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013-08-15周鹏
周鹏
(四川省绵阳市骨科医院放射科 621000)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骨折后患者应该及时得到正确治疗,否则容易导致脚跟部永久性的疼痛[1]。由于常规X线片无法准确揭示根骨粉碎的程度、关节受损和骨折碎片的位置等信息,所以不适合用于跟骨骨折的诊断[2]。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常规CT和螺旋CT,本文就螺旋CT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背景资料: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53例,女17例,年龄为16~56岁,平均年龄为46.1岁。骨折原因可分为高处坠落34例,车祸29例,硬物砸伤3例,运动受伤4例。所有患者接受复位和固定的治疗。
2.螺旋CT扫描:使用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机。参数设置为:螺距1.6,层厚4~5mm,层厚重建2~3mm。进行3D重建,具体为采用多平面重建(冠状位、斜冠位和矢量位)和表面遮掩显示法。协助患者坐在扫描床上,保持屈髋屈膝的姿势,跟骨骨折侧的大腿和小腿为120度,将受伤足部置于纵向平行线上并绷直脚尖(足底平面和扫描床面呈25度),使用绷带进行固定。然后完成侧位定位片,扫描范围包括跟骨关节部和后缘部确保扫描线和跟距关节面相互垂直。
3.观测方法:主要显示患足解剖横断面图像和跟骨处骨折横断面的图像,进行3D重建后进一步观察患足跟骨骨折的关节面受累情况和骨折线的走向以及骨折碎片的位置等相关信息。根据骨折片的冠状位、轴位和数目等信息对骨折进行分类。平行于跟骨纵轴的A、B线将跟骨后关节面分为3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区域(内侧、中央和外侧区域),C线为第三条骨折线和内侧的边界保持一致。所以根据三条线可将骨折面分为4个潜在的片段。从外至内用A、B、C标记骨折线。
结 果
本实验70例患者中,全部确诊为跟骨骨折,其中单侧骨折为55例(左侧31例,右侧24例),双侧骨折为11例,关节面显示受损者为22例,见表1。
本实验结果显示10例为Ⅰ型,11例为Ⅱ型,13例为Ⅲ型,36例为Ⅳ型,见表2。多平面重建结果可以清晰显示跟骨结节的粉碎程度、骨内外侧壁的骨折线、中后关节面的粉碎程度、错位分离和塌陷等细节。根据横断面的影片信息可以得知跟骨关节、前突、跗骨等的受损程度。而跟骨结节塌陷和错位的信息也可从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影片中获得。3D重建显示可以立体地展示跟骨的解刨结构还能进行360度旋转,更为直观地显示了各个方向的骨折线走向和骨折块数目等信息。
讨 论
人体最大的跗骨为跟骨,它也是足弓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很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骨折,其患者中往往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年和中年居多[3]。受损原因多为高处坠落或车祸等直接损伤。据报道跟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如果伤至距下关节其骨折位置多为跟距关节中部和末端的关节面,而且患者后关节面会被强烈挤压[4]。因为跟骨的变形和足弓高度的损伤破坏导致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的足跟部变宽,足部整体变得扁平,这是由于患者足部的负重力学结果被破坏所致。因此及时的诊断治疗显得至关重要[5]。
常规CT进行扫描时病人要通过变换体位以便CT仪器可以获得骨折处多角度的图像,可是多数骨折患者会使用石膏和夹板进行外部固定,所以此法十分不便。使用螺旋CT进行扫描不需要患者变换不同位置,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获得其他平面的图像信息,这样明显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疼痛和潜在的X线辐射危害。通过专业计算机软件还可以对图像进行处理如过滤软组织和石膏等,使得骨关节面完全暴露,而且通过任意角度的旋转还可以了解关节面的更多信息[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直观简明地显示跟骨骨折的情况和程度,使得医务人员获得真实准确的足部解剖图,从而能够更为容易和清楚地分析判断骨折类型和骨折病理变化等信息,明显缩短了诊断时间,提高了手术的目的性,值得临床推广。
表2 跟骨骨折类型划分特征和数目
1 潘功茂,钱晓凌,刘光彦.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3):237 -238.
2 冯敏,王书智,卢铃铨,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394 -1395.
3 朱才松,龚承友,邵康为,等.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01,10(3):200 -202.
4 陈波,韩为清,葛琳娜,等.多层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0,29(10):174.
5 董鹏,邓开鸿,刘敏,等.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对跗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华西医学,2004,19(1):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