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18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王 娜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增长点更是首当其冲。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高职院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使创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5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基本掌握辽宁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创业教育对策,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与看法、创业的目的与动力、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影响创业的主要原因、对创业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五大方面。

(三)调查对象。

本调查于2013年9月初进行,对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涉及15个专业,涉及不同性别、年级与类型的学生,使本次调查更趋合理性、代表性、科学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2份,有效率为98.2%。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创业热情高,但动力不足。

调查中显示,84.5%的学生对创业表示关注,并显现出较高的热情。仅有15.5%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要创业。可在“关于毕业后的打算”这一问题上,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待机会成熟后,才考虑创业。选择先创业的仅占4.3%。经过进一步的调查走访,近年来,真正创业的学生不足10%,最终成功者仅占4.5%。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大多停留在口头或简单的想法层面,决心付诸行动的并不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极度不足,还是存在相当泡沫的,创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内在诉求。

(二)创业的目的与动力呈现多样化。

调查中显示,对创业目的与动力的理解,有34.7%的学生认为是“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也有31.2%的学生认为是“发财致富”,只有7.8%的学生将创业理解为是“避免就业压力”的手段。由此可见,更多的大学生把“展示才能和自我价值”作为创业的目的与动力,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与追求,符合他们年龄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有不少学生追求“发财致富”,这不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缺乏创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

调查显示,82.4%的学生没有储备足够的创业知识,对于企业的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缺乏,大多从书本上认识创业,过于理想化,空有理想抱负,但没有认识到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经济理念、经营手段等方面的角逐。89.7%的学生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办事能力、适应能力等。但超过66.3%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创业能力或远远不够。虽然大学生意识到具备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的人并不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的欠缺,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

(四)缺乏创业资金和场所。

调查显示,有45.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其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原因就是创业资金。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首要条件,没有资金再好的创业想法也难以成为现实,只是空谈。资金缺乏是导致大学生创业难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对开展创业教育投入资金,更谈不上建设专门的创业教育基地或场所。所以大学生创业只能停在空有想法而没有实践的层面上。

(五)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学校提供创业帮助的愿望比较迫切,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创业课程的占63.4%,有必要进行创业教育的占79.8%,希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的占88.2%,这说明高职院校在这几方面的教育缺失。89.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很少,高职院校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体系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尽管有些高职院校举办了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挑战创业杯大赛”,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指导,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力度有限。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无法有力指导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

三、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社会与学校密切地合作,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需要创业理论教育,更需要实践指导。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采取措施,找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大学生个人方面。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创业动力不足,且缺乏创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大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拼搏,积极发挥自己的创业主观能动性,树立创业信心,激发创业潜能,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不仅是简单的课本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而且是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比如专业知识技能、非专业知识技能、生活知识技能。另外,还要认真分析自己适合哪方面的创业,把握当前有利的环境和政策,清楚地进行自我定位,具备扎实的创业知识,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新技术等,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学生还应着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高校方面。

1.实行课程改革,完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要根据高校课程设置,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加快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现课堂的创业教育。比如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实地考察”、“总结研讨”等部分纳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上通过“创业心理”、“企业家素质”、“创业策略管理”等课程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要有针对性地编制创业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创业实践指导书,并根据行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创业设计环节,保证创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创业教育始终贯穿整个大学教育,不断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2.建立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培养创业型人才,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然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极少教师接受过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自身从事或参与创业实践的教师也很少,绝大多数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以外其他职业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精神,既懂得创业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已刻不容缓。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请进来”,即聘请创业成功、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技术专家,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政府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担任创业课程教师等。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即让教师参加各种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培训,定期让教师到企业中实践,进行亲身体验,以亲身经历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丰富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鼓励教师和企业人员合作开发研究创业项目,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之中,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创业教育。

3.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拓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困难的主观原因是缺乏创业经验和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要成立创业中心,组建创业实践基地。可以通过发动大学生、院系和学校三者联合创办高校科技创业园,让园区成为师生创业的“孵化器”,在这里学生创业工作以模拟企业的方式运行,并为一些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资助,提供全程指导和专家咨询服务。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体验,成立大学生超市、家教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实体,在创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及社会团体的联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创业的艰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要的教育任务之一。要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创业,不仅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且要为高校、政府、市场等各方面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发挥大学生的优势,促使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缓解日益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促使经济发展的目的。

[1]侯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2]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

[3]姚圣梅.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教育研究,2010(5).

[4]郭秀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策.高教论坛,2011(34).

[5]陈凯,钟家华.广东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南方论刊,2012(1).

[6]张平平.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2013(4).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