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涞源县山洪灾害治理浅析

2013-08-15张玉婷

地下水 2013年4期
关键词:山洪灾害预警

张玉婷,张 颖

(河北省保定市水利局通讯站,河北 保定 071000)

涞源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山区,历史上汛期山洪频发,特别是2012年“7·21”洪灾中,该县水毁房屋16 000余间,3个自然村夷为平地,重灾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直接损失40余亿元。山洪灾害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制约涞源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生态环境治理及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是降低灾害发生几率的有效手段。

1 灾害成因分析

1.1 洪水灾害的成因分析

1.1.1 地理地貌分析

涞源县处于太行山东麓与燕山接触地带,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8.3%,余为山间盆地。地貌具有山势高峻,河谷深切,支流发育,沟谷纵横特点。山地覆盖层瘠薄,山峰岩石裸露,坡面支离破碎,植被稀疏,表层土壤雨水调蓄能力差。进入雨季后,这种类型的地形地貌,易造成产流迅速,源短流急,洪水骤发。

1.1.2 水文气象分析

涞源县境内河流沟道众多,多年平均径流量4.21 m3,夏季(6、7、8月)年均径流量为 3.15 m3,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74.8%,年径流变差系数0.58,说明该县河流流量季节性强。另外山区沟槽众多,雨水流程较短,使河流具有暴涨暴落的特点,极易形成山洪突发。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 595.5 mm,暴雨多集中在 6、7、8、9 四个月,其中7、8两个月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 72%[1],且暴雨具有突发性、强度大、骤降骤停的特点。

1.1.3 人居环境分析

涞源县山高坡陡,居住环境恶劣,人民为了交通、生活方便,大多将村镇建在依山傍河(沟)的沟道两岸或盆地区的低洼地带,强降雨造成的山洪首先要顺河(沟)倾泻,然后向低洼处汇流,因此生活于河道两岸和盆地低洼带的居民最易遭受山洪袭击。

1.1.4 下垫面环境改变分析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矿业,使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改变了原有的下垫面情况,致使土壤松散,连续降雨饱合后,易倾泄淤积大量松散物,形成堰塞产生巨大推力,形成山洪灾害。另外部分厂房、民居建在沟口、河流阶地挤占行洪河道;矿渣、垃圾等随意堆放,侵占行洪河道等改变河流河道的情况,不同程度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增加了山洪灾害的隐患。

1.2 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特殊的地形地貌,使该县山洪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形成时间短,削减迅速。其特点概括如下:

(1)频率高,突发性强。该县暴雨集中在7、8两个月,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该县属于深山区,山高坡陡,汇流迅速,造成山洪突发性强,往往瞬间成灾。

(3)破坏性大。山洪爆发,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河道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河堤冲毁、良田被淤、房屋倒塌、桥梁冲垮等财产损失。而该县大部分人居城镇和工矿企业位于易受山洪影响区,因此山洪对该县的破坏力相当巨大。

(4)预测难度大。受地形地貌复杂,山区降雨时空差异大、下垫面改变导致的产汇流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山洪灾害预测较大。

(5)恢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对山区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渠道水坝、河堤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长,恢复难度大。

2 山洪灾害的防治

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采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手段来降低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程度。水土保持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工作内容,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洪涝和部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程度,所以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要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林草措施能起到涵养水源,有效拦截地表径流,根系固结土壤、锚固坡体等作用;鱼鳞坑、截水沟、塘坝等水土保持拦蓄工程可以拦蓄地面径流、迟滞汇流时间,削减洪峰流量。耕作措施可以改变微地形拦截降水,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蚀、渗透、蓄水能力,减少土壤冲刷的作用。该县经过多年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000 km2,林草覆盖率达到28.5%。对抗击山洪,减少经济损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2.2 非工程措施建设

