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3-08-15陈晓蓉
陈晓蓉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沟通是将思想、感受、意念传递给对方并为对方所接受,是接受、了解对方的双向过程,是人类特有的需求[1]。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2]。如果没有这种交流,医务人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患者也无法满足追求健康、解除病痛的需要。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家长对患儿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儿科护理工作中做好护士与患儿,护士与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融洽护患关系,可以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同时还能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 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因素
1.1.1 服务态度 护士态度欠佳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儿科患者大多年龄小,病情急,变化快,如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特别紧张恐惧,有些年轻护士不能理解和体谅家长的心情,面对家属的反复询问,表现出不耐烦的心理,甚至出现生冷硬的态度,导致家属方面对护理人员的不满,
1.1.2 基础理论知识有限,技术操作不熟练。护士平时不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或者与医生的解释不一致,使家属失去对护士的信任认为护理人员水平低,不负责任,引发矛盾。静脉穿刺不成功在纠纷中占了很大比例[3]。
1.1.3 沟通技巧缺陷,服务质量意识淡薄,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年轻护士思考问题及工作方式简单,他们认为,该做的都做了就是工作好,缺少换位思考和患者第一的服务意识。儿科患者输液,每袋液体量少,换液频繁,家长期望护士在接到呼叫后立即赶到床前,护士稍有迟疑,家长就会表现出不满。针对家长的不满情绪,护士只想着尽快完成换液去做下一项工作,对家长的质疑只简单地解释为人员太少,解释时不注意说话的语调、语速和肢体语言对患方的影响,给人一种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的感觉,引起家长的不满与反感。
1.1.4 法律意识淡漠 护士不能严格按照护理文书进行书写,在护理记录病情描述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过于简单,对患者的突发的病情变化描述不清或根本没有描述,甚者迟记、漏记等;危重患者抢救后,抢救用药补记、抢救过程的病情描述等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甚者漏记、错记,在病历中留下凭证,为纠纷埋下隐患。本组有2例因医护记录不一致而引起纠纷。
1.2 家长因素
1.2.1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忽略了医疗护理服务的特殊性。医院等方面在处理医疗护理纠纷时,为了维护医院的声誉,往往迁就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患者的纠纷意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一旦认为自身利益被损害及表现不满而发生纠纷。
1.2.2 家属方面 患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父母、长辈的精神寄托。往往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会很高,希望所有医护人员把自己的孩子作为重点关注,如孩子病情恢复不好或反复,常常把怨气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有些贪玩的患儿,将水果刀、充电器等带入病室,均增加了护理不安全因素。
1.3 其他因素:如诊查不及时,检查化验结果回报不及时,怀疑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等等都可引发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不满意,由于重医轻护,患者及家属往往把许多与护士无关的问题都迁怒到护士身上,这些都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沟通技巧的培养儿童时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发育不一,患病时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儿科医生要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对年龄较小的婴儿接诊时动作宜轻巧、敏捷、熟练,以减少刺激,并用语言和抚触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与患儿建立感情,消除患儿的陌生感;接触年长儿时应感情细腻,注意方式方法,语言要体现平等,说话的口吻、问诊的话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切不可粗声粗气、疾言厉色,伤害其自尊心。在做检查和治疗时,应不厌其烦地向患儿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有针对性地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即使对哭闹不合作的患儿也必须怀着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和家长共同做好与患儿的沟通。对住院的患儿应主动接近他们,要面带微笑、声音柔和、多加爱抚交谈,用热情、表扬和称赞的语言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2.2 加强护士的业务素质培训,过硬的操作技术是架起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年轻护士要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遇事临危不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长,各种穿刺一旦失败,马上以诚恳的态度对家长表示歉意,已取得理解和配合。
2.3 转变护理模式,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要有爱心、细心、耐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4]。
2.4 护士要对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三基训练,熟练掌握本科各项技术操作及操作流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及技术水平,让患者及家属满意,相互之间取得信任,减少和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2.5 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尊重患方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增强法制观念。现代医学法规规定患者有知情权[5],因此对医院收费标准及治疗护理的方案措施,应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提高收费透明度,发一日清单,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如有些家属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护理人员也要耐心向其做好解释,一定要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进行沟通,以真诚、平等、主动的态度取得家长的信任尊重,从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2.6 完善护理管理,增加护士编制,缓解护士压力,合理排班。护士长一定要充分理解和爱护护士,为护士减轻心理压力,护士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 讨论
护患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存在于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护士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时,要有诚心、爱心、热心、耐心以及责任心,同时掌握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及技巧,创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6]。护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心态面对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加强有效沟通,懂得换位思考,以真诚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医院方面也要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及时检查,合理收费,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尽心尽力的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或杜绝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以维护医院声誉,促进社会和医院的和谐发展。
[1]邵晓华.儿科护理中对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J].现代护理,2009,NO4:124
[2]冯秀红.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8,28(3):74
[3]华燕.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J].全科护理,2009,7(4B):1006
[4]黄纯芬,付相钰.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08
[5]冯秉华 才华 贺晓 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2)
[6]沈华美 赵厌平 朱丽华 门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士进修杂志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