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3-08-15廖志成欧阳爱权

文教资料 2013年13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模式课程

廖志成 欧阳爱权

(温州医科大学 社科部,浙江 温州 32503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所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参与意愿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由学生直接参与和组织教学,师生共同进行课程学习和效果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言,参与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自发、自愿学习,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特点是: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实施参与式教学,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让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高校思政课实施参与式教学,理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

1.分析动机,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产生于课程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需要,需要的满足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具体而言,就要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从分析学习动机入手,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手段,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思政课教学的一般性要求与学生成长的个性要求结合,实现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要求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相统一。

2.视角独到,视野开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做到视角独到,视野开阔。视角独到,意味教师讲课既要“推陈出新”,又要“别具匠心”。“推陈出新”就是说教师要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采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采用最新案例、数据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讲出新意、讲出新东西;“别具匠心”要求教师有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避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能别出心裁以全新视角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探讨对策。视野开阔,意味着教师讲课要“虑周藻密”,思路严谨,分析透彻,避免一叶障目、顾此失彼,能从中国与世界、历史与逻辑、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时间与空间、理论与现实等相统一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相反,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教学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3.语言活泼,形式多样。教学要引起学生共鸣,不仅内容要吸引学生,而且语言、形式等也要吸引学生。语言表述不仅要准确无误,做到严格、严谨,而且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要善于将教材的文本阐述体系转化为教学的口语表达体系,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始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学会角色互换,多想想这样讲授,学生能否听懂,能听进去多少,能接受多少,将学生接受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通过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式的手段,滋润学生的心田,让理论入眼、入耳、入心。同时,注意紧扣学生的亲身经历与生活体验,采用自主授课、辩论、演讲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调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参与程度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不应指望“毕其功与一役”。希望通过一两次的课堂教学就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只是一种美好愿景而已。思政课实施参与式教学,教师还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路径,将学生当中已经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加以“固化”,这种“固化”意味着:一方面要使他们对课程的学习热情能够持久化、固定化,使他们自始至终都能保有对课程的学习热情,而非一时兴起、朝秦暮楚。另一方面使他们将这种学习热情内化为学习的动力,内化为自身成长的需要,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他们自觉参与课程学习的程度。

1.贯穿课程教学环节。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当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为指导,坚持创新性与稳定性相统一,将参与式教学模式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每一环节中。

课前注意搭建好师生沟通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如QQ、书信、微博、师生座谈、电子邮件、教学网站、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等特点,摸清他们的思想动向,把握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听取学生意见,集中师生智慧,师生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共同参与选择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方法,共同参与设计教学体系,共同参与收集教学资料,共同参与教务管理,让学生课前就明确学习目标、内容、方法、重难点、考核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案例讨论、自主授课、畅谈心得、经验交流等形式,强化师生互动与对话,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创造者,变教师一厢情愿式的单向知识灌输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和教师积极引导的过程,变“一言堂”为“群英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充满乐趣。为激励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教师要建立起相应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机制,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授课等情况纳入到成绩考核当中,发挥机制的导向作用。

课后归纳总结。教师要积极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并重视反馈作用,在反馈的基础上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修改教学方案与内容等,同时,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考试方式选取等问题上,也要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在成绩评定上有一定发言权,最终对学生成绩作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

2.衔接课程社会实践。在思政课运用参与式教学,要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不仅要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更要延伸到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衔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也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1]这种突破时空界限的全方位参与,促进了课堂内外学习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自我经验的基础上,直面观察、体会、思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内的一系列人生问题,让学生信服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可以说,课外实践是思政课实施参与式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形式。因此,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到基层,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体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提高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和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三、把握参与原则,提高教学技能

1.坚持教师主导性。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学要从满足学生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同时,他们的明辨是非、美丑、善恶能力能力尚待提高,他们所提出的意见、要求、观点可能是正确与错误、科学与迷信并存的。如果教师将主体参与式教学理解为完全听从、顺从、服从学生,对学生的各种意见、要求、观点等不加分析统统采纳,甚至是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一并满足、错误的观点一味同意,那么教师实际上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思政课程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性特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绝不能给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等各种错误观点的人提供便利与渠道。“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2]对于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区别对待:意见合理且能满足的,给予重视和考虑;意见合理但难以满足的,给予解释与说明;意见不合理的,不予满足但给予解释与说明。同样,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也应区别对待,如正确观点予以接纳并及时给予表扬;错误观点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正确引导并说服教育;不完善的观点给予鼓励并和学生一道补充完善。

2.注重实效性。思政课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教师绝不能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做给各级领导看,也绝不能为了自己能取得所谓的教改成果。思政课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不能背离课程本身的定位和基本任务。衡量主体参与式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后还要看是否有实效。这种实效性,我们认为,一要看“知”,通过教学,看学生是否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理解、真把握,对课程是否真满意、真喜欢,课程教学目标是否真达到;二要看“行”,要看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头脑,为学生所接受,并化作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要看是否真“管用”、真有帮助,是否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主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既“知”又“行”,知行合一,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3.体现时代性。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文明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国内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等日益多元化。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新变化,如何正确认识国情等问题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思政课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绝不能回避这些问题,恰恰相反,教师应当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使课程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并能及时回答这些时代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思政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3]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紧跟和观察时代,研究和反映现实,把握规律,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19.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40.

[3]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109.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