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受力分析:大学生党员个案启示

2013-08-1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赵某党员队伍学生党员

刘 蕾

(绥化学院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一、情感教育之向心力:人性所需

教育学家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它注重人性,即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1]情感决定思想,思想引导行动,行动坚固信仰。大学生党员作为先锋模范,在上级布置、传达、执行、反馈的行动中“绝对”服从,但由于忽视人的情感,大学生党员并非完全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一过程,入党成为大学生即时追逐的热潮,但单纯运用党纲、党规、党纪等硬性的指标去要求学生,不利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凝聚力,人内心需要情感呵护。《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总的说来,情感是稳定、深刻地反映内心感情世界的写照,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介质,过滤受教育者正在接受或已接受的信息,帮助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传递的信息是进行促进还是阻止做出决定。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党组织应当适当考虑对大学生党员的人文关怀,在培养中渗透情感教育,因为,情感教育触动人的心弦,激发人奋进的思想,促使人积极行为,能够引导人自觉地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情感教育是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大学生党员坚定党的信仰的无形力量。

二、情感教育之挑战力:务实所引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据最新统计,高校大学生党员年均增长逾12%,面对历史沧桑巨变与现实的残酷竞争,入党成为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之行。正如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所说:“就像人的身体需要盐一样,人类的心灵从记忆难及的洪荒年代起就感觉到了信仰的需要。”理想是美好的,然而时光飞逝,现实中尚处于身心走向成熟阶段的大学生党员思想易波动,存在着“入党前冲锋陷阵、入党时壮志豪情、入党后隐退山林”的现象。传统教育与情感教育不兼容,传统教育下更多大学生“务实主义者”(即入党完成,达到目的)对情感教育发起冲击,师生情、同窗情、父母恩等在物欲横流的务实当下均受到挑战,大学生“只务实,不买账”的大有人在,作为客体的他们不能配合主体的教育情感的渲染,情感教育遭遇危机。现实中大学生党员享受骄傲与荣耀,但他们在追求“务实”生活且被提及是学生党员时显得憔悴,怕“枪打出头鸟”而默默无闻,恐慌“英雄儿女气概略显傻气”引发群众的不满舆论,并惶恐周围群众反讽其党员工作形式化,故学生党员对党由衷热爱随着入党目的实现后日趋淡薄。

赵某是我系主要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异,组织领导能力突出,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曾感染大家。2009年11月冬日的一个上午,他如往常一样走进我的办公室,当我正向远处眺望且无他人在的时候,该生塞进我手里叠好的三百元钱,“老师,入党一事让您费心了”。那一刻我正视着他那双明净的眼眸,惊呆了,“纯净”一词似乎瞬间消失。我婉言拒绝。一个月后学校发展党员,因表现突出,且符合入党条件,经组织推荐、民主测评,赵某如愿成为党员,以党员的要求规范自己言行,他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的步伐更是坚定。一年任期满,赵某转为一名正式党员后,低调备考(考研),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始衰减,总是在教师强调党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后方可行动起来。“寝室、班级需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你要率先垂范”,赵某点头答应,但检查结果仍不见起色,与其谈话,其称“不好意思以党员身份开口开展党员工作,我们只能是同学关系,不可能用命令口吻传达指示”,“我也是普通人的一员,按部就班工作即可,况且我已尽力了,不大配合的人总是存在……”。

赵某的故事引发我们深思。务实思想时时冲击着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扰乱情感教育前行的步伐。个案表明,以往培养党员注重硬性管理制度约束党员,往往忽视与时俱进的柔性情感教育深入人心的内化作用,致使缺乏相对“自由”的大学生党员在思维抉择中倾向“务实”。

三、情感教育之阻碍力:时空所致

情感教育的提倡印证了情感在教育中的缺失。如此情形是由诸多因素所造成的,历史与现实的纠葛为情感教育设置重重阻碍,形成情感教育缺失、大学生党员培养效果不佳的恶性循环。

(一)和平年代滋养“知足”心理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动荡年代……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怀揣忧国忧民之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付出青春与热血。远离硝烟战火的今天,大学时代“无忧无虑”,大学生放眼于追逐梦想、张显个性,以塑造自我为中心而身体力行,奉献、付出意识淡薄,缺乏“忧患”意识。思想为行动的先导,“安乐”心理使学生党员思想“驻足”大众思想层面,学生党员“碌碌无为”现象出现。

(二)传统教育制造情感“真空”

古罗马伟大的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育好儿童是父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1]家庭与学校合力之下传统教育通常以“本本”教育形式出现,致使“高尚伟大”的党员形象更多在书本上呈现,缺少实践与感知的育人教育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分离开来,情感匮乏的传统教育使得大学生党员除了对党的崇拜与最初的入党冲动之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情感被“务实主义”冲淡。

(三)管理机制催生空洞“创意”

集体主义为中国东方管理特点,学生党员作为一个先进性整体,提纲挈领化的民主生活会体现出范式的政治色彩而缺少人文精神。党员管理机制下的教育内容政治化,缺少发挥党员能动性的人性化,一味地“灌输”,党员只习惯了被动地“听”从指挥,不愿也不了解如何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个体优势尚未体现出来,久而久之,党员创造力匮乏,所谓的创意空洞无味。