即使是建设了配套的防御工程措施也必须加强和完善非工程措施建设。非工程措施核心思想是加强日常教育培训,及时预报水情险情,提前做好防范准备,留出合理避让时间。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加大宣传、强化培训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册、挂图、光碟及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灾减灾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组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在危险区醒目的地方树立明确的警示牌,标明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做到危险区群众家喻户晓。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对县、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预警人员、片区负责人进行汛前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指挥系统正常、有效运转。每年组织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及运行维护培训,保障系统有效运行。进一步加大避灾演练力度。组织对全县的各条山洪沟、地质灾害点所威胁的村和有关住户组织开展1~2次山洪灾害避灾演练,使群众清楚转移信号、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即使在电力、通讯等中断的情况下不乱阵脚,安全转移。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抢险、救灾、转移、后勤保障、人员转移、安置等。

2.2.2 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扩大水雨情信息监测的覆盖面。建立简易雨量、水位监测,充分发挥村组自防自救的作用,因地制宜地配置简易的雨量、水位监测设施,由乡、村、组采用直观、可行的监测方法进行水雨情信息的监测。有必要采用有雨观测、下大雨加强观测的工作体制,在第一时间精确掌握水情雨情,并及时进行本地预警。增建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点,使防汛部门及时较全面的掌握山洪灾害威胁区的雨情水情信息。

采取多种手段发布预警信息。在全县受山洪威胁的17个乡、1个办事处,136个行政村建立无线广播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无线广播预警系统采用移动公网信道发布广播信息,接收机配接2~4只高音喇叭,在行政村可通过主机遥控若干大喇叭,播放警讯。紧急情况下,根据当地预警设备配置情况和山洪灾害威胁情况,按照预案确定的报警信号,利用发送信号弹、鸣锣、启动报警器和无线预警广播、高音喇叭喊话等方式,向灾害可能威胁区域发送警报。对于没有公共通信条件,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的偏僻山村,可以通过专用无线广播、喇叭、锣鼓、手摇报警器、人力等根据已设定的预警信号发布预警信息。所有通信遭山洪破坏而失效无法与外界联络时,乡(镇)、村临阵指挥,可利用现有的手摇警报器、敲锣、交通工具,采用人力口头传递预警信息,通知受山洪威胁的居民撤离和转移。

2.2.3 强化责任组织机构建设

根据山洪灾害多发生在峡谷区、纵坡陡、两岸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分能力差的地点,又具有形成时间短、破坏性大、突发性大、突发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防御山洪灾害重点工作在基层、关键在乡村。建立完善乡(镇)组织指挥机构。有山洪防御任务的乡(镇)必须成立防汛指挥机构,具体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镇)主要领导任指挥长,防汛组织机构要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应急抢险、保障等工作组,并成立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建立各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工作组以下设巡查信息、转移、抢险、保障等分队,同时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工作队(每队不少于10人),指定一名或几名预警信号发布、发送人员,一旦有山洪发生迹象,及时发布转移避险信号,及时安全转移撤离。

2.2.4 强化防洪预案编制

防灾预案是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调度和抢险救灾的依据,是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目前极有必要建立完善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辖区内山洪危险区的街道、乡镇、村也应根据山洪灾害防御特点、防御现状条件,分别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3 结语

山洪灾害的防治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防洪决策的正确与否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汛情发生时雨、水、工情的实际情况,快速、科学地预测汛情发生、发展的趋势,科学地制定出指挥决策方案,并依此进行科学指挥调度,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将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使防汛抗旱指挥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运用防洪非工程措施通过汛前对洪水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预报和汛中对洪水产生、发展、变化的动态跟踪分析,能够更加精确的判断洪水量级和预估灾害损失程度,从而可更加精确的调整汛期水位安全监控指标,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洪水调度,最大限度的保存宝贵的水资源,同时有效提高洪水资源化利用程度,以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来确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1]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涞源县防汛抗旱办公室.涞源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方案[R].2011.10.

[2]于春波.应注重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4.

猜你喜欢

山洪灾害预警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优雅地表达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