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县井灌区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3-08-15于海景黄启海

地下水 2013年5期
关键词:冠县灌溉工程节水

于海景,黄启海,于 艳

(山东省冠县水务局,山东冠县 252500)

冠县井灌区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于海景,黄启海,于 艳

(山东省冠县水务局,山东冠县 252500)

冠县地处黄泛平原,是农业大县,农田灌溉主要依靠机井提取浅层地下水。由于近年来干旱少雨,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田间灌溉渗水、漏水严重,且引提客水没有可靠保证,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来,区内推广了管灌、渠道衬砌、渠道防渗、“小白龙”、地膜覆盖等节水新技术,同时建立了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区,提高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省水、节能、节地、省工等效果,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了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针对目前冠县在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

井灌区;节水灌溉;存在问题;措施

冠县地处鲁西黄泛平原,位于山东省最西部,总面积1 152 km2,80.6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69.65 万人,是农业大县,现有耕地7.3662万 hm2,农村人均占有耕地0.105 7 hm2。区内土壤多为沙质,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棉花为主,农田灌溉主要依靠机井提取浅层地下水。但该区近几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干旱严重,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量也日益增加,加之引提客水没有可靠保证,水资源匮乏愈加严重。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65.4 mm,风沙区面积4.62万 hm2,漏斗面积985 km2,漏斗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5.5%,地下水最大埋深为24.1 m,年平均超采地下水0.8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45 m3,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67%,属于水资源危机区。全县农田井灌溉面积6.12万hm2,有效井灌面积6万hm2,现有能用机井16 200眼,单井控制面积3.8 hm2,而节水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井灌面积的45.1%,且农作物灌溉时土壤渗水、漏水、漏肥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仅在0.45~0.55。因此,该区实施推广节水灌溉先进技术,是缓解农田灌溉用水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1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自七十年以来,冠县开始推行水泥管道、U型渠衬砌、渠道防渗节水灌溉技术以来,到八十年代区内大力推广“小白龙”、地膜覆盖等节水新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九十年代以来,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在省水、增产、减轻劳动量、提高作物品质、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特点,区内又全面发展了PVC管灌、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方式,先后建成了斜店乡前社庄大田喷灌试点,兰沃乡韩路梨园微灌试点,东古城田马园开发果园相继建立了喷灌示范田和大棚樱桃滴灌示范区。特别是近三年来,冠县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千亿斤粮食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土地开发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推动了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迅速开展,这对于节约农业用水、改善农民生产与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截止目前,县内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765 2万hm2。其中,渠道防渗衬砌控制面积1.2万hm2,地膜覆盖0.3万hm2,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25万hm2,发展喷灌75 hm2,微灌 47 hm2,滴灌 30 hm2。

2 推广的成效

2.1 经济效益

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的实施,与土渠灌溉相比,省水16% ~31%,节能20% ~30%,节省耕地1.8%,省工2.55%,每公顷平均增产效益169.7元。

2.2 社会效益

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后,一是促进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据统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 783元;二是节省剩余劳动力从事个体企业,发展多种经济,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三是保证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加快了农村奔小康步伐。

2.3 环境生态效益

一是调节田间小区气候,有效的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态环境;二是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及生长;三是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

3 存在的问题

3.1 节水灌溉工程完好率低

目前,少数农民仍存在重建轻管思想,有的管道工程田间出水口在耕作时被人为破坏,甚至丢弃,有的喷灌工程被当作地埋管道输水使用;少数田间节水工程仅在检查验收时使用过,甚至闲置或废弃,工程完好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益,

3.2 节水灌溉工程缺乏规模化建设

目前,农村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包到户,分散经营,户均耕地不到0.31 hm2,然而节水灌溉工程以单元为区域设计一般为3.33~8 hm2,特别是喷、滴灌工程要求统一灌水、统一管理,统一规模经营、统一专业化维护,农户不能单一利用。加上农户之间合作思想淡薄,因此,影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化建设。

3.3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节水灌溉工程发展

节水灌溉工程一次性建设投资大。区内部分农民群众仍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生活质量水平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助,但区内的农民自筹资金部分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3.4 管护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节水灌溉工程建好后,管护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工程出现“没有机构管,没有人员管,没有经费管”的三没有状态,致使节水工程使用寿命短,不能长效运行发挥效益。

3 措施

3.1 调整农业结构,带动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

按照农村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较高的农作物种植比例,建设节水工程才能达到节水、节能、省工、增产的效果,增加农民的收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村庄,可重点发展冬暖式大棚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和特种养植等高效农林项目,通过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由原有的传统农业向科技型、效益型、集约型农业转变。合理规划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增加投入,建成一批优质高效、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发展一批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林果大棚示范园区。

3.2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积极推广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和管理模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政府、村庄和农民或社会力量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采取受益者自筹与争取国家资金扶持相结合的投资政策,同时,大力提倡吸收社会、个人参与,形成国家补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投资模式,激励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自发投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主动性。

3.3 建立健全节水灌溉专业服务体系

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建立一支专业技术服务队伍,落实责任,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注重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学习交流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使农民群众及时掌握多种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要求,接受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形成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材料设备供应、施工组织、人员培训和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

3.4 强化节水宣传,增强农民节约用水观念

通过电视新闻报道、报纸、水利报刊、宣传单、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更新农民节水意识,使广大农民提高科学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新认识。同时,搞好节水灌溉规模标准示范园区宣传,对已取得显著成效的示范园区进行参观交流学习,让广大农民体会到发展节水灌溉的显著成效,提高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

3.5 出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办法,确保工程长效发挥效益

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要明确产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培育发展不同形式的管护模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规范监督考核制度,保障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工程效益。

4 结语

多年来,冠县已有推广和研究节水灌溉技术的成熟经验,尤其是在鲁西黄泛平原地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低,适宜大面积推广地埋管道输水和地膜灌溉等节水模式。同时,随着农村农业结构调整,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节水灌溉技术,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喷灌、滴灌等节水新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逐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S274.3

B

1004-1184(2013)05-0085-02

2013-05-13

于海景(1978-),女,山东冠县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田水利工作。

猜你喜欢

冠县灌溉工程节水
坚持节水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节水公益广告
世界银行考察团来冠县考察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项目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冠县:校地合作产学研融合迈出新步伐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