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路线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2013-08-15○王

党政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论者群众制度

○王 喆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坚持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如何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性,近年来学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地位作用的研究

群众路线为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但群众路线的作用非但没有弱化,地位反而更加突出,群众路线更应为我们所坚持。

应对环境变化论。诞生于革命战争环境中的群众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需要坚持群众路线。有论者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扩大了的、千万个市场主体的参与为前提,人民群众既是生产者、经营者,同时又是消费者。因此,要做到及时、准确地调整和处理各种经济主体的关系,要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和调节的有效性,要体现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二是创新社会管理仍需要坚持群众路线。伴随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作用日渐突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从社会管理角度学界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深入地解读,如有学者深入阐述了社会管理中应坚持怎样的群众观。有的学者仔细辨析了党的社会工作与传统群众工作在定位、对象、目标、过程、形式和方法上的差异。有的学者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一切社会政策的制定都要体现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切社会管理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坚持民生为本,筑牢社会管理的工作基础。

解决复杂矛盾论。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动员和组织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对各种凸显的社会矛盾,群众路线的功能也相应得到了扩展。有论者指出: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叠加、日趋复杂,因此,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需要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完善党的群众工作。中央党校柳建辉教授曾撰文指出:群众路线是党和毛泽东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提出和逐步形成的,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则是党和毛泽东面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需要正确处理的新实际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在精神实质上与群众路线是一脉相承的。有论者在分析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致胜法宝。可以说,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角度看,仍然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党中央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胡锦涛曾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三点就是要注重做好群众工作。习近平也曾指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群众路线优势论。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中,群众路线都是我们党优势所在。一是从中国崛起的角度看,有论者指出:中国崛起的根本优势是制度优势,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立足基层,进行民主决策的能力。当今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在中央与基层群众之间运行的高效灵活的决策机制,这个决策机制的基础是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基层的广大群众一边,方才保证了各机构、各地区朝着社会主义道路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前进。二是从党的执政地位看,有论者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一个政党能否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本,是其能否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群众路线,取得了大量的包括网络、信任与规范等形式在内的社会资本,从而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还有论者从“集体意向性”角度分析指出:人民大众利益诉求、政治意愿和价值取向往往是隐性的,而群众路线起到了把社会大众隐性的意向性向显性的利益、愿望和价值诉求转化的桥梁作用,这种体现了群众集体意向性的群众路线最终起到政治资源整合效应。三是从决策模式角度看,有论者对群众路线和当今公众参与政治的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群众路线实际上是一种决策模式,包括信息采集、议程设定、政策策划、政策确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几个阶段。群众路线的特点是逆向政治参与模式,它所具有的若干特点使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新形势下群众路线面临挑战的研究

群众路线虽然因其科学性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也面临诸多挑战,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主体先进性原则的缺失。有论者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先进性保持和强化是其成为群众路线主体的前提条件。当前一些党员思想出现滑坡,忽视密切联系群众,这就破坏了群众路线的实行必须首先确保施行群众路线主体先进性原则。中组部党建所通过深入的调研也指出:党能否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能否赢得广大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先决条件。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深入条件下,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从党员成长经历看,当前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因此一些人对群众路线的内涵知之甚少,对群众路线的作用体会不深,对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从政府管理运行看,自上而下的精英主义思维,以及官僚主义的滋生对坚持群众路线提出了严峻挑战。

客体多元化诉求的增多。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构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群众主体的变化必然带来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和多元化的思想认识,这就给群众路线的实行带来新的挑战。一是从利益关系看,人民群众利益需求从单一化趋向多样化、从普遍化趋向差异化,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具体利益诉求的层面多、领域广、差异大,正确协调和处理群众的多种利益诉求给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考验。二是从思想认识看,社会群体的分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社会阶层从各自利益出发考虑社会问题,就容易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巨大的观念冲突,从而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心理隔阂。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容易忽略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突出个人利益,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使得集体意向性松懈,从而对实践群众路线提出了挑战。三是从政治认同看,有论者指出:党要凝聚广大群众,首先必须获得群众认同,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群众对党的评判标准和参照系逐渐由过去国内纵向比较转向国际横向比较,对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我们党直接掌握的影响群众的行政权力和资源调配权力日益弱化情况下,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依赖感明显减弱,党要赢得人民、凝聚群众,其难度大为增加。四是从阶层固化看,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阶层固化使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固定化、代际传承化,容易使人民对群众路线所强调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合法性价值产生怀疑,从而使得群众路线面临虚化的挑战。

