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创新水平的系统思考

2013-08-15张文彩

关键词:园区人才制度

张文彩

(商丘工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发轫于20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在创造新的科技文明的同时,也相继造就了形形色色的高新技术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高科技产业化所造就的园区,不仅成为所在城市或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发展活力[1]。我国园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从建设创新型园区的视角出发,持续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是建设创新型园区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

一、从培育园区的社会知识基础出发,提高园区创新能力

创新是园区建设的灵魂,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立身之本。目前,我国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总体状况不错,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在实现途径上可作以下思考。

(一)高度重视园区的社会知识基础的培育

创新以知识为基础,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知识和人才两个关键因素上下工夫。一是加大教育投入,依托教育发展来全面提高园区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例如北京中关村集中了北京市75%的高等院校和47%的科研机构,大约有37.5万科研人员支撑着4 000余家高科技企业发展,使科技创新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可见良好的社会知识基础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是提高园区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二是构筑园区以学习型社会为基础的创新型社会。一方面使园区成为学习型园区,依托终生教育、终生学习使之成为创新不断涌现的社会性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使园区的各类产学研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依托学习型组织持续学习过程的组织群体智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园区各类组织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继续提高园区自主创新的投入

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是以科技投入为前提的。根据园区创新水平的测评,仅依靠以往人才和资本总量指标已不能很好地反映园区创新投入的水平[2]。因此,在人才投入方面,要依托人才激励机制和高效的人才服务,在提高人才总量的同时,注重提高人才职称、学历等方面的比例;在资本投入方面,依托科技创新政策,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同时在支持园区自主创新聚集政策上,争取更多的企业融资、吸引更多的创业投资,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集合债券,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为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资本支持。

(三)加快推进园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又是以创新参与市场竞争的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发挥园区大企业的优势,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瞄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中发挥其领军作用。同时鼓励园区新兴的中小企业,利用创新思想活动、接近市场和直面消费者、适应组织灵活变革等优势,致力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之在自主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协同发展中,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四)要使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自主创新的源泉

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园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关村承接的“863”项目占全国的1/4,“973”项目占全国的1/3,大多数是由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接的科研攻关项目。利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人才密集优势,在政策引导和人才激励方面,调动创新人才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一是着力推进园区产学研合作研发机制,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注重不同类型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打破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往相对分割的局面,建立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共利的流动与合作新机制;三是扩大园区国际技术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便利条件,与海外建立各种联合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鼓励园区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和科技合作。

二、充分发挥园区的创新人才作用

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在人才。创新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科学创造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决定园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加强对人才创新过程中心理情感体验问题的研究

人才是园区创新创业活动的战略性资源,发挥人才在创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既要从创新人才理性视角出发考察分析创新人才的创新行为和特征,又要从创新的社会心理结构出发研究创新人才在创新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加深对创新人才心理情感体验和需求的理解,有助于不断完善园区的社会心理结构,完善已有的人才政策和制度安排,更好地发挥人才创新的作用[3]。目前,从社会心理结构视角出发,对人的心理情感体验问题的研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创新理论研究中,改变注重创新人才理性分析而忽视非理性问题研究的倾向,通过对人才创新过程心理体验的情感因素的研究,加深园区社会对创新人才重要性的理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二是通过对园区人才创新非理性因素研究,从创新人才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出发优化创新过程、提高创新绩效;三是借助于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成果,培育创新人才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创新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制度安排提供理论支持。

(二)完善园区发挥人才作用的激励体系

如果“把创新视为提高创造财富潜在的显示能力的一种行为,那么创新不仅对个人是有益的,而且最终社会利益将因为个人创新而得到增进。正是创新这一规定性,决定了对创新行为的激励是必要的,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4]。建立一个完善的园区创新激励体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引进和利用人才方面充分发挥激励政策的作用,使之由最初的福利性政策向建设性政策转变,不仅要考虑创新人才的福利待遇,更要注重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二是在发挥人才创新作用方面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在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中,把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结合起来,使之在功能互补中更好地发挥人才激励的作用;三是在激励人才创新方面不断完善园区的激励体系,从不同层次不断完善对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组织的奖励条例和激励机制,加大产学研机构合作研究的激励力度,保障创新过程和环节的激励平衡;四是推进人才创新激励的制度安排,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权宜之策,而且是建设创新型园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安排,除国家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外,在园区创新风险、创新收益保障以及薪酬、分配方式等方面都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三)重视培养园区人才的企业家精神

