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型城市的远程学习平台研究与实践——以武汉终身学习网的开发与应用为例
2013-08-15罗滨
罗 滨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湖北武汉 430033)
一、背景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发展终身教育,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教育和城市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武汉市作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正致力于和谐武汉、创新武汉的创建工作。为了加快推进武汉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步伐,2009年11月28日,常务副市长袁善腊同志在武汉电大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正式宣布启动“武汉终身学习网”的建设工作。
二、理论依据
学习型城市建设最本质的目标是提升城市群体的学习力。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媒介,搭建远程开放的学习平台能让城市群体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从外部世界中学到新知识、获取新信息;能从团体学习中改善思维方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能以最好方法、最佳途径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运用于实践并取得最大成效,是快速提升城市群体学习力的重要方式。我国已有北京、上海、青岛、广州等上百个城市采用这种方式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总体设计
远程学习平台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目的是搭建一个适合市民开展个体化终身学习活动的远程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远程学习平台的建设必须紧跟学习型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满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需要。因此,根据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现状,系统必须采用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远程学习平台的顶层设计规划可以概括为“一网一库十平台”。
“一网”是指:系统软硬件基础平台和互联网门户网站。
“一库”是指: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包括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为各个平台提供内容支撑。
“十平台”是指:学习平台,培训平台,考试平台,互动问答平台,知识分享平台,移动学习平台,线上学习社区平台,线下学习社区平台,系统管理平台,分布式资源管理平台。
四、功能设置
1.门户网站
该门户网站是系统的载体,对外提供信息发布及展示的信息窗口,帮助迅速推行武汉终身学习系统。建立门户网站,可以有效的对学习资源及信息进行整合。网站针对性地为市民提供适合个性化终身学习的相关信息服务,强化信息的分类,充分体现远程学习平台的地域和设计特色。
2.学习平台
学习平台面向全体市民,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将用户分为访客用户、自由注册用户、终身学习卡用户,系统将为不同角色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对访问内容进行控制。支持 IMS、Microsoft LRN教学数据交换标准和SCORM、AICC课件标准;支持在线学习、离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学员可个性化设定个人学习首页布局;可按分类、名称、编号检索相关课程;支持查看课程通知、考试信息,提供多种学习工具;提供强大的互动式教学工具——可进行引导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支持学员以日历模式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具有课程排行、分析和评价功能;提供基于知识分类、关键字、知识内容等多个维度的知识检索,方便学员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自动记录学员学习完成的学习档案,学员可查看自己的学习档案;提供课程自测功能;提供学习卡的发行、停用、废除、发卡情况查询、使用情况查询、统计报表;提供社区管理功能,登记武汉市各个社区的工作信息,并可以查看各个社区系统使用情况及服务信息。
3.培训平台
培训平台提供:培训需求管理、培训计划管理、培训实施管理、统计管理等功能,能承担各类网络培训任务。结合学习平台和考试平台提供的学习、考试功能,即可满足在线培训过程中教、学、管、考等各方面的需求。
4.考试平台
考试平台提供从考试组织、实施到评估的全过程的管理功能,通过考试管理子系统可以充分整合考题和试卷资源,组织进行大规模的线上考试,对考试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同时还支持对线下考试或考核的安排和成绩进行辅助管理。
5.互动问答平台
互动问答中心是用户自己根据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发动其他用户解决该问题的搜索模式。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
6.知识分享平台
知识分享中心提供了一个知识的交流平台,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通过文档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同时也可通过互动专题讨论、虚拟小组实现基于主题的交流分享。
在使用过系统一段时间后,知识分享中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档资料,管理员将这些内容充分的整理、合并、提炼,制作关于某些知识点的知识专辑,犹如精品文章合集,学员可以对知识点有全面、权威、深入的了解。
7.移动学习平台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持续深入,仅仅通过传统教育培训获取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必须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学习,移动学习将会成为人们进行学习的必然选择。移动学习系统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当前移动学习的实现主要是下载到移动设备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线互动学习,并通过短信、窄带网络进行补充,即“在线更新、离线学习”的方式。
8.线上学习社区平台
线上学习社区是构建在用户之间以学习为中心的社交网络上,它是采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来实现的;线上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虚拟化的学习型组织构成。同时,协作交流子系统引入学员积分的功能,以积分兑换奖品的形式,激发学员交流互动的热情,增强系统整体学习气氛。
