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3-08-15程汪洋潘惠芳
程汪洋 潘惠芳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三人民医院 511458
抑郁症是我国社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相比于其他心理疾病,抑郁症在我国人群中有较高发病率[1]。在临床上,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给患者和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2]。在现阶段,单纯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有限,应配合以心理干预治疗[3]。本文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就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复发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男性61人,女性59人,患者平均年龄26.59±12.0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对于抑郁症的诊断要求,被确诊为抑郁症,且经过治疗痊愈,符合诊断标准中关于痊愈的描述。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职业与婚姻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药物抗复发治疗,观察组患者增加心理护理干预项目,主要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心理进行辅导。总体进程分为3期。每期4周,共12周。在第1期中,心理咨询师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深入的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在社会化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并制定初步的干预方案。在第2期,应集中讨论在第1期中发现的问题,并给与患者安慰、支持和鼓励,如有可能,在此时期可以让患者学会自我疏导情绪的方法,并建议患者寻找生活中的爱好,提高社会适应性。在第3期,应进一步挖掘患者认知层面的错误根源,并着重帮助患者改善人际交往心态,重塑人格,并强化之前两阶段中取得的成果。本文研究指标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进行比较,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分别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抑郁情况进行比较。在本研究第二部分,我们对两组患者的P300电位进行测定,使用Key point 4型诱发电位仪,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电位情况。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α =0.05。
结 果
两组患者抑郁情况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得分并未见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心理干预治疗后,在第1期、第2期及第3期结束时,抑郁情况得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两组患者神经电位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电位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N2潜伏期、P3潜伏期方面时间短于对照组,在P3波幅方面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讨 论
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抑郁症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其具有慢性、易复发、病程长、难治愈及高致残率等特点,极大的影响了患者本人和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研究显示,如果抑郁症患者在初次治疗后又再次复发,其治疗难度将大大提高,所以如何防止患者在临床治愈抑郁症后再次复发,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成果认为,除了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得分并未见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心理干预治疗后,在第1期、第2期及第3期结束时,抑郁情况得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护理干预措施起到了降低患者抑郁情况的作用,且这种作用是随着护理干预项目的延续,而不断加强的。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电位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N2潜伏期、P3潜伏期方面时间短于对照组,在P3波幅方面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以从生理层面说明,护理干预项目使患者的神经电位活动更活跃,能提高患者精神方面的活跃性,我们认为,这对于防止抑郁症患者复发,是具有极为积极意义的。
表1 两组患者抑郁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抑郁情况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第4周 第8周 第12周观察组 60 39.54 ±3.28 31.04 ±3.13 25.43 ±2.08 20.66 ±4.38对照组 60 39.21 ±4.38 35.94 ±3.00 31.98 ±2.84 31.24 ±2.86统计量P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神经电位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神经电位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N2潜伏期(ms)P3潜伏期(ms) P3波幅(μv)观察组60 234.33 ±21.49 312.98 ±15.43 7.59 ±1.33对照组 60 265.97 ±13.87 354.97 ±18.09 5.03 ±1.87统计量P <0.05 <0.05 <0.05
1 阿衣木姑·阿布拉,库木斯·巴雅合买提,巴哈古丽·阿尔斯郎,等.抑郁症患者的维医证候学特征及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科技导报,2011,29(21):60 -63.
2 欧红霞,舒京平,张莉丽,等.抑郁症与慢性疼痛共病情况及经济负担[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0):706 -709.
3 孙敏,朱金富,马建东,等.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复发因素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36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