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
2013-08-15黄慧
黄慧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重庆 400031)
1.引言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它对听、说、写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方法、模式、理念上还比较传统守旧,在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阅读教学仍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也没有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一项必须而紧迫的任务。“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笔者在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认真理解叙事教学法和主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并以阅读教学为例,提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它是主题式英语阅读教学法在以叙事理论为指导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并强调了在教学中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更注重培养学生拓展性学习和终身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2.叙事教学法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2.1 叙事教学法的涵义
叙事教学法是熊沐清教授、邓达教授(2010)结合认知科学与文学理论而提出的一种认知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新的思路或理念,它从理论到实际都符合现有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叙事化手段,将教学的某一过程及教材(一篇课文或一段材料、一个语言点、一个语法或语言教学项目等)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世界。这里的可能世界是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最早由莱布尼茨提出,它指一种可以想象的事物状态的总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世界,其中有许多各式各样的事物状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可以思议的其他世界则是可能世界,现实世界也可看成是可能世界之一。这种营造的真实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情境,充分而协调地发挥语言、情感、想像、创造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同时,“叙事教学法”又指一种教学的方法或方式,还包括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它是Approach、Method和Technique有机融合的综合体。这里的“教学过程”可能是课堂教学过程,也可能是课外的复习、预习、练习等(熊沐清、邓达,2010)。
2.2 叙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叙事教学法是基于当代叙事理论和认知科学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那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有五个方面(刘嘉,2012)。一是人类思维理论。人类学家布鲁纳把人类思维分成范式思维(即科学思维)和叙事思维(布鲁纳,2001)。人类习惯通过故事来体验生活,总结经验,虚构可能的世界。在叙事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二是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生活是一种故事化过程,人类事件和思维的真实性只能通过故事来表达和激发。在教学环节中,需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组织故事。三是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一定首先学习叙述的用法。叙述性话语比非叙述性话语更能引起注意,更有利于认知,更有利于外语学习。在完成信息故事收集、编辑整理后需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四是叙事理论。叙事理论认为人们天生就是故事的叙说者,故事为人们的经历提供了一致性和连续性,一些哲学家“已经将叙述上升到人类认知和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的高度”。五是外语教学理论。其中主要有两点:第一,文学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二,叙事是适用于语言和教学任何层次的一种相当有趣的任务。说明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人类一定是最先学会叙述的方法。
事实上,外语教育和教学方面的许多研究者和教师们都已经注意到叙事与人类语言能力之间的紧密关系。Edwards&Willis(2005:59-68)曾经指出:“通过叙事,人们对自己的经验作出理性解释,创造出一种关于自我的连贯意义(即人生故事。”据此,他们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叙事性任务(narrative tasks)方面的实证研究。Tavakoli&Foster(2008)也对叙事性任务作了专门的研究。他们发现:叙事性任务本身有不同的复杂度,“叙事背景(信息)通常是由从属成分描述的(比如在英语中)。于是,英语学习者如果在完成一个叙事性任务时,想要把背景事件与主要的故事线联系起来,那么就得构建从属分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此就使得句子的复杂性增加,也就是说训练了他们对复杂句的掌握与应用。反思性教学也离不开叙事的形式。Simon Hole认为,“我们学会了讲故事的艺术,这些叙事就可能打开反思之门”(Mcentee et al.2003:45)。
熊沐清、邓达(2010)曾指出:“叙事教学法以文学为主要参照,但不是文学教学,也不是主张把语言教学变成文学课,而是主张吸收文学的某些要素,使语言教学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因为这不仅符合教育的本质特征,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也符合人类天性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这段话辩证而准确地揭示了叙事教学法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近20来年里过于注重“市场”和“实用”,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学因素产生了偏见,有矫枉过正之嫌。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外语教学需要使学习者有意义地投入到具有挑战性和关联性的扩展的语篇中,同时也越来越清楚地发现语言与文化问题的不可分割性”,这里的“文化”与文学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文学”语篇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所以Barnett呼吁:“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文学、文化和语言自然地结合起来呢?如果我们不能把文明、文学和语言以一种协调的方式整合起来,我们就只能得到语言、文学或文化鉴赏的某种虚假外表。”(Hall,2005:2:3)
2.3 新课改为叙事教学法的提出提供了可能
