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材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08-15

关键词:监控教材评价

徐 容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一、引言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由教师教授给学生各种必要的知识,其中教材是知识和方法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汲取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源泉[1-2]。教材不仅是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工具,也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师通过教材全面、具体地理解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以它为依据进行讲授并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以它为依据进行学习,通过教材掌握规定的知识。在对专业课程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学科和自学其他相关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步入社会成为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实践表明,好的教材能全面、准确地体现教学要求,即使教师讲课中存在不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也能弥补,没有好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4-5]。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在二级指标“课程”中列出一项重要观测点,就是“教材建设与选用”,对学校的教材建设水平、教材选用机制与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由此可见,高校教材建设与选用质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为了提高教材质量,教育部领导和规划了上万种教材,以满足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一部分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和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的出版,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教材的种类。随着高校教材的不断市场化,在教材数量增多的同时,其整体质量并不高,一些教材内容陈旧、更新周期长、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为了保证质量高、适用性强的教材进入课堂,必须加强对选用教材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价,构建完善的教材质量评价、监控与保障体系,为推动高质量教材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撑。

二、教材选用与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都建立有各自的教材选用和评价体系。然而由于教材编写出版机制、教材市场的不规范化、高校自我保护主义以及教材建设宏观控制不力等一系列原因,在教材选用和质量评价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编写出版机制不健全,造成教材质量下降

由于高校教材用量大、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各出版社对教材的出版十分重视,许多出版社都成立有教材出版中心,专门负责教材的出版。编写出版一本教材,出版社关心的是用量有多大,缺乏对教材质量的研究和使用效果的调查,导致出版的教材可能存在内容陈旧、不具启发性、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材选用质量很难保证。就国外的教材出版而言,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不直接组织高校编写、出版、印刷和发行教材,是由出版商组织,但出版商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很高。一般出版商都有一些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组稿编辑,经常深入到各大学进行调研,了解学校开设的课程、需要的教材以及教授们的学术水平;在计划编写出版一本教材时,还要进行全方位论证,在学校和教材会议上与教师广泛商讨,收集一切有用的信息材料,仔细听取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才进行约稿、签合同、制定出版计划[6]。由此编写出版的教材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和竞争性,这种编写出版机制不但有利于教材内容的更新、结构完善、体系创新,同时能有效保障教材的质量,值得我国出版商借鉴。

(二)高校的自我保护意识造成优秀教材选用难

国内大多数高校在教材选用时都尽可能优先选用本校编写出版的教材,而不选用国内最优秀的教材,这种自我保护意识使得优秀教材难以进入课堂。更有甚者,某些课程在国内有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多种教材,一些教师并不选用这些教材,而是采用自编教材。当然,对于某些特色鲜明、对知识结构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来讲,自编教材可能是最适合的。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对教材编写出版的审查、审核制度实施不严;多数情况下,教师编写自编教材,找一位教授或副教授审查后便可进入课堂,这样的自编教材质量很难保证。根据我校就学生对自编教材质量评价的调查显示,自编教材都不同程度存在印刷错误、启发性不强、内容陈旧等一系列问题。在英国,大学出版的教材选题必须由各学科知名教授、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审议通过才能出版,相对而言,我国除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教材外,高校自编教材的编审制度显然落实不够到位。

(三)教材市场不规范化可能导致劣质教材进入课堂

目前高校征订教材直接从图书商手上订购,由于图书公司、新华书店等之间的相互竞争,很容易造成劣质教材进入课堂。学校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订购的教材价格不能昂贵,另一方面要保证教材的选用质量。作为图书经销商,主要追求图书的最大利润,而品质优秀的教材价格较一般教材都偏于昂贵。这为价格便宜、质量差的教材进入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教材从出版社到图书经销商再到学校,中间环节也是教材选用成本增大的一个主要方面。

