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管理中班会召开形式及教育建构研究

2013-08-15周红肖杨忠习

文教资料 2013年23期
关键词:班会辅导员心理健康

周红肖 杨忠习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1.引言

高校教育一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心理主题班会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问题处理能力,教给学生问题处理的方法,是素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主题班会及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作用

2.1主题班会召开的意义。

主题班会是将心理辅导理念融入主题班会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有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一定程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困惑,从而达到促进班级同学人格教育和发展的具有心理教育意义的班会形式,作为班级管理和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舞台。

随着我国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渐重视,已经逐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如开设了心理学相关的课程、邀请专家召开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周、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设立心理热线、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测评、团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从而使学生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成长,但这些方式由于高校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缺乏、心理知识宣传的不足及中国人对于心理健康认识的偏见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随着当今“90后”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得到重视,教育方式需要进一步地开拓创新。

2.2心理主题班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途径

心理主题班会以班级心理委员作为主要的组织者和策划者,集全班同学之力共同制定活动策划,过程中重视每位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分享等方式,利用朋辈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和感染力,达到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通过针对不同的年级阶段、不同的专业特征,以学会适应大学生活、人际交往、情感问题、职业规划等为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同时,部分大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内心其实比较孤独,渴望与别人交流得到别人的认同,只是他们始终无法消除内心的那一点自卑。心理主题班会以轻松生动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主动一点,积极带动这部分学生,从而消除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在交流过程中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并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心理主题班会可以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对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从教育效果上说,心理主题班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途径。

3.心理主题班会召开形式及教育建构

3.1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参与,有利于主题班会的顺利召开及主题选定。

3.1.1主题班会需要学校的支持、辅导员的倡导,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通过召开心理委员及班长会议,进行主题班会召开目的及具体方法的指导。在动员过程中,要本着真诚的态度,向学生展示活动意义、明确心理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增强对心理健康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信心和内在的主动性。鼓励心理委员发挥班级集体的智慧、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能在班会中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3.1.2主题班会的主题选定。心理班会的主题选择要求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学知识,具有高屋建瓴的角度和高度,要本着尊重学生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确定大的主题方向。

3.1.3重视开展针对性的交流和培训。针对低年级学生干部特别是刚入学新生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经验欠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增强班会的开展效果,辅导员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培训,也可以召集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介绍和交流,实现各个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互相交流,并结合各年级特点进行班会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1.4注重后期的跟踪关注与指导。心理主题班会的指导教师做到跟踪主题班会的前期策划方案的具体指导,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并对活动意义和高度进行升华,与学生一起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召开班会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提炼和升华,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明确判断事物的标准,指导以后的行为。

3.2主题班会的召开应关注学生群体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3.2.1结合年级、专业特点,依据主题,发挥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大学生思维活跃、点子多、创新意识强,在指导各班级策划方案时,心理主题班会的指导老师要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更注重对活动开展目的和效果的指导。

结合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的不同,进行不同侧重主题的指导。大一新生入学时间短,对大一学生开展以新生适应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班会,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尽快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大二年级学生需要借助心理主题班会再次总结和提升,解除同学们相处的隔阂,重新建立同学之间的信任和支持。大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为未来担忧,开始思考考研、就业等问题,他们各自忙碌,却忽视了自己的班级这个原来的“家“,以“爱在身边·温馨家园”为主题的心理班会的召开,再次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让班级同学深切感受到班级的兄弟姐妹们一如既往地相亲相爱。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着手考研和就业,部分学生出现就业焦虑、就业恐惧的现象,开展一次就业心理方面的主题班会有助于班级同学之间分享就业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消除学生的焦虑和紧张心理。

3.2.2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级网络,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这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有效开展日常心理健康工作有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可以在心理主题班会中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在活动组织、策划和过程设计及班会开展过程中鼓励心理委员担任班会的主角地位,其他班委则配合心理委员完成此次工作。这样,心理委员不仅自身得到锻炼,而且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学生接触沟通,从而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增强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为开展班级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3.3心理辅导技术引入班级管理,鼓励主题班会提升为班级的常规活动。

将心理辅导的技术方法运用于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性。主题班会形成朋辈之间互帮和互助的氛围,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敞开心扉,去接纳、去感受,进而进一步发现或缓解学生中隐含的心理问题。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组织策划了数次的心理班会,每次心理主题班会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动的体验,已经上升为各班级、各年级每年必进行一次的常规活动,特别是很多新生班级将第一次召开心理主题班会的时间定为班级的生日,每年都要相约再次相聚。

4.结语

心理主题班会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形式,学生通过这种轻松活泼的参与性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和升华,在愉悦中懂得珍惜,懂得关爱,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班级内部的情感建设。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工作体制,特别是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同时也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形参与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不断加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素养提高。整个学生工作系统应提高重视,制定心理主题班会教育大纲,进行优秀范例的经验分享交流,对心理主题班会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建设,充分利用好这一有效载体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1]樊富珉.心理咨询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张文海,卢家楣.高校互动式心理主题班会理论探讨[J].教育与职业(心理健康教育),33.

[3]罗明亮,张学军.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王玲.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主题班会开展中的角色定位[J].职业技术,2010(6).

[6]张远军.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高校班会课中的实践初探[J].科技资讯,2009(28).

[7]林丽霞.茹正开.大学新生特色主题班会开展初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班会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