为解决我国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新课改要求改变原有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教育部,2001)笔者也是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叙事教学法的。按照目前我国高校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叙事教学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商与智商的培养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在获得基本信息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主体上,改变了现有教学中以老师为主体,课堂缺少互动,沉静乏味的课堂氛围。在教学环节上,突破以往零散的信息和语言知识,加强对文章整体信息、语言知识、文化环境的整合。在教学内容方面,打破以往千人一律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激发了他们学习外来语言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目的方面,引入叙事性教学法可唤起年轻人关心社会的责任感。这种改变传统教学主体、增加新的教学环节、打破单一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目的的新方法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为我国高校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现状摸索出了一条新的出路。虽然叙事教学法不能满足所有新课改的要求,也不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但它确实为我们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沟通探究等综合能力,叙事教学的理念与新课改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新课改为叙事教学法的提出提供了可能。
3.叙事—主题式教学法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主题式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法是任务型(Task-based Approach)教学法的一种具体形式,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也是整体语言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英语信息的输入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输入的信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点,同时还要兼顾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的要求。此模式需要提前确定主题,然后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对所探究的主题进行问题质疑、观点交流、信息互补等语言运用活动。课堂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在课堂情境中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课堂师生互动具有双向性、教师主导性和情感性。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双重责任是“教书育人”,育人即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把其思想、道德、文明、心态、人格、个性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显露给学生并使之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学生学会良好的社交技巧并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主题式教学法和叙事教学法都具有可操作性,但叙事教学法同时又是一种教学路径和理念,“它可以产生出许多种具体框架、实施方式(method)及方法(techniques),既丰富和发展其自身,又可服务于其他新起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熊沐清、邓达,2010)。所以,我们可以把叙事教学法的观点阐释牵引到主题式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将主题式教学模式视为叙事教学法原则或理念的一种具体实践模式。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叙事—主题式教学法,其涵义是以叙事教学法为指导思想,以主题式教学模式为操作方式,因而它是在叙事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叙事教学法和主题式教学法,以确定主题为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确定的单元时间教程中,如在一两堂课内,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和操作都是围绕着一个单元主题展开,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创造真实和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活动。比如选择“environment”这个主题,将这个主题当成是一部分课堂教学资源,或者是以主题为基础向外发散进而扩大阅读教学中的信息量,当然这些外散的课程内容最后仍然是要回到这个主题的中心主旨当中。然后通过叙述,让学生在完成主题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有机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寻求新知识。合理地使用这种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英语交际应用能力,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4.叙事—主题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主题式教学设计在操作维度上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单元式主题教学设计,以学科内特定知识点为主题,以教学单元为主题外延展开教学设计;二是学科式主题教学设计;三是学习领域式主题教学设计,它以学段为时间单位,在跨学科基础上,整合本学段各学科学习内容,进而确定主题并做出相应的叙事教学设计。本文笔者所谈到的大学英语叙事—主题式教学,在操作上是单元式和学习领域式叙事—主题教学的结合,既以单元为主题进行设计,同时也涉及跨学科的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
4.1 研究阅读材料,确立合适的主题。
教学主题的确立,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把一个单元看做一个整体,围绕单元的主题,把可能涉及到的跨学科知识提前预习、课外阅读和英语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确定主题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还要关注主题的开放性和可操作性。但也不外乎有特殊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的平时教学实践发现,不同的教材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各种阅读材料,但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单元内容虽然主题一致,但是在内容的编排可能与教师要挖掘的不一致,有的文章的难度与实际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水平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突破教材,广泛利用各种渠道找到相关主题,并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整合教材,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材料。本文笔者选择以《英语时文泛读》第一册第二单元的“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为例来阐述怎样具体将叙事—主题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讲述的是当前环境面临的现状以及各种问题,呼吁人们提高环保意识。课文涵盖丰富的环境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又出现了大量的词汇、短语,句式多为分词的独立结构。第一阶段主要是提前让学生预习阅读文本材料,引入与该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Your environment in which you live or exist、inhabited environment、environment effects、Resource recycling、Global Warming等。
