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运行中动力机制发展研究
2013-08-15孙晓伟
孙晓伟
(商丘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1 研究目的
学校教育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学校体育要牢牢把握教育决策研究的方向和着力点,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改革部门提出的体育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增强研究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献计出力。要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学校体育动力机制的改革,努力破解制约学校体育良性健康发展中的难题,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因此,摸索一种能适应21世纪学校体育运行的动力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库、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等查阅课题相关文献,为研究内容寻找丰富的理论依据。主要搜集和查阅了有关教育学类、管理学类、运动学类及社会学类的专著和期刊类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2)专家访谈法。走访相关学科(教育学类、哲学类、社会学类、管理学类)专家,包括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得到了热情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
(3)逻辑分析法。文章收集了大量事实资料和有关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着重分析了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的内涵、源泉及其构成要素;学校体育运行中动力机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保证学校体育有机系统的健康、和谐运行。
3 结果与分析
在学校体育运行中动力机制包括两个方面的机制,一是内在的机制建设;二是外在的机制建设。内在的动力机制建设首先应该是人的内在需要得到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健康的体魄,追求幸福的生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时代赋予学校体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的方向,首先人的意识形态改变了,逐渐淡化了原有体育行为国家化、集体化的举国体制观念,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发展、完善,国家的政策也确确实实从全民健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让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当然,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健康的信念和理想的内在动力必须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与指导思想的贯彻实施方可奏效,所以,国家、社会、学校颁发制定的宏观政策、规章制度、规则条例等外在的动力机制建设是推动学校体育良性运行的助推器,是学校体育运行过程中的指挥棒,既可以是核心机制也可以是辅助机制,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宏观政策的作用机制。
3.1 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的内涵、源泉及其构成要素
3.1.1 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的内涵
学校体育运行机制是指学校体育系统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首先,学校体育系统是为社会服务的,属于社会系统的子系统,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系统的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系统的运行,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继续深化改革,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完善为根本诉求的内在驱动力融合健全的大政方针政策、学校体育运行中规章制度良性引导的外在驱动力的完美结合就形成了学校体育运行的动力机制。所以说,学校体育系统对社会大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具有支持的作用,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其他社会子系统所不能替代的,因此,社会大系统需要学校体育系统像其他社会子系统一样正常运转。对学校体育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体育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预料发展的可能性和基本方向,最终实现社会对体育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3.1.2 学校体育运行动力机制的源泉
(1)学校体育发展的个人需要。需要理论是指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驶向目标。一般人的需要分两类,即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所谓需要,就是有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7]首先,体育可以促进个体体格健壮,提高生理机能水平,提高适应能力,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能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可以防病治病。体育的这些功能满足了个人的生存需要,这在提供体育运行的动力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学校体育运动可以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学到许许多多规则、精神、品质,体育运动是人们获得基本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教导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可以教导社会规范。总之,个人需要时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源泉。
(2)学校体育发展的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主要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积累所获得的一种特有的需要,它是人后天形成的,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其中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6]学校体育社会需要主要包括社交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以及对友谊、情感和爱的需要。这些需要都可以在学校体育运行过程中使个体得到满足。人们一般都有社会交往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同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保持友谊与忠诚,希望得到信任和爱情等,学校体育系统的运作恰好以其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诉求。另外,人们在归属感的支配下,希望自己隶属于某个集团或群体,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关心和照顾,从而使自己不至于感到孤独,而学校体育系统中的社团文化、俱乐部文化恰恰可以充分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总之,社会需要也是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重要动力源。
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阶段性,人的需要和满足具有时间上的间隔性,但是,作为学校体育而言这种满足学生需要的制度层面建设应该具有连续性和不间断性。也就是说,作为个体的人在不同阶段追求不同,学校体育就应该满足他的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求,在不同阶段又会有不一样的目标追求,那么,学校体育也应该提供给不同需求的人这种获得满足的物质、技术、制度、精神的保障。学校体育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不同层面人员的需求并为其发展提供有效地发展空间,这才是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动力源泉。
3.1.3 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构成要素
学校体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经济、管理、制度、文化、技术、精神等方面的支撑作为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动力。[3]学校体育也是一个自组织的有机系统,它的发展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内部,学校体育整体建构的内部因素以及各子系统既是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动因。经济力是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原动力,其中,人的内在需要,包括学校体育系统中的管理层、教师层、学生层、专业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各类人员的需要作为学校体育系统发展的本原性动因,而这些只是提供了学校体育系统发展的可能性,尚未表现为学校体育系统发展的现实动力和学校体育系统整体的发展势头。因为单纯的需要既不能引起学校体育系统的改变,也不能引起人本身的变化。关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可以分为经济、物质层面的原动力层,发展学校体育系统整合层,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方式的激励层,学校体育系统良性运行的控制层,学校体育系统良性运作的保障层等五个层面来分析探讨。学校体育系统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机制共同作用构成了学校体育系统运行的整体动力。[3]就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实来看,其未来的发展与其相对应的动力机制运行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需要作为学校体育系统的动力源,它驱动体育系统的运行,使其向满足需要的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
3.2 发展学校体育动力机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坚持以解决学校体育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重点。要在实现新起点新跨越的过程中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优化结构;必须对学校体育现有的运行机制进行重大改革调整,必须对学校体育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结构和战略性调整。为使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形成一种团结和谐、务实向上、开拓进取、人人争先的局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体育工作,坚持服务于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理想,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学校体育工作的良性运行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摈弃老的观念和思想,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学校体育运行的动力和激励机制,针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尽力完善好,维护好,发展好学校体育事业的各项工作要求。
(2)必须以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系统推进为原则。2012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许多事情我们可以做,有许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有许多事情召唤着我们去建功立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如何在实现新起点、新跨越的进程中找准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契入点,迈出新步伐,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行的动力机制,是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找准目标,明确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找准切入点标本兼治、系统推进,扎扎实实搞好我们的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地向前推进,切实履行职责,真抓实干把学校体育工作做得更好。
(3)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因为不同层面学校体育的训练教学目标不同,就要求学校教育管理者充分认识当前形势和学校的定位,明确不同层面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和方向,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改革和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源头,我们要对学校体育现有的运行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针对不同层面的学校体育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比如体育大学管理体制与训练教学目标,目前,上海体育学院的校训是:“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着力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发展竞技体育,提高竞技水平,追求卓越,为国争光。由原来的纯粹的发展竞技体育人才逐渐转化了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进而转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过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更多的考虑到个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转变,当然,这种理念和行为的转变,是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分不开的。综合性大学培养体育人才应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与体育交叉的新学科的建设,立足社会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培养人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体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通过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改革和发展学校体育体制机制建设,借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科学地定位学校的体育事业发展方向,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运行的动力机制,使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4 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运行的动力机制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完善为根本诉求的内在驱动机制融合健全的大政方针政策、学校体育运行中规章制度良性引导的外在驱动机制的完美结合;学校体育运行机制的源泉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完美结合。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学校体育良性运行的发展之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结合,教育领导部门的宏观调控与学校体育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律相结合,再借鉴竞技体育运行的相关机制,将是未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更加科学、合理、和谐的保障。
[1]陈树华.体育市场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刘忠.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肖宁.浅谈体育市场经营体育产业发展新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冼利红.市场经济机制发展体育产业的若干问题[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R.M克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M].商务印书馆,1985.
[6]盖叶尔·佐文.社会控制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7]远志明,薛德震.社会与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8]王伟光,李克杰,等.社会生活方式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9]卢锋.体育功能的系统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3):9-13.
[10]李春方.激励理论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