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性Taussing-Bing综合征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的护理

2013-08-15陈飞宇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大动脉心内膜炎感染性

陈飞宇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20)

Taussing-Bing畸形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是右室双出口(DORV)中预后相对较差的一种类型,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大动脉调转手术(Swith手术)[1]。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病毒、真菌、细菌等感染源侵入而导致心内膜、心瓣膜甚至大动脉内膜感染性炎性病变。以发热、心脏杂音、脾大、瘀点、周围血管栓塞等临床特点。按临床比工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亚急性多见[2]。本科近期收住1例Taussing-Bing综合征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过及时诊断,治疗和护理,患者取得良好预后,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9岁,因“反复发热1月余”拟“发热待查、先天性心脏病”收住入院,既往于2001年行大动脉调转手术(Switch手术。患者1个月前在傍晚出现反复发热,无畏寒战,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最高体温达39摄氏度,次日晨热退。入院心超提示:1.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aussing-Bing综合征),完全性心内膜垫破损,左室发育不良,部分型肺动脉异位引流,共同房室瓣伴中度关闭不全;2.共同房室瓣心房面赘生物形成。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2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74/46mmHg,血糖5.6mmol/L。患者一般情况尚好,口唇紫绀明显,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略扩大,心率127次/分,律齐,听诊心脏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37×109/L,中性粒细胞82.4%,红细胞2.73×1012/L,血红蛋白8.1g/dl,血小板313×109/L;生化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5u/L,白蛋白30.7g/L;动脉血气分析:PaO2:41mmHg,PaCO2:28mmHg,入院后查血培养结果为草绿色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因此,Taussing-Bing综合征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成立。给予青霉素+万古霉素双联治疗,7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予加强营养,改善肝功能,补充白蛋白,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心功能改善,28天后出院。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正确测量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严格观察体温变化并记录,把体温真实反映在体温单上。反复的高温增加患者的耗氧量,使患者的心率上升,增加心脏负担,动脉血气分析示患者氧分压较低,因此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病房温度和湿度,并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正确记录患者出入量,观察患者心功能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胸闷气急,夜间不能平卧或双下肢水肿等情况。患者白蛋白较低,因此积极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鸡蛋、酸奶、瘦肉等,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输液时控制输液速度,患者卧床休息时,允许进行一些自我护理,如翻身,洗漱,进食以及一些轻微的自我娱乐活动,如:看电视,看书听广播等。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避免因便秘加重心脏负担。

2.2 对症护理

2.2.1 发热护理:每4小时监测体温,准确记录体温变化。配合医生选择血培养采血的做好时机,采集时间宜选在寒战或体温升高之时和应用抗生素之前,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3]。患者入院后最高体温达39.1℃,立即报告医生予双上肢采集血培养。患者体温升高时,嘱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并记录好液体出入量。控制好病室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出汗较多时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和床单,以防受凉。患者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做好口腔护理,以增加食欲和预防继发感染;遵医嘱准确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2.2.2 栓塞预防与护理:通过心脏超声提示患者在先天性心脏病术的基础上合并有赘生物形成,因此要求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以免赘生物脱落造成动脉栓塞。密切观察栓塞表现,重点观察患者意识形态,肢体活动及有无腹痛,呼吸困难,咯血等表现,一旦栓塞表现出现,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治疗,遵医嘱给予溶栓、抗凝治疗。

2.3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用药疗效,并严格按照时间点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向患者做好宣教,告诉患者因为疾病的特殊性,需坚持大剂量全疗程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并有可能会出现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大量使用青霉素类而导致青霉素延迟变态反应等,应告知病人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以便及时处理。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多次穿刺而增加患者的痛苦。

2.4 心理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时间较长,费用较高,易发生栓塞、心衰等并发症,且预后不良,病人及家属心理压力较大,易产生焦虑、消极等不良情绪。应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告知本病疗程较长,需坚持治疗,才能彻底治愈。做好安抚工作和日常生活指导,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告诫病人切忌情绪激动,以免心跳加速,心脏收缩过强,导致赘生物脱落。

3 讨论

本文中患者在8岁时因先天性心脏病Taussing-Bing行Switch手术,此次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入院,经过及时诊断,及时用药和正确护理,使症状缓解,嘱咐患者应注意休息和营养,增强体积抵抗力,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时处理隐藏病灶。通过此次病例护理,也告诉我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级预防也很重要,尽量避免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与发展,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1]吴清玉,沈向东,杨秀滨等.大动脉调转手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3,06:478

[2]谢伟,孟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928

[3]徐燕梅,王竹,任燕.等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2.6:161

猜你喜欢

大动脉心内膜炎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汽车的大动脉
《思考心电图之177》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及诊治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六——中俄原油大动脉的曲折轮回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配合分析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