主题确定以后,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搜集网络上相关文字、音频及视频资料,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与课堂主题相关的思考话题,双方通过互动予以相应的指导,促进学生对确定的主题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然后教师通过分析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将资料分为正式学习的资料,如:在线课堂课件、教师笔记等,以及非正式学习资料,如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影音资料等,制作成PPT课件,从而避免资料的过分堆积。到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上,学生再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围绕主题内容学习和开展叙事任务。教师顺便可以指导学生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具体讲解重点难点、相关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细节。在这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跟现实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开展课堂口语活动,调动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动性。学生间、师生间可以针对主题学习任务,进行实时交流。当学生交流出现障碍、学习遇到难题的时候,教师通过答疑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此外,由于课堂上学生进行输入输出的练习时间有限,因此课外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延伸的语言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开放交互的环境下进一步学习,扩大信息输入内容,增加输出的模拟练习。
4.2 通过叙事表达主题内容
接下来的任务是通过叙事表达主题的内容。通过学生对搜集到的对主题相关的信息的表达,不仅能训练阅读信息地搜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特别是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有同学围绕“Global Warming”这一主题展开叙述。这一过程中既能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其听力,并能找出不足,还能进一步挖掘和肯定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在前期对主题有了初步了解后再进行主题材料的阅读。最后通过对课文的叙事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在引入先前ppt设置好的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架构,熟悉单词表中词汇的读音和意义,找出课文中表达的事例,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之后要求小组成员集体讨论这些事先已在PPT上的引入问题,并进行自由发言,找出每个问题后对应的答案,最后在组员的合作下要求每个小组对找到的答案进行叙事表达,这是对主题或课文中的一个故事或一段材料进行叙事设计加最后展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所创造的可能世界中思考如何组织语言表达和如何用语言流利地对每个问题进行叙述。这样不仅让他们更加熟悉课文内容,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叙述能力和对每个问题的认知能力。
4.3 通过叙事掌握课文中的词汇、短语和语法
虽然阅读看似只需要了解文本大意就行,但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掌握课文中的词汇、短语和语法却是英语学习的必要功夫。通过对主题信息中每个问题的叙事,讨论所使用的重要词汇、短语和从句等的意义和用法。在这个过程中急需教师的引导,在教师旁敲侧击、穿针引线的带引下,尽量让学生对每个语言点、语法或语言教学项目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情境,而不是如以往孤立地记忆词汇和机械地运用语法。(刘嘉,2011;向蓉,2011)比如讲解本课中核心词汇“reckless、laid-back、go through the roof、hit the roof”等和分词独立结构,教师可以给每组布置本课要求掌握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的内容,让学生创设情境,以讲故事的形式,即叙事的形式执行本阶段的教学任务,且故事的内容最好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比如,在学习词汇和短语时,可以让学生将这些词汇短语串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而语法学习,不能一味地给学生讲规则,而应该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进行互动,表达思想,体验相应的语法规则。这种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效地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增加叙述能力和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提高了认知能力。科学研究表明,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确实能促进大脑肾上激素的分泌,增加学生记忆词汇和语法的深度。
5.结语
对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探讨是英语高等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现有的教学环境,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叙事—主题式的教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集两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融合了叙事教学法和主题式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强调了教学朝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叙事教学理论为指导,确立主题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围绕主题展开叙事,体现英语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原则,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最终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兼顾其各自的个性化发展。
[1]Edwards,Corony&Jane Willi.Teachers Exploring Task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C].New York:Palgrave,2005.
[2]Hall,Geoff.Literature in Language Education[M].Basingstoke,Hampshire&New York:Palgrave,2005.
[3]Mcentee,G.Hall et al.At the Heart of Teaching:A Guide to Reflective Practice[M].New York and London: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3.
[4]Tavakoli,Parvaneh&Pauline Foster.Task Design and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The Effect of Narrative Type on Learner Output[J].Language Learning,2008,58(2):439-473.
[5]布鲁纳.教育的文化[C]//文化心理学的观点.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1.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2001-06-8[2012-10-15].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
[8]刘嘉.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文,2011(3).
[9]向蓉.任务—叙事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国语文,2011(4).
[10]熊沐清,邓达.叙事教学法论纲[J].外国语文,20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