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EPO有效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基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3-08-15鲁敏
鲁 敏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1]近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国际上的职业教育,无论是英国的市场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还是美国的“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其实质都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2]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水平无法超越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老牌大学的情况下,要在招生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具备优势,人才的培养方法、模式与策略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阐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所在学校的方向非常明确,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培养适应北部湾经济文化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并据此开设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创作等)。近年来,学校在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和进行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办学思路在学校领导层的决策下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尽管如此,高校的人才培养还是存在问题。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因为升学的压力对课堂教学改革比较关注,常常听到改革的声音。高校没有升学的压力,就业也未构成真正的压力,改革方面则较少听到课改的声音,也没有形成气候。正应了一句话: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另一种思路——课堂教学改革
大学阶段,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无疑是关键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训实习基地和相关企业中能否有较好表现,得到外界的肯定,以实现更好更优的合作,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归根到底首先需要提升人才质量。也可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质是对教师教学及教学方法提出的挑战。真正完成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课程,每一堂课的学习上。
(三)MS-EEPO有效教育及其背景
MS-EEPO有效教育由孟照彬教授创建,英文表达式是“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表达式代表了其核心理念: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3]EEPO有效教育是孟教授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进行研究、实践,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之路。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广西区内玉林市于2004年率先引入了EEPO有效教育,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改革成果已具备了影响力,现在区内已有十几个实验试点区,同时全国多个省市也都办有实验区。钦州学院作为第一个全面而系统推行EEPO有效教育的本科院校,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排头兵,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应用型人才内涵与EEPO有效教育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道德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好似一个三角形,不可或缺才是最稳固的应用型人才。从孟教授的报告中可以知道EEPO有效教育则旨在培养师生具有创造力、实践力、人格力、学习力、信息力、体魄力、道德力、思想力、政治力。笔者认为人格、道德和思想是三角形的一边或一角;而创造、学习和信息属于另一边或角;实践、体魄和政治则构成第三个边或角,恰好与应用型人才的三方面形成对应关系。也正好体现了孟教授的有效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健康发展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服务,为社会教育文化的发展服务。这不是一个空口号,他的所有教学方法理论都是围绕教育目的进行设计和开展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可操作的教育思想”。
三、MS-EEPO有效教育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施及策略
(一)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现在的大学教学“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没劲。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扼杀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达欲望。课堂上学生基本没有话语权,睡觉,听音乐,看课外书的现象比比皆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逃课守则广为流行。先不问学生对错,面对这样“低效”甚至“无效”的状况,教师是否应该反思课堂教学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努力?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实在大学进行改革对师生来说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大学生具有许多特点也适合改革:比如大学生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拥有更广博的知识和强大的人力资源,也拥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总体来说,课堂教学改革在高校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广大教师应大胆使用EEPO有效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二)实施改革的方式
笔者认为EEPO有效教学的改革不应急、快、强制性地全面推行,因为大部分教师是刚刚接触到有效教育方式方法,对理论的接受、理解、掌握和运用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摸索及实践阶段。EEPO有一些让人费解的术语,比如5PX,5J,向度,三元方式,哲学方式等等,整个系统看似庞大复杂。笔者认为这样的设置比较符合孟教授的个性,他在进行改革时会要求不愿意改革的老师可以离开,外表高深的理论实际上是设了一道坎,是一个考验,将那些碰到一点难关就退缩的改革者排除在外,有心求解的改革者自然会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因为改革需要勇气和信念,并且富有远见不怕一时的失败。EEPO有效教育是给用心教学、热爱教育的教师的一份礼物。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掌握好了教学方式,教师教学能如鱼得水,学生能学有所获,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但如果不能从心里热爱教学,仅仅掌握其外在形式,就很容易形成“花架子”,甚至具有负面效应。笔者认为各二级学院可以让有志于改革的教师先勇于尝试,精心揣摩,掌握好教学方法,然后通过听课交流的方式将课堂效果呈现给其他同事,让大家接触到的是活跃而有效的课例而非高深可怕的理论,这是一种更为积极正面的教学改革。
(三)实施的内容
因为接受EEPO有效教育培训才两次,所以笔者还未能熟练地运用其中的教学方法,在听过孟照彬教授的报告之后,就依葫芦画瓢地给学生上过两次课,用的是要素组合课型和小组学习方式。虽然学生也是初次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但课堂气氛有所改观,大家都神采奕奕,表现活跃,有点享受课堂上的这段时间,能紧跟着老师的步伐认真领会相关学习内容。虽然只是初步探索,但课堂的效果让我对这位“教育奇人”创建的有效教育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孟教授的理论体系庞大,且在不断发展完善中,笔者仅根据目前掌握的理论,以及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的这一核心思想,主要从MS-EEPO的基本元素的基础形态展开论述,其基础形态分以下四种:
