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的授课方法和方式
2013-08-15于方霞
于方霞
(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台镇中心小学,山东 青岛 266000)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修养,由以往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摒弃“严师出高徒”的旧理念,想方设法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小学生创设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小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提出质疑,或与教师共同探讨,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相关的方法。
1.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和谐与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和谐师生关系的塑造既依赖于教育思念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换,更依赖于平等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一些教师树立了“灌输式”的教育理念。整堂课下来,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沉默不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缺少交流互动,课堂死气沉沉,最终导致教与学分离,造成师生对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变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关照,建立平等型的师生关系,将以往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关系转变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小学生,以渊博知识感召小学生,以饱满激情熏陶小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可能打开小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可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小学老师要注意深入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知心朋友,建立深厚感情。在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缩短师生间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允许他们在学习中犯错误,允许他们充分表达见解,允许他们质疑问难,同时也要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耐心及信心,使广大小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乐于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并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确立,能让小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基本素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2)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开发学生的潜力。
师生关系融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因此,任课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意说的课堂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小学生能摆出充足的证据,教师就应让他们各抒己见、自由发挥。即使有的学生的讨论超出教学范围,甚至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教师也应该让小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哪怕这些看法在教师眼里是幼稚的。课堂讨论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任课教师应尽全力地记下学生想要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并灵活、敏捷地做出有针对性的反应。作为发言者的小学生必须合乎逻辑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证明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训练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是他们练习倾听的好机会。讨论时,观点的碰撞将使小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也能间接地增强思维能力。
2.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师生的相互配合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任课教师只有深入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目标。
(1)鼓励学生动手创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小学生动手操作,能调动小学生的感官能动性,促进其智力的发育,激发其对创造活动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这一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事物的形象思维,引导小学生进行直观学习,把书本的固定内容形象化,让语文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比如,任课教师通过指导小学生在课外进行情景剧创作,帮助小学生把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相对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加深印象,并将学习变成一种富有情趣的活动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引导他们探究知识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更深层次地激发其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善于运用探究式情境教学的方法,积极地引导小学生观察、思考并动手创作,让他们在探索活动中有所收获,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开始时就创设相关情境,并揭示出问题的矛盾所在,引导小学生探究事物的本质,还应将之贯穿到整堂语文课中。在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小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2)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多媒体已成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直观的形象和活泼生动的视听感受。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形式和方式变得灵活多样,改变以往单一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让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将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和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结合,不仅能够感染小学生,而且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学习语文,喜欢上语文课。总之,语文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他们的兴趣阀门,诱发其学习兴趣。
3.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修养
任课教师自身教学艺术修养是教学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达到最佳效果的综合体现。它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合理把握和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小学任课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修养是一个重要因素。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应从积极学习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积极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在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知识、语言和技巧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宽松、和谐和互助互爱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提高自身教学艺术修养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任课教师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采取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要积极探索提高自身教学艺术修养的新途径。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