工作机制不健全的影响。有论者指出,虽然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群众路线工作机制,但在当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一是目标任务难以界定,二是群众代表介入不易衡量,三是行动常态化及法制化有待加强。此外,中组部党建所在调研中也发现:当前,党在做群众工作过程中,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陷入“用起来不灵、动起来不行”的尴尬局面。而党做群众工作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势必影响党的群众工作顺利开展。据信访部门统计,当前群众上访的许多案例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党的群众工作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障碍引起的,依赖强制性的宣传发动、行政性的组织部署和指令性的规范要求等传统机制做法在总体上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甚至表现出明显滞后性。

三、关于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巩固加强的研究

如何有效地应对挑战,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学界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理论创新论。有论者指出: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的科学性,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领域指导理论的创新。关于群众路线理论创新的研究,学界的探讨大体分为两个路径:一是系统梳理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群众路线的主要观点及各自特色,在此基础上,有论者归纳概括指出:坚持群众群线,应当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的理念、民主公平的理念等。二是仔细辨析了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的关联,有论者认为: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作用、基本价值取向和方法在原则上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同时在基本内涵、政治层面、产生背景、思想基础、人民群众的实际地位和政治参与方式、治理方式及保障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实现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的有机结合。还有论者认为: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党的群众路线仍然是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手段,因此必须确立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人民群众对政府权力的制衡作用,保持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与党的利益综合功能之间的张力。总之,要在发展民主政治的基础上贯彻群众路线,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是把群众路线提高到时代新水平的关键。

强化主体论。作为实践群众路线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能力素质应该得到加强。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全党对群众路线的历史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对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有比较深刻地认识,从而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加强群众工作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满足需求做群众工作,因势利导做群众工作,发扬民主做群众工作,创新思维做群众工作,强化职业责任做群众工作,注重积累经验做群众工作。三是要加强人才选拔的公开性、竞争性,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打破精英垄断和阶层固化,增强社会的发展活力,从而为群众路线的实施增添新的活力。四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制定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和要求,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毫不动摇开展反腐败斗争,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群众参与论。有论者指出: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执行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是怎样使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因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应扩大参与内容和参与层次,扩大和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使人民群众从被动变为主动,由间接参与变为直接参与,由“客体”变成“主体”。有论者进一步指出:在人民群众教育文化水平已得到广泛提高情况下,群众应当成为群众路线的主体。这并不意味着党丧失领导权,也不会降低党的威信,逐渐扩大群众在群众路线中的主体地位,是新时期群众路线工作的新任务。对此,有论者提出:应建立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制度、决策议题提出制度、决策信息反馈制度、人民意志表达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论证和评估制度,以及群众监督制度等,来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创新交流论。有论者认为,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就必须扩大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提高公共决策参与的广泛性,从而克服群众路线虚化和退化危险。一是要创新交流的形式,即将传统的以宣传教育、学习讨论、行动示范等形式的单向交流转换为接受监督、咨询答疑等双向交流。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公众参与的形式也同样适用于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应该认同、支持和欢迎多样化的群众参与形式。二是要创新交流的内容,即将传统的以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等主要内容的交流,聚焦到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普遍关心的问题,拓展到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的重大问题。三是要创新交流的载体,即在完善人民政协、工会、文件、报纸、电台等传统交流载体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群众组织中介作用的重要性,大力培育群众组织,密切党与群众组织的联系,通过广泛地参与群众组织活动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提高党的声望,培育群众对党的情感和认同。四是要创新交流的手段,即应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科学运用经济手段,改进传统的调节不同群众经济利益关系的方式方法;重视利用科技手段,如新的通讯手段和宣传媒介等,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制度保障论。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树立群众观点,而且要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以便从组织上保证党员和干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有论者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党员干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基本停留在思想教育、组织要求的层面上,而制度建设、刚性约束不足。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制度,形成严密的机制,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细化为各种具体要求,把抽象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具体行为规范,从而使基本上属于说服、劝导性的软约束变成制度安排的硬约束。有论者进一步指出:要通过制度培植和强化群众路线的观念,增强群众工作的自觉性;通过制度为群众参政议政提供有效的平台和渠道,增强人民群众民主的成效;通过制度规范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形式,使群众路线逐步规范化;通过制度提高群众路线的工作质量,增强群众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制度纠正群众路线工作中的偏差,防止执行群众路线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党员干部由“道义型”的联系群众转变为体制内的联系群众,不断推动密切联系群众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猜你喜欢

论者群众制度
Facing emotional impact of a warming planet 直面全球变暖造成的情感影响
多让群众咧嘴笑
阅读理解两篇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古代高危职业之谏论者生存指南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