1.课型方式
MS-EEPO有效教育有十大主流课型,目前实践运用较多的有以下四种课型: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三元方式和哲学方式。仅仅使用“要素组合”这个基本方式,课堂效率就可以得到极大提升。四种方式能掌握地较好并熟练运用就可以达到中国水平,还有另外几种课型方式属于国际标准,掌握好了就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型方面首先需要掌握要素组合方式。这种课型方式是有效教育中最简明、易掌握的一种课型,也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其他课型的基础课型。孟教授用一个“聪”字来说明学习的各种要素,耳要“听”,眼要“看”,口要“讲”,心要“想”,手要“做”,课堂上“动”“静”结合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五官和感受,让学生不觉得疲倦并提高学习效率。在孟教授的资料中做了如下归纳:教师不讲,学生单纯“看”,学习效果是20%;传统的讲授式,教师讲,学生“听”和“看”运用两个要素,学习效率达到30%;如果学生“讲”“听”“看”“想”结合,学习效果就可达50%;如果“讲”“听”“看”“想”“做”再加上课堂上适当“动”“静”转换,学习效果就可达70%;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能动性,有效进行各要素有机的巧妙组合运用,教学效果就会高达90%。[4]因为有效教育理论充分考虑到人的生理及心理机能,课堂上适时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调节,所以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另外,各种要素使用的同时,学生的相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
要素组合方式的课型是可以广泛使用的一种课型,但需要教师较好地设置各个要素,让知识点能在不同要素的转化中得到强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推广平台互动方式,才能科学地使用三元方式,并逐步推进哲学方式。当教师能融会贯通有效教育理念时,各种课型可以穿插交替使用,达到一种法无定法的境界,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
2.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围绕单元组展开。单元组学习方式也可视为要素组合课型的要素之一,是一种易掌握、易操作的方式。为了便于组织教学,首先要构建约定的班级文化。上课过程中根据单元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表达呈现方式,有效地使用各种类型的板卡。当单元组在20人左右,就是一个超大组,这时单元组其实就是一个团队了,可以以团队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学习。有效教育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文化,具体地说,是一种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素养、学习品质。训练学生学习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5]单元组合作学习围绕教师安排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和分工合作,这种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适度活动身体,缓解生理心理疲乏,另一方面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讲,互相关照,互相进行交流,探究并分享知识点及相关拓展知识,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
3.评价方式
有效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六种:经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单要素评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笔者掌握较好的是经典性评价,这个评价方式从“三性”和“三动”六个指标进行评价。“三性”是知识性、个性和创造性,“三动”是互动、主动和能动。简而言之即是否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点,有无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课堂上师生是否有互动,主动权是否适时转换,学生的能动性如何等。实施教学后要适时做反思和评价,才能了解所上课程是否有效及学生掌握得如何,每次课后作这样的评价,就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革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的是大学课堂教学好似并无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普遍情况是老师上完一节课就完成任务了,几乎不问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和改进,往往最后的检测与评价就是期中或期末考试。目前高校的考核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最后要考试前几天临时复习,再想点办法基本就能通过考试。这样对学生及所学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考核和评价,人才培养的效果就无法落实。
4.备课方式
EEPO有效教育备课方式中有个常用的结构:鱼刺图(图文表达方式)。因为其形象有趣又简单方便而让笔者爱不释手。这种方式能将老师们从传统复杂又劳累的备课方式中解放出来,将以前的备内容转为备方法,备思路,备学生。无需长篇大论,让人一目了然。但整个教学过程必须经过精心设置,充满智慧,才能将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和参与”,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实施MS-EEPO有效教育教学改革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教师充分掌握EEPO有效教育理念,并精心做好课堂各个环节的设置,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主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学校的校风、学风也会随之有新的面貌,学校将更为“有效”地为社会、国家培养出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在《人民教育》2012年第8期上有一篇关于介绍孟照彬教授的文章,文章里有段文字让人深受感染。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孟教授到德国考察时向一所大学的数学学院的院长学习如何培养一流水平人才,提出想学一些实质性内容的请求时,院长很谨慎地回答他,培养一流水平人才的技术和方法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核心的机密,不可能将资料给他。这开启了孟教授破解教育核心技术密码的决心。[6]这个工作一做就是20多年,喜欢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他信奉一个朴素的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我们轻松地听孟教授在钦州学院作报告时,听着他豪迈的侃侃而谈却不曾想到在近20年的时间,他孜孜不倦地在一线教育基地上调研、实践、验证,每年来回奔波各个实验区,常常累得近乎昏迷,但是这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有幸接触到这样一个心怀伟大抱负的改革者而深受鼓舞,也坚定了自己走EEPO有效教学方法改革之路。
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共同关注的。教师几乎每天都在参与这样一项活动,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而不容推卸的责任。教育者不能故步自封,应积极主动地不断学习先进文化教育理念,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让小小的课堂不仅能传授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让课堂教学变得合理而有效。
以上是笔者对MS-EEPO有效教育初步的认识和学习,因为孟教授公开发行的著作甚少,笔者主要学习途径就是他的几次报告,文中有关内容的阐述也来自孟教授的报告,还没有全面而深入理解其理论,也没有太多实践经验,不免有疏漏或偏颇之处,主要借此机会与有志于教学改革的同行进行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资料:
[1]应用型人才概念.选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13621.htm.
[2]魏银霞,彭英.英德美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评论,2011,06.
[3]部分教研室及教研员答记者问.“有效教育如何真正有效”访谈录[J]广西教育,2011,01.
[4]梁庆编.钦州学院MS-EEPO有效教育培训辅导教材,2011,11.
[5]李正良,陈健萍.实施有效教育推进课程改革[J].广西教育,2010,05.
[6]任小艾,朱哲.“教育奇人”孟照彬[J].人民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