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汉字书写现状浅析及对策
2013-08-15杨林杰
杨林杰
(韩国世翰大学 孔子学院,韩国 木浦 530822)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他们当中有属于汉字文化圈内的也有汉字文化圈外的。那么,属于汉字文化圈的韩国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掌握情况现在是什么状况呢?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部分韩国学生不理想的书写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1.韩国学生的汉字书写现状及成因
根据笔者在韩执教一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调查发现,目前韩国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较常见的主要有:笔画混乱、没有字体、结构混乱及形声字和形近字混淆等。下面拟针对这些常见问题的形成原因作分析。
1.1 笔画混乱,没有中国人所谓的字体可言。
韩国汉语学习者开始学习汉语并书写汉字的时候,由于缺少对相关笔画的大量练习,汉字的书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个莫大的挑战。他们整个被局限于书写韩文的书写习惯中,写出来的汉字也是按照书写韩文的习惯“描”写的。最明显的是韩国女人写出来的汉字看起来都很像,胖乎乎的,整个字呈现扁圆形,没有字体可言、没有“横平竖直”之说。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明显的原因:
其一,中国孩子刚开始练习汉字的时候,使用的是四线方格纸。一个字,一个部件,大体怎么布局,占据什么位置,都是有规定的。长时间练习以后,即使后来不使用四线方格纸,但是已经形成的惯性书写思维让自己感觉脑子里面好像随时携带着一个四线方格,因此写出来的字中规中矩,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即字体。韩国的学习者没有字体练习过程,也没有专门的字帖用来临摹或仿写。
其二,韩国人非常喜欢用铅笔写字。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考试,如果没有明确的提示,他们就会使用铅笔。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平时使用的各种书写的笔中,练字效果最好的或者说应该被用来练习写字的是钢笔。笔者认为,这点也应该引起注意。
1.2 左右、上下等结构关系混乱
韩文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理据性,即“见形知音”,其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按照组合就可以拼读出这个字。而汉语中许多汉字的构成也是有据可循的,有些汉字人们可以“见形知义”,如“休”——表示一个人靠在树干上歇着,即休息;“众”——许多人聚在一起,即众人;“明”——“日”表示太阳,“月”表示月亮,太阳和月亮在一起,自然很亮了,所以就是“明”。有些汉字,人们可以“见形知类”,如“江”、“洋”、“海”、“河”等字,看到就知道这些字的意思都和水有关系;“蜂”、“蚊”、“蝇”、“蚱”等字,看到就知道这些字的意思都和虫子有关系。而有些汉字,人们则可以“见形知音”,即形声字,如上面所举的“洋”、“湖”、“蚊”、“蚱”等字;也有一些字,我们只能根据其形推测出大致的读音,如上面所举的“江”和“河”。这些种类的汉字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举例进行说明。
1.3 形近字和同音字方面错误频出
汉字的书写结构极其复杂,有的笔画很多且烦琐,有的字笔形非常相近,让人难以区分、识记。如“气概”经常有人写成“气慨”;“末日”经常被写成“未日”;“被”和“披”、“彼”经常含混不分等。有的字则是因为发音相同,学生区分不开,容易写错。如“克”与“刻”,经常犯的错误是将“克服”写成“刻服”、将“刻苦”写成“克苦”;还有将“草稿”写成“草搞”;“辫子”则经常被写成“辩子”或者“辨子”;“试验”和“实验”不分,等等。这类错别字的出现,轻则闹个笑话,重则后悔莫及。有一个年轻的医生开诊断书的时候,将“截去食指”写成了“截去十指”,如果不是值班的护士细心再次确认,就酿成一幕人间惨剧了。
韩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眼高手低,只看不写”。中国人一般崇尚“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中国学生不管学习哪一门语言,往往喜欢边读边写。这个方法可以让他们兼顾学习语言的四大要素“听、说、读、写”。
2.改善韩国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现况的对策
汉字的书写教育不外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针对韩国韩语学习者的代字书写现状,笔者在参考了前人总结的众多方法的基础上,对其重新加以归纳补充。
2.1 对外汉语教师自身要重视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教师自己本身应该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深刻认识到教好汉字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摸清楚韩国的学习者掌握汉字的规律,找出其中的难易点,充分利用学习者的汉字基础,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如韩国汉语学习者笔画混乱,那么应该怎么练习呢?
(1)可使用四线方格纸。这个在韩国是没有的,需要教师自己想办法。为了不让学生感到乏味,最好利用多媒体提前自己设计好汉字笔画笔顺的动态演示过程,在课堂上播放,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写字兴趣。
(2)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将所学过或将要学习的汉字逐字进行练习。每天写几个,每个写几遍,都要有一定的硬性规定。从简单的汉字开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学生可以使用正确的笔画笔顺书写的汉字越来越多,天长日久,便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 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实现目标最有效的动力。写汉字的过程太枯燥、太乏味,所以学生对其毫无兴趣可言。以下是笔者对于激发韩国学生练习汉字书写兴趣的建议。
(1)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
虽然不是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可是有故事的汉字也不少。比如“休”:一个人累了,便靠在树上,这便是“休”。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解决汉字难记、难认、难写等一系列问题,又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汉字的写法,对汉字所蕴含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不自觉地就改变以往那种“为学习而学习”的死板教条,化被动为主动。
(2)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汉字有关的视频或历史典故。
比如教授初级班学生汉字的时候,就可以先给他们播放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制的视频《三十六个字》,当然最好是先一边播放,一边给学生讲解,再连续播放一遍。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思,了解汉字的演化过程、记忆汉字的写法,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比如让他们接触到了汉字的与这些典故相关词汇及其意义,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汉字有关的文化知识,为的是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呆板和机械,而且可以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汉字的意义及其内涵,进而可以牢牢地记住所学的汉字,这样书写的时候也不容易犯错误了。
2.3 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见字如见人,字如人脸面”。一个人汉字书写的好坏直接反映这个人的文化修养与内涵的好坏。因此,汉字的书写无论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平时的生活中都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写好汉字,需要从态度和细节这两个方面共同抓起。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汉字书写态度:不仅要学习如何写汉字,还要学习如何把汉字写好,写出自己的风格。然后继续下一个环节:细节。如果在书写汉字时不重视细节,就可能导致写出的汉字或者不正确,或者字形难看,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书写汉字的美观。书写汉字的细节不外乎以下两点:笔画笔顺和字形。
笔画笔顺,这个前面第一条也列举过。老师在教授学生书写汉字的时候,一定要从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方面,要严抓,宁慢勿滥。要教学生一笔一画地写,并且在课后多给学生留一些笔画分解书写汉字的作业,让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态度,自己从这些笔画分解书写汉字的练习中慢慢探索出汉字书写的技巧与规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写汉字的方法。在笔画笔顺教学取得成效后,就要开始把注意力着重放在学生书写汉字的字体上——横平竖直,字形该方的方该圆的圆,只有这样才能使写出的汉字不过于呆板僵硬,美观大气又独具风格。
对于如何解决韩国学生在字体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临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临摹大家的书法,改善自己书写的字体,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韩国的汉语学习者身上。教师可以从中国国内书法大家的字帖中选出一些字体简单而又典型的部分复印成册,发给学生,让他们从那些书法大家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字体加以模仿临摹,逐步培养出个人的汉字书写风格,从而改善书写的汉字没有字体可言的现状。这个问题,其实在运用上面所说的第一个对策时就可以一并解决,关键就是多练习。
以上是笔者鉴于前人的发现及研究,然后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韩国学生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出现的大体原因,还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