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08-15秦彪生伍胜蓝
秦彪生,伍胜蓝
(1.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2.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促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以及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强化优良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大意义。积极探索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推进党的优良作风建设的途径以及健全相应的机制,真正完成教育实践活动任务,是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所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作风建设始终贯穿于践行群众路线的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它规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任务,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的方向,让群众自觉执行党的正确主张。另一方面,它明确了党领导群众的方式方法,即党的领导工作是否正确,要以是否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为标准。党的作风建设离不开群众路线,而应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从党的作风建设来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是一个根本政治立场问题。党的群众路线实质上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857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那么领导干部就有可能半心半意为人民服务,或者是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难免会从个人利益出发,心存私念[2]。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明确任何工作都是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其次,它还是一个领导工作的问题。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出来的是工作中依靠谁的问题。在工作当中,我们到底是依靠少数人、少数团体或上级领导,还是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领导工作的根本问题。没有从思想上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肯定是纸上谈兵。换句话说,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自党成立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始终贯穿于践行群众路线的全过程。正因如此,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拥护和支持。革命时期,毛泽东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残酷的战争与恶劣的环境中,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取得革命胜利。他反复强调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同的”[3]。在革命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毛泽东于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对群众路线做了详细阐述: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899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党内重要规章制度,还是党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和机制,成为凝聚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毛泽东曾尖锐地指出, “我们的干部中,自以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群众路线)。因此,不厌其烦地宣传这种认识论,是非常必要的。”[4]“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指出, “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5]“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6]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实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为党的优良作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江泽民曾说, “脱离了群众就从根本上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脱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7]“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应该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加强党的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群众路线,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 “以人为本”。他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时代价值,强调脱离人民群众的危害,强调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所说,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10]
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群众路线这一政治优势,革命、建设、改革的任何时期,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立场没有改变,也决不容许任何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毛泽东曾说,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换句话说,没有中国人民,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思维、工作情感,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备途径,成为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生命线。
二、脱离群众路线是严重的作风问题
群众路线所处的环境、应对的挑战和解决的问题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带有时代性。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因为,一是党的阶段性历史任务、目标发生了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 “双百目标”,党员、干部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善于依靠群众,善于凝聚群众,善于融入群众,善于向群众学习,将群众路线融入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二是群众路线面临的历史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执业人员等新兴社会阶层不断兴起和发展以及许多新兴社会组织还处于酝酿、成长之中。他们的兴起、成长和发展在社会运行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直接打破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结构,改变了党的传统执政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党从过去在相对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转为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优越工作环境的熏染、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经济利益的诱惑、社会制度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增加了领导机关、领导班子以及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
要应对历史环境的新变化以及引发的新问题,我们党必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形成良好的党群关系。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在制度机制上积极作为之外,还要通过密切联系群众,以改善干群关系来推动党群关系。毫无疑问,当前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根据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和部署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以及广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新任务。坚持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对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当前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 ‘四风’上”[10]。一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以及部分领导干部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问题在于主观色彩浓厚,不务实,好政绩,以 “假、大、空”为特征。常常是好大喜功,不讲实效;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政绩观错位,不讲事实。一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以及部分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官僚主义实质上是特权思想的 “翻版”,颠倒 “主仆关系”,凌驾群众之上,甚至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一己私利,以 “官本位”为特征。常常是公仆意识淡薄,高高在上;民主意识淡薄,专制独断;价值取向扭曲,思想不纯。一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以及部分领导干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都是党性立场不坚定、政治信仰动摇的表现以及 “物质异化”的结果,以过分享受物质、精神思想空虚为特征。常常是只讲物质,不讲精神;只讲享受,不讲奉献;只讲实利,不讲原则。
“四风”的问题涉及到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以及学风等问题,与党的群众路线要求相违背。当前,我们必须认识到党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促进党的作风的根本转变,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当然,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追究原因,在分析客观因素和外部条件变化的同时,更要看到主观因素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不难理解,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根据党的历史方位所发生的新变化和党的建设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党员干部入手重点解决新形势下突出的作风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善党群关系,提高党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推进作风建设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重点在于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一方面,通过教育途径,从思想上在全党重温党的群众路线,灌输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树立群众历史观,解决思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方式,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行动中在全党加强群众路线的践行。
就群众路线教育工作而言,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解决思想理论问题。这些思想理论问题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性地位;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面前做学生;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组织路线;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等等。当然,除了灌输基本理论观念外,还要从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结合党的作风建设,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理论困惑。比如,对群众的时代内涵及其外延的认识。当前,群众的概念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三大阶级” (即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已经出现了新变化。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群众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群众概念的外延越来越宽泛,重塑群众观点成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再比如,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创新的理论问题。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利益群体多元、利益实现形式多样、利益矛盾冲突越发显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既有利益协调利益整合的问题,又有思想价值观念的问题,还有复杂社会因素促使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做好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满足群众路线理论时代需求,推动群众路线工作作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也是急需研究的理论问题。
就群众路线实践工作而言,教育实践活动说到底要解决群众路线的践行问题。一是明确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党中央明确提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体要求,既要抓好个别领导机关、领导班子的作风问题,还要抓好个别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既要从思想上解决好作风问题,还要从行动上落实好作风问题。二是明确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以 “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民,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务实,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途径;清廉,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为民务实清廉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还是衡量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有效开展的衡量标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加大实践力度,确保活动的有效性。三是制定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办法有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计划安排,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既要在党的组织上有保障,成立专门的活动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督促和组织,也要在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平台载体、形式方法上不断创新,让群众路线在生动活泼、广泛参与、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中实现,还要健全活动机制 (如激励机制),建立测评体系,在考核过程中加大活动的监督力度。四是教育实践活动要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教育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要以优良的作风凝聚人民群众,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和能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结合单位和个人的本职工作,围绕民生问题,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从这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思想与行为、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过程,是长期的,也是动态的。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党的阶段性历史任务的变化,我们党更需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解决变化中的作风问题,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这种动态式、长期式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时刻提醒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助于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注重作风问题,加强党性修养,明确奋斗方向,不断提升自我;有助于积极应对干群之间、党群之间存在的关系失调、失衡问题,促进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融洽,提高党的公信力;有助于最大限度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治生态。总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切实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通过实际行动落到实处,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
[1]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3]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138.
[4]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4.
[5]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5.
[6]邓小平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6.
[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193-194.
[8]江泽民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7.
[9]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