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美国中学历史课堂——以九年级历史《越南战争》为例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18期
关键词:越南战争历史分析

余 路

(西华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一、美国中学历史课程设置

美国的义务教育统共13年,幼儿园1年,小学6年一般指1~6年级,初中两年一般指7~8年级,高中四年一般指9~12年级。对于历史学科,不同的阶段对学习目标有不同的要求。1994年美国颁布了《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经过1996年的修订,内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名为《拓展儿童对历史时空的认识》,在这个阶段的历史教育主要让孩子对历史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个阶段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历史学科美国史国家课程标准:探讨美国的经历》,二是《历史学科世界国家课程标准:探寻通往现代之路》。第二个阶段把历史分为美国史和世界史,并融合了其他社会学科内容,如政治、地理、人文等。随着年级的提升,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5~6年级多为叙述性、描述性要求。7~8年级多为解释性、分析性要求,9~12年级多为论证性和创新性要求。

对处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来讲,在美国式思维下,注重对学生历史技能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把历史问题融于现实,并从多角度思考历史。

二、《越南战争》授课过程

教学目标:①了解并评价至20世纪60年代末的越南战争过程中美国舆论发生的变化。

②使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美国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①通过阅读在美国总统约翰逊任职期间,越南战场发生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历史的能力。

②观看越南战场的新闻视频,体验作为美国公民,你如何看待越南战争。

③采访家人等,了解亲身经历越南战争的美国公民对越南战争的看法。

④从当时的流行音乐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美国大众对越南战争的态度。

教学过程:分三个课时。①第一课时——分析事件对舆论的影响。教师提供在越南战争爆发之际,即约翰逊总统任职期间的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1964年8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北部湾决议;1965年5月26日,澳大利亚军队出发去越南;1967年达托附近的血战;1968年梅莱大屠杀。每个小组分到不同的问题,思考美国人民是否要支持越南战争。

②第二课时——搜集口述历史。学生分享经历越南战争的家人等对其的态度。分析1965~1968年美国人民对越南战争的支持率的转变。

③第三课时——解释舆论。学生自主分析舆论变化及原因。

三、美国历史课堂对中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体来说,中国历史课堂教学仍采用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模式,虽然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应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仍达不到效果。笔者对201名商丘市三高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27%的学生认为历史课中的探究性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66%的学生认为探究性活动不错,但有些不知所措;6%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倾向于教师直接讲授。这个调查说明了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探究性学习且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缺乏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美国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一)注重情景假设,使学生体验历史并自己得出结论。

在调查过程中,100%的学生喜欢气氛活跃、生动的历史课堂。如何营造活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即如何带领学生融入那个历史氛围之中,情景假设是个好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历史课堂中其实也经常出现情景假设,但是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反而使这种能培养历史分析能力的教学模式功能下降。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在讲《1787年宪法》时,在课堂的最后总结了美国和英国政治结构的对比,并提出了一个历史的情景假设:“你如果在当时,有何感想?”引导学生对美国和英国进行比较。再看美国课堂,在《越南战争》这堂课中,美国的历史课堂也运用了情景假设,教师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公民,你是否会支持越南战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自己拿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说明理由。整个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情景假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二)注重历史联系生活。

在调查中,67%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有用,32%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多大用,只有1%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用。由此可见,教师应注意使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历史的能力。在美国历史课堂上的第二课时中,教师请学生搜集口述历史,让历史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提到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是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所以,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应注意把历史与生活紧密联系。

四、结语

通过对美国历史课堂《越南战争》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历史新课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从调查中也能发现,学生的观念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渴望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历史教学会有大的发展。

[1]李稚勇,周仕德,陈德民.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2.

[2]宾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2.

[3]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李江霞.中美中学课程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课程与教学,2002-8.

[6]翟居怀.中美高中阶段考试的比较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4-1.

[7]郝士艳.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D].云南.云南大学,2006-5-10.

猜你喜欢

越南战争历史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点及影响
略论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败因
越南战争后美国陆军的训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