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013-08-15袁明
袁 明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22~126°、北纬 45~48°,地域平坦,平均海拔146米,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0.7~4.2℃,南北相差3.5℃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22~151天[1]。
1 服务区域大豆生产情况
齐齐哈尔市辖7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服务区对接示范县为讷河市、克东县、克山县、依安县、富裕县。齐齐哈尔年大豆种植面积占黑龙江省的20%左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2011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为5 193.6万亩,比2010年减少1 486万亩,面积同比减少21.37%,产量减少19.21%。2011年齐齐哈尔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呈现玉米、水稻面积增加,大豆面积减少。玉米、水稻播种面积近几年都在大幅度增加,在此情况下2011年继续扩大,面积分别达到1 651.7和331.9万亩,分别比2010年增长14.30%和11.00%,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大豆播种面积921万亩,比2010年下降26.20%。主要原因:一是大豆产量低,经测算2011年大豆亩产约为135公斤,比2010年142公斤减少5.60%。二是种植成本高、效益低,大豆种植成本2011年为3.70元/公斤,2010年为2.80元/公斤,相比成本增加32.00%;大豆出售价格2011年4.10元/公斤,2010年3.72元/公斤,相比价格上涨10.00%,大豆成本增幅远高于出售价格的上涨幅度[2]。
2 大豆品种、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大豆是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5个示范县的优势作物,大豆生产在服务区内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大豆生产的指导思想是:发挥优势,完善措施,强化服务,提高单产和质量,降低成本,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之路,实现大豆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保证大豆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具有一批比较成熟、应用前景广阔的大豆新品种、新技术。齐齐哈尔主推大豆品种:南部地区为合丰50、合丰55、垦丰25、丰豆3、嫩丰16、黑农50、东农54;中部地区为北豆28、垦丰22、华疆3、北豆14、丰收27、北丰14;北部地区为北豆5号、丰收24、黑河38号、克山1号。在大豆生产中所应用的主要技术为:65厘米垄上双条精量点播技术,垄三栽培技术,105厘米大垄垄上四行精点技术。讷河市二克浅镇二克浅村孟凡强种植大豆20亩,采取垄三栽培技术,应用高产优质品种垦丰22,亩产实现180公斤;讷河市龙河镇勇进村张全金种植大豆100亩,采用垄三栽培技术,应用黑河38品种,亩产实现175公斤。增产原因主要是:(1)大机械作业标准高,从秋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主要环节全部由大机械作业,完全按照农场的机械作业标准,提高了整地质量,打破犁底层,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增强了土壤的供肥性能,提高了大豆抗御自然灾害及抗御病害能力,据调查该地块基本没有折茎倒伏现象发生,这也是该技术高产稳产的关键之所在。(2)选择耐密植品种,适宜增加种植密度,使植株田间分布合理,提高了大豆群体的光合效能实现增产。(3)田间管理科学,化学除草减少草荒,叶面肥及化学药剂促熟得当,实现了高产稳产。(4)施肥比例合理,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5)连片规模种植便于技术指导且技术到位率高,病虫害防治及时得当。
3 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
3.1 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从生产实践看,当前服务区内大豆生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品种问题。缺少高产与优质兼备的优良品种,当前应用的高产、稳产品种中含油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基本没有,满足不了油脂加工企业的需要,实现不了以质论价,农民丰产不丰收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二是重迎茬问题。受种植习惯和大豆比较效益高的影响,服务区内大豆重迎茬面积比重大、年限长,虽然经过农业技术部门的多年努力,还是不能从技术上根本解决重迎茬危害问题。根本解决的办法是实现合理轮作,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增加技术投入来提高单产,提高种植比较效益,着力解决大豆重迎茬致使土壤养分消耗单一、病虫害严重而导致低产的问题。三是高残留除草剂泛滥使用问题。从调查看,除草剂由于使用不当,不但对当季大豆产生药害,而且影响后作生产,不同程度的影响玉米、小麦和马铃薯生产,所以国家要制定政策限制高残留除草剂的生产与使用,开发鼓励生产低残留、高效多元混配除草剂。四是良种与良法问题。每一个优质高产品种都有其适宜的栽培技术,如:适宜密度、施肥、耕作、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由于地方技术部门经费不足,难以长期开展每个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五是田间管理粗放。改粗放的田间管理为田间精细管理[3]。大豆实现高产,三分种、七分管。要改传统的田间管理为两铲三趟、“两保三防”的精细田间管理。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及时做到两铲三趟。“两保”指保花、保荚,通过全面喷施叶面肥等微量元素肥料、及时灌水抗旱保花保荚。“三防”即防病、防虫、防倒伏,并保证这些措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六是经营模式不合理。改分散种植为土地连片规模化种植。实现高产,提高技术到位率,必须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推广土地连片种植,统种分管,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这样便于大型机械作业,减少空耗,降低生产成本,便于轮作换茬,便于科技成果集中转化。七是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小四轮拖拉机已成为当前农田作业的主要机械,由于其功率小,耕作深度浅,使耕层变薄。据调查近几年来服务区内多数地块耕层已有所下降,平均减少3~5厘米,使得土壤抗旱保水、防涝能力下降[4]。