(四)学生购买教材的自主性给教材选用质量评价带来困难

现在许多高校实行学生购买教材的自主性,学校订购教材完全尊重学生意愿,按照自愿购买教材的学生数量订购教材。据不完全统计,愿意订购教材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60%—80%。学生不愿购买教材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新教材价格比较贵,另一方面是教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及时将新知识新问题引入教材,所以学生宁愿使用旧教材以节约成本。学生使用的教材版本、内容不一致,给学校评价教材选用质量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教材选用制度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订购教材主要依据由各教学院系审查后提交的教材选用表和用量,按理说各教学院系提交的教材选用表经过了层层审查,选用教材的质量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然而对于许多地方院校来讲,审查往往是一种形式,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新专业不断设立,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一个教师上2—3门新课程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选用教材往往偏重于自身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一般不愿意选用新教材;教研室、系对教材的选用又完全尊重教师的意见,很少通过课程组集体讨论,这种教材选用模式自然难以保证选用到优质教材。

学校对教材选用质量的评价通常是给定一个指标体系,由学生、同行教师和领导进行网上评分,得到的结果不具客观性,主要原因在于对不同的对象采用同一个指标体系是极不合理的。例如,让学生回答该教材的创新体现如何?该教材在国内同类教材中的地位如何?该教材知识更新程度如何?该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怎样?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很难准确回答,因此最终获得的评价结果也就不具客观性。

三、教材质量评价与监控的主要对策

鉴于目前教材选用和教材质量评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提高教材的选用质量、推动高质量教材建设,必须加强对选用教材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价。如何构建完善的教材质量评价、监控与保障体系,应是我国高校教材建设中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实施教材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核心

指标体系是获得对教材质量准确评价的重要尺度,因此要实施本科教材质量评价与监控,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将是一个核心问题。然而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教材质量评价与监控指标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必须在对国内外现行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院校特色、不同专业特点、不同教育层次和不同类型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目标要求,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分别针对教师、学生、同行专家以及教学管理人员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如对于学生,应侧重于教材对他们学习的启发和帮助方面;对于教师和同行,应侧重于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更新、知识体系的完善、教学过程的体现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于教学管理人员,应侧重于教学的最终效果、国内同行的反响、教材的用量以及教材订购与管理等宏观方面。

(二)开发网络评价系统是实施教材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基本条件

教材质量评价与监控网络系统是利用现代化手段实施教材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有效平台,对于扩大样本数、提高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评价系统的开发必须基于教材质量评价和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和开发教材质量网络评价系统,改变传统教材评价人工采集数据和汇总数据的方式,既可以对使用教材进行专项评价,也可以进行大范围评价,同时评价结果可以实时反馈给教材的使用者和教材管理部门,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实效性。通过对系统评价指标的设定,可以针对不同评价主体、不同类型教材进行分类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为教师选用高质量教材提供可靠依据。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是实施教材质量评价与监控的重要保障

以现行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度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学生、同行及督导专家等对教材质量的评价制度、教材质量专项评估制度、教材质量督导与监控制度、教学单位领导教材质量责任制度、教师教材选用原则和要求、教材质量的奖惩制度等,同时建立教师个人教材选用质量档案。通过制度建设和实施,有效保障教材选用质量。

(四)完善教材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前提

在抓好上述内容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教材质量监控与保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完善的教材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建设,实现学生、教师、各教学单位、教材管理部门以及出版社等部门之间的教材质量信息渠道畅通,为确保选用高质量教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达到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1]阎燕,许晔峰,王志茹.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做好教材建设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08(7):95-96.

[2]郭彤,陈金明.地方高校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35-136.

[3]陈秀玲,黄淑坚.地方高校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9):60 -62.

[4]孙万东.教育理念创新与高校的教材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O6(1):152-153.

[5]艾炜.关于规范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5):249 -250.

[6]虢望,王玲娟.成熟英语阅读教材对汉语阅读教材编写的启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151-154.

猜你喜欢

监控教材评价
教材精读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材精读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