(四)大众数字化滋生“腐败”思想

随着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学生党员队伍趋向“大众数字化”,从最初的精英到现在党员队伍逐步壮大,或多或少影响队伍建设的整体质量,大学生党员中“等、靠、推”现象出现。党、团活动完全被支书、团总支包揽,党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势遍布呈现,参与即是完成任务,党员责任义务成为负担,党员的“不作为”滋生腐败。

(五)亲历不足植根“浅薄”基础

大学生党员身心趋于成熟,但因缺少切身实践,先锋模范作用“无用武之地”得以施展,故体验服务群众的快乐往往浅尝辄止。与此同时,“急功近利”的务实思想,易因个别腐败现象对党认识产生偏颇,其消极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周围群众。此外,党员与普通群众间竞争引发嫉妒、攀比、心理对抗等矛盾。以上因素导致党员群众基础薄,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管理制度在大学生党员培养中功不可没,但“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教育者应当为党员培养中情感教育扫清道路,减少阻碍力,让情感为教育注入新鲜活力。情感元素作为一种关注人的情感及情绪,旨在培养“完整的人”。[2]情感教育满足人的需求,因为情感元素关注人的情感、情绪因素,以人为本,充分考量人的身心体验和切实感受,有助于青年人与社会之间、青年人的价值结构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互通和共融。[3]大学生党员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党员,情感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党员中作为新课题凸现出来。

四、情感教育之反弹力:发展所趋

从物理学意义上讲,阻碍力越大,其反作用力也就越大,情感教育反作用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之中,有益于推动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教育者如何充分运用情感教育这一“魔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好入党前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

马斯洛心理学阐述,人有追求理想与自我发展的需要。党务工作者应当围绕人的自我发展开展工作,通过教育培训,让学生了解党的性质(什么是党)、入党程序(怎样入党),端正入党动机(为什么入党)等。

回到赵某个案。在当日婉言拒绝身外之物后,我与其促膝谈心,在一问一答探讨式的谈话中让其了解党的纯洁性,共产党员服务群众的宗旨,并结合周围实例描述了新时代的党员形象,让学生知道党是有血有肉的,党的信仰是触手可及的,由此激励学生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与实力来争取,“不劳而获”、“金钱至上”的世俗思想不可要。“人是有理想的,入党是人生的崇高理想,青年人若将其同就业等现实利益赤裸裸地联系在一起,生活将缺少斗志与方向……”。赵某对我的话开始产生兴趣,我鼓励他关注时势,积极实践,体会追逐理想催人奋进的快乐。

(二)做好入党时学生党员情感教育的实践

马克思说:“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4]从此观点着手,当人成为党员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又开始追逐更高的需求。党的信仰即是对党的忠贞不渝的情感,情感源于实践,实践体验的震撼力是无限的,由实践而发的情感难以抗拒,故此,实践在大学生党员培养中不可或缺。

个案中,赵某入党后倍加努力工作是精神得到鼓舞的体现。笔者把握时机趁热打铁,让其策划、组织“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绿色环保实践活动等。赵某用身体力行体会到了实践中的酸甜苦辣,享受到了辛勤汗水带来的快乐,“老师,我明白了追逐理想的幸福,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世界是联系着的,党员教育必须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协调的实践机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环境中铸造党员队伍,将“走出去、引进来”、“身临其境”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人、社会、自然的发展变化,产生博爱的思想,学会付出与回报,以其内心真挚的情感感染周围人。

(三)做好入党后学生党员情感教育的互动

赵某卸任后无所作为的状况映射出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无为”即是教育中主体、客体情感互动缺失的结果,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对症下药”。

对入党后的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做到:第一,以倾听搭建交流平台。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大学生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情感存在不稳定因素,故定期与学生党员碰头,让他们畅所欲言,给予他们组织上的关怀是十分必要的。第二,以尊重提升党员幸福感。现实中党员压力较大,除了要保证自身品行端、学习佳、人际关系好外,还要时刻保持党员自身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能动性,因此,要给予学生党员自我空间,提升其幸福感,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人是感情的存在,人的教育是以个人发展与成长为最终目的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应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但更应注重党员教育的情感引领长效机制。综上,情感教育所受“四力”均衡,才会发挥最佳力量。因此,要围绕“以人为本”开展工作,发扬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科学与严谨,摒弃老套刻板“绝对权威”,以情感教育作为突破口拓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思路。高校教育者应结合实际,着手大学生党员培养中的情感教育,及时调整、完善管理机制与策略,以推进高校基层支部的建设与发展并取得实效。

[1]陈卫东.让好习惯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3,(1):41.

[2]刘晓伟.情感元素——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5.

[3]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研究[M].广州:广东培养出版社,2003:4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猜你喜欢

赵某党员队伍学生党员
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探究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婚前赠与的首饰和手机离婚时需要返还吗
劳动者可以不事先通知用人单位,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