3.2 大豆生产中的技术需求
从大豆生产看,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优良品种问题,解决品种多乱杂现象,应固定适于高产、稳产的高油和高蛋白大豆品种,把种植品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二是大豆重迎茬问题,必须从合理轮作上得到根本解决。三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使用低残留、高效多元混配农药。四是良种良法相配套,提高单产,改善大豆品种,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五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提高整地质量,解决农民不愿整地、整地怕花钱等实际问题,应加大力度宣传整地的好处,应给技术人员解决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六是实行连片种植,解决种植标准不到位,如统一品种、施肥、整地、密度、灌溉等问题。达到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为大豆创高产提供保障条件。七是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科技培训。
4 发展大豆生产的建议
4.1 更新品种,引进优质高产品种
结合服务区内生态特点,选择熟期适合,在正常年份霜前5~7天成熟的品种,保留100~150℃活动积温的安全系数,严禁越区种植。对原有的品种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提纯复壮,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原则,引进高油、高蛋白的品种。在大豆胞囊线虫病重发生地区,宜选用抗线品种。
4.2 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以提高大豆单产、改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建立理想株型和高光效群体为手段,走“合理加密、提高群体匀度”的高产栽培技术路线。
4.2.1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目前服务区内主推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生产中主要存在着深松深度不够或不深松、达不到分层施肥、播种质量低等问题。在今后的大豆生产中要实行规范化栽培,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4.2.2 大豆105厘米垄上四条密植栽培技术模式 此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匀株、高密的技术路线,可营造出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是继“垄三”栽培后又一提高大豆单产的突破性技术模式。
4.2.3 大豆重迎茬综合栽培技术模式 随着大豆逐年种植,服务区内大豆重迎茬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尤其克东、克山已成了“清一色”大豆产区。这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伏秋耕翻深松、更新更换品种、及时防病包衣、推广高产播法、平衡施肥、适当增加播量、病虫草综合防治、田间科学调控等技术。
4.3 建立深松耕作制度
根据不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取秋翻起垄、秋翻春起垄、深松起垄、顶浆起垄、耙茬起垄等耕整地措施,以深松为主,松、翻、耙、旋相结合,逐年接近20厘米,以打破犁底层。坚持秋整地,秋起垄,镇压达播种状态,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一次不能过深,以打破犁层为原则,逐年加深,墒情不好的,则深松深度要适当浅些。
4.4 专用大豆规模化连片种植
齐齐哈尔市大力推广种植优良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但所产商用大豆的品质不敌国外大豆,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上混种严重,收购上不分品种,混装混运。可以说种植分散是当前大豆品种生产潜力不能发挥、高产栽培技术难以推广和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无法落实的主要原因。专用大豆规模化大面积连片种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方,应根据生产和生态条件统一区划,确定适宜的专用品种,与专业科研单位合作,进行繁殖;与加工单位合作,规模化生产,专一品种收购加工,保证商用大豆品质和商品质量。最好能根据加工企业需要组织生产,建立商用大豆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签订购销合同。可以实行统种分管,做到“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密度、统一管理、统一防虫,获得高额产量。从长远看,也便于耕地的轮作倒茬,所以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服务区内大豆生产中应急需解决专用大豆规模化连片种植问题,这样即保证生产质量,又保证农民合理增收。
4.5 实施合理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
首先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人们心目中“大豆是养地作物,可不施肥少管理”的错误观念,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一是掌握好密度,以品种定密度,无论什么品种均不能一播了之,必须按要求定足基本苗,过密过稀均将影响到产量和百粒重。二是加强水肥管理,为了大豆及时及早播种,一般都不浇播前水,但苗后花前遇旱及时浇水可大大地提高产量,化肥配比一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