系统具有动态、心情、相册、日志、投票、群组、活动、分享、礼物、通讯录、留言板、个人主页等功能,用户之间可以互相加为好友,好友之间可以互相自动加载发布的信息。
9.线下学习社区平台
社区是按地域来集结人群的,在这个地域里生活的人应该有一种社区的归属感。建设线下学习型社区可宣传社区学习内容,组织学习活动,鼓励市民学科学,学知识,学文化,同时要培养公民意识,参与城市发展的精神。
10.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的核心功能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其中包括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管理、机构管理和日志管理等模块。
11.分布式资源库系统
资源库系统是将远程学习平台在各功能模块中使用的相关资源进行统一收集、分类、组织、存储,并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统一发布和共享的平台。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为目的,以数据仓库为支撑,管理相关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素材、试题、试卷等。资源库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搜索引擎技术,能够实现对各种资源多维度检索,对目标资源的精准定位。
资源库系统能够提高终身学习网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资源的充分整合,提高信息交流和共享水平,减少重复建设浪费;同时,通过数据库的统计分析,能够将精品资源挖掘并呈现出来,使得精品资源能够更大范围地传播,也能够使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更加清晰。最终通过有效的资源建设和资源分享,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库。
五、平台设计特点
1.设计新颖、内容丰富的门户网站
平台门户网站设计新颖、功能齐全,内容丰富,并使用WEB2.0技术动态反应系统运行状态和更新信息,学员更能够依靠统一认证技术在多个系统间无缝切换。
2.服务全民的学习资源库
学习资源库面向全体市民,提供视频、Flash等各种类型的课件,智能化地依据年龄、学习、职业、兴趣爱好等信息向市民推送课程。
3.便捷的选课方式
大量引入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理念,使学习者选择课件就像在网络购物一样便捷;灵活应用课件使用数据,引导学习者在茫茫课件海洋中精准定位优质学习资源,帮助学习者高效学习。
4.5A化的学习模式
平台创新地推出5A化学习模式,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终端设备,能够学习任何课件资源;学习已不再局限在PC终端,市民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5.社区化学习
打破枯燥的学习过程,提倡快乐学习的氛围,注重网上社交体验,建设网上学习社区,让志趣相投的人组成学习圈,小组互动学习。设定“学习进入社区”为目标,可宣传社区学习内容,组织学习活动,鼓励市民学科学,学知识,学文化,同时培养公民意识,参与城市发展的精神。
六、平台设计实践
“武汉终身学习网”是为武汉地区全体市民提供远程开放的学习平台,是武汉市政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的设计思路和功能设置在“武汉终身学习网”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武汉终身学习网”一期工程于2010年开始筹建,至2011年正式上线试运行,一期工程主要完成了门户网站、学习平台、培训平台、数字化资源库、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一期工程的开发,以及基础网络环境和硬件平台的集成,实现了网站信息发布、在线学习、资源浏览、交互讨论、在线培训等线上服务项目。
系统现管理测试用户2万余人;拥有14个类别、3万多学时、2千余件免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5000用户并发访问。截止近日,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持续提供7*24小时服务300余天,未因系统软硬件平台故障停止服务。
系统上线后,接受了原武汉市副市长岳勇同志的检查,承担了“2011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大型终身学习活动的网络支持工作。系统不仅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圆满完成了大型活动的网络支持工作,还得到了参测市民的好评,参测市民称:从此武汉也拥有属于自己的远程终身学习活动平台了。
同时,一期工程的试用也带来了市民和主管部门的反馈,主要包括:系统功能特色不鲜明;服务项目较少;用户体验度不高;系统管理较为繁琐;支持的课件格式不丰富等。这些问题将为终身学习网的进一步建设提供依据,并会在建设工作的进展中,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七、结束语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对基于学习型城市的远程学习平台的整体规划和功能设置进行了研究,并在“武汉终身学习网”建设项目中进行了实践,对研究结果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然而随着武汉学习型城市创建脚步的不断前行,必然会对远程学习平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不可能始终满足需求,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其次,就在开展本次研究期间,计算机技术仍然在高速发展着,有很多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在不断产生,考虑到现有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我们在设计中,未应用这些新技术,在今后的研究中,这些新技术将根据需要应用到系统中。最后,系统正式上线投入使用后,还会面临复杂的网络环境和数以千万计的用户群体,系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样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或BUG,因此本次研究的结论还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最终满足用户的需求。
[1]谭明杰,邵培基.基于E-learning 2.0理念的远程学习管理系统构架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9).
[2]黄琼珍,袁漫.Web2.0环境下的教育传播特点及学习平台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3]祝智庭.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J].教育技术学报,2008,(2).
[4]赵庆东.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J].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