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肉菜追溯体系看农产品流通的变革
2013-08-15张晶
中国有句古语叫 “民以食为天”,可见“民食”的地位之重。曾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频频曝出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餐桌”的安全忧心忡忡。
捍卫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农产品的流通。面对农产品安全的严峻形势,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迫切需要变革。而当前农产品流通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使得农产品流通体系呈现出流通体系主体复杂多样、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衔接不畅通、质量监管难度大、流通成本高等诸多的问题。
要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种种问题,必然要创新其发展运作的模式。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来看,农产品流通亟需建立一种预警保障机制,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预警、控制、保障。所谓的预警保障机制,要鲜明地体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要能为复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供预警功能。针对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问题,应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同时流通体系各个环节中的不同参与者一起协作,达到共同保障流通渠道畅通的目的。
其次,要具有强有力的管控能力。对于流通中的不同主体、不同环节都具备全方位的控制管理能力。针对农产品的流通不仅可以实施常态的动态监控,还能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最后,要体现出可靠的保障功能。对于在流通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农户、消费者等主体,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要对其利益进行保障。这就需要不断完善预警保障机制,采取各种措施,规范流通中的各种行为,切实维护不同主体的利益。
可以看到,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管理部门,肩负的责任可谓“重于泰山”,也是建立预警保障机制的主导者。实际上,针对民众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政府已经开始积极部署并实施各项方案。2010年商务部就启动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管理市场,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预警保障能力。如今,第三批试点城市的建设工作已经启动。
肉菜追溯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在农产品流通中建立预警保障机制的一个积极的实践,满足了农产品流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肉菜追溯体系的建设不仅为质量安全提供了可查、可控的功能,提升了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程度,更为质量安全编织起了一个立体化的监控防线,有力地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为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农产品流通健康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未来,肉菜追溯体系的建设还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主导,还需要关心农产品安全的每一个人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