年的9%[1]44。70年代离婚和分居单亲家庭已经占据了单亲家庭的绝大多数。例如,1971年有51%的英国单亲家庭是离婚和分居家庭,而丧偶单亲家庭为21%,到1984年,这两项数字分别为58%和12%[9]18。

但是进入80年代中期后,英国单亲家庭的结构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未婚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并逐渐有超越离婚单亲家庭的趋势。一方面,离婚现象逐渐变少,离婚单亲家庭的增长也开始放缓。例如,1981年子女在16岁以下的英国离婚夫妇数量为87000人,子女数量为159000人;但到1991年时这两项数字仅增加到88000人和161000人[1]49。另一方面,同居现象开始在英国社会广泛流行。例如,出生在60年代初的英国人当中,有40%在35岁前同居过,而出生在60年代末的,这一数字上升到了约60%[13]。1996年,英国一般住户统计调查(the General Household Survey)的数据显示:18—49岁的英国女性中,11%处于同居之中,16—24岁的这一数字是16%。在所有未婚女性中,同居的比例为25%[3]59。由于“同居的离异率是婚姻的3—4倍”[3]60,因同居关系破裂而产生的未婚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此外,这一时期英国年轻人的性行为更加普遍。例如,英国女性18岁前发生性行为的比例由70年代末的66%上升到80年代末的78%[1]31。英国在1987年的《家庭法改革法案》(The Family Law Reform Act)中废除了“私生子”这一法律身份,使得非婚生子现象(illegitimacy)越来越普遍,非婚生子比重由1971年的8%上升到1981年的13%,1995年达到34%[1]42。因未婚生子而产生的未婚单亲家庭也随之增多。未婚单亲家庭增长越来越快,其比重也越来越大。例如,未婚单身母亲家庭在全部有受抚养子女家庭的比重由1981年的2.3%增加到1991年的 6.4%,1994 年已高达 8%[1]22。

四、结语

20世纪下半叶英国单亲家庭变化的原因涉及到这一时期英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首先,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单亲家庭变化的直接原因。死亡率的持续下降减少了丧偶的发生率,因失去配偶而产生的丧偶单亲家庭不断减少;同时离婚率持续了20年的剧烈增长,使英国出现了大量的离婚或分居单亲家庭,成为了单亲家庭的主流;此外,随着结婚人口的不断减少以及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同居现象的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英国年轻人以同居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当同居关系走向破裂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了未婚单身父母。

其次,英国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单亲家庭变化的经济基础。二战后,英国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兴起,妇女的就业率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她们摆脱了家庭的束缚,消除了对丈夫的依赖。离婚、分居以及结婚、同居等现象再也不能以从前的道德判断为标准,对于越来越多的英国女性而言,独自抚养子女在经济上成为了可能,成为“单身母亲”也就越来越成为一种可以考虑的生活选择。

最后,20世纪60年代以来,性解放浪潮席卷了英国社会,英国人道德观念的剧烈转变是单亲家庭变化的文化内因。婚姻观中的“个人主义”取代了“公共主义”,婚姻逐渐被视为满足个人需要的选择,婚姻的公共职能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同时,“解放主义”的性观念被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所接受,医疗卫生条件和避孕措施的进步使得性与生育逐渐分离,“性第一次回归性本身”。随着道德观念的转变,英国人的婚姻行为和性行为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意外怀孕而“迫婚”(shotgun wedding)的人越来越少,非婚生育率越来越高,性行为变得普遍而低龄化,都使得单亲家庭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0世纪下半叶英国单亲家庭变化的原因绝非以上只言片语可以解释清楚,笔者将另撰文对此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

[1]Kiernan Kathleen,Land Hilary,Lewis Jane.Lone Motherhood in Twentieth-Century Britain[M].New York:Clarendon Press,1998.

[2]曹瑞臣.当代英国离婚态势与特征探析[J].欧洲研究,2005(2):142.

[3]Halsey A H.Twentieth-Century British Social Trends[M].London:Macmillan,2000.

[4]McRae Susan.Changing Britain:Families and Householeds in the 1990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2.

[5]Schlesinger Benjamin.One parent families in Great Britain[J].The Family Coordinator,1977(2).

[6]Dominian Jack.Families in Britain[M].London:Rouledge& Kegan Paul Ltd,1982.

[7]Ermisch John F,Wright Robert E.Welfare benefits and lone parents'employment in Great Britain[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91(3).

[8]Harrop Anne,Plewis Ian.Two decades of family change:Secondary analysis of continuous government surveys[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95(2).

[9]Millar Jane.Poverty and the Lone-parent:the Challenge to Social Policy[M].Aldershot:Avebury,1989.

[10]Ermisch John F,Wright Robert E.The duration of lone parenthood in Great Britain[J].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1991(2):129.

[11]傅新球.英国离婚法的演变[J].世界历史,2003(2).

[12]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M].陈永国,王安民,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

[13]Murphy Michael.The evolution of cohabitation in Britain,1960 -95[J].Population Studies,2000,54(1):49.

猜你喜欢

丧偶单亲家庭单身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单身久了会上瘾?
41岁,我单身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
丧偶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