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2013-08-15杨晓菲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明机制科学

于 洋,杨晓菲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辽宁 大连 116013)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观阐释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发展

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发展是一切文明的根本,没有发展就无所谓文明。”[1]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一目的的实现必须有发达的经济作基础。因为没有发达的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将无从谈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将是一纸空谈。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实现环境的保护,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到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绝不是让人类消极地回归自然,在自然面前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让人类积极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既要着眼于人类与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同时又要兼顾人类的当前利益。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按照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要求来推进。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还要协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关怀,也就是要 “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在现在和未来都能支撑起生命系统的健康高效运行”[1],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建设生态文明,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不断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让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只有如此,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当前,我国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参与意识淡薄、生态责任担当不够、生态道德尚未内化为自觉行动、生态忧患意识不足,等等。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造成了生态危机的出现,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因此,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必须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第一,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教育,一要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不是人类的附庸,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尊重自然,过分的掠夺式的开发,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正如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预言: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因此,要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敬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二要加强舆论宣传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态教育活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反对生态中心论和现代人类中心论,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从而不断引导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

第二,加强公民的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道德规范之中,使人们自觉承担起对生态环境的道德义务,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加强公民的生态道德建设,一要面向全社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使人们自觉树立尊重自然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的道德责任感。二要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能力建设,发挥政府宣传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政府要制定并带头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政策,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发挥政府在生态道德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促进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当前,要想解决十八大提出的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问题,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这 “两个方式”的转变。第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只要生态,不要发展,而是要摒弃 “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所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共赢。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大力推行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它强调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促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走出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4]二要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绿色科技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且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并应用于经济发展中,有利于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是建设 “两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从而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一是提倡绿色消费模式。绿色消费模式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态消费模式,是当前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缓解当前生态压力、提升生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二是领导干部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中要起带头作用。领导干部的消费理念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对人民群众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所以,领导干部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倡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形成适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 “硬约束”

当前,我国现行的法规、体制机制尚无法完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因素,如缺乏生态安全保障的统领性法规;现有相关法规太过于宏观,缺乏刚性的约束;目标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法理依据和市场机理[5];等等。这些因素都将阻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因此,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逐步形成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的 “硬约束”。

第一,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有效地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取经济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的环境利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一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机制;二要强化社会监督机制,让生态文明建设接受社会的监督;三要加强民间环保组织的规范和引导机制;四是完善公众听证评价机制。第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机制。当前,我国为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都是指向单一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机制,一要制定长远规划,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二要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方法、奖励机制;三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第三,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机制[6]。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机制是维护公民合法环境权益,追究破坏生态者法律责任的依据。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机制,一要加快立法步伐,使生态环境法律真正发挥其引导、教育、保障和震慑等方面的作用;二要对传统部门法进行 “生态化”改造,使生态环境法律形成整体合力;三要加大生态执法力度,坚决扭转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实现生态系统的永续发展。

[1]王俊贤.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C]//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1卷,2010.

[2]仇竹妮,赵继伦.增强全民生态意识 [N].人民日报,2013-08-20(0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EB/OL].http://www.zhb.gov.cn/hjyw/200307/t20030705_85609.htm.

[5]潘家华.加强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建设 [J].财贸经济,2012(12).

[6]王雅卓,郑素娟.探索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保障[N].光明日报,2013-08-25(07).

猜你喜欢

文明机制科学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科学拔牙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