建设创新型园区离不开高科技产业化形式,更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创新精神是园区社会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推动园区人才创新创业的精神食粮。从园区社会性基础出发,培育园区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是促进园区人才成长、发挥人才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营造培育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在园区社会倡导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先进理念,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敢于冒险、不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使企业家精神贯穿于创新创业的过程之中,成为人才成长和事业成功的一种精神追求;二是广泛开展园区企业家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举行各种形式的报告会等方式宣传创新创业人才的先进事迹,使企业家精神融入园区社会人才成员之中,成为人才创新创业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营造园区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建设是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是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业作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因为园区的创新人才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成长的,发挥创新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的支撑[5]。

(一)提高园区基础设施的支撑力

园区基础设施是构成园区创新环境最重要的基础环境,也是园区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建设创新型园区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和信息网络等公用设施条件,而且需要良好的住宅、生活配套设施等宜居环境和条件。园区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体现了园区的社会形象和现代化水平,因而其建设状祝和实际水准,无论是对园区的投资者、创业者、建设者,还是吸引人才、聚集产业、扩大投资,都具有极强的认知感受和带动效应[6]。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环境支撑力。一是与园区现代化进程相适应,进一步加快功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公共社会服务设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绿化建设,尤其是要加快宜居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形成集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园区;二是与建设创新型园区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园区社会基础性知识网络建设,依托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园区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转换效能,为园区创新和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相适应,从低碳、环保、节能、集约等建设原则出发,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水电利用水平,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园区制度环境

制度建设对园区创新发展是一种具有约束性、保障性的环境建设,其重要性在于它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组织形式相联系。制度能平衡园区的新型社会关系,规范各类组织和行为主体的行为,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保障。检验和评价园区制度环境的优劣,主要看其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的聚集,是否有利于园区创新体系的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这个角度讲,建设创新型园区就必须创造性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建立必要的制度安排和社会文化环境。“只有这样的制度安排,才是推进技术进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强大动力”[7]。根据技术进步与制度安排的关系理论,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来完善制度环境。一是根据建设创新型园区的要求,深化园区的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提高园区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体制机制;二是发挥政策先行的导向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构建优化发展环境的原则,在完善财政税收、工商登记注册、投融资体制、人才开发和培养、信用制度、知识产权、股权激励、中介服务、公共管理等方面适时推出相关政策,做出制度安排;三是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依据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组织创新建立产学研新型的协同创新体系,在委托开发、合资合作、技术入股、实验室共建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为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四是推动园区高科技产业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同时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在税收、融资、信贷、风险投资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优化园区市场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园区高科技企业既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又是市场主体,建立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充分体现园区特色的现代化市场体系,是园区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市场环境条件。市场环境由投资市场环境、商品市场环境、生产要素市场环境构成。完善市场环境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因为“真正适合政府起作用的是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应当在弥补市场失灵领域,为建立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组织重大公用技术的开发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7]。优化园区市场环境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市场政策法规建设,在高科技研发、生产、销售方面建立市场游戏规则,形成依法经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二是全方位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空间,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引导园区科技创新,推动园区向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创意设计、知识网络等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服务业发展;三是建立多层次、功能齐全、运作高效的市场化网络,为园区创新创业、人才合理流动、整合市场资源、产学研组织合作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加强市场化的金融、信贷、保险、审计、财会、公证、中介服务等组织的监管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使它们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

(四)创新园区社会文化环境

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是维系园区社会运行的最基本的社会载体,也是承载建设创新型园区最基本的社会条件。社会文化是“某特定社会成员共享并相互传递的知识、态度、行为模式的综合”,它以多种方式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左右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互动方式。园区社会特有的创新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创新文化对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所形成的创新文化氛围,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创新园区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牢树立志在领先的创新意识;二是坚持文化创新,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三是营造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培育具有园区特质的创新创业精神。先进的创新文化有助于形成与其价值观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造就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为建设创新型园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

[1] 陈静.中国高科技园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2).

[2] 盖文启.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J].学术研究,2002(1).

[3] 林中元.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工业内部结构升级贡献的实证分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2).

[4] 韩伯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现状及二次创业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 陈志展,白帆.高科技企业创新和增长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4):31-37.

[6] [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陈郁,译.上海: 三联书店,1996:23.

[7] 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大展出版社,2002:20.

猜你喜欢

园区人才制度
人才云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