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在建平
2013-08-15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师
盛 新/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师
建平中学一贯倡导和坚持课程改革,其中分层次走班的授课形式,因尊重学生个性、释放个体潜能而广受学生欢迎。
众所周知,自“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课堂教学基本都是按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然而这种教学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它强调的是统一化的“齐步走”,因而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发挥。
早在冯恩洪校长管理期间,学校就主张,优秀的教育应该是“合适的教育”,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教育。而“分层次教学”是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而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尽管在入学总分上差别不大,但就单一学科而言,学生间仍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因囿于要照顾“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想,不仅导致一些学科弱势的学生被拖垮,而且也阻碍了一批有强势智慧的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虽说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原初级中学的“优秀学生”,但由于初、高中的衔接不当以及对新的学习环境在适应性上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高一阶段出现初步分化。建平中学在自己的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管理层和教师们也都形成了一个共识:为提升同学个体素质,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实施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分层次教学。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家长和学生们的愿望。
因此,建平中学自1988年,就开始尝试实施分层次教学与测评。经过25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措施。由于多年来我校不断地坚持课程改革,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连续几年高考升学率在上海市名列前茅。
本着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原则,建平中学自高一年级起,首先实施数学、英语两个学科的分层次教学;继而从高二年级起,实施物理、化学的分层次教学。
具体地说,实施分层次教学是将课程分A、B、C三个层次组织教学。A层是在认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抓基础、重反馈,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继续学习打牢基础;B层是在较高水平地完成课程标准的规定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科兴趣;C层则是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潜能,并为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做好准备。
层次选择的原则是: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参与选择,教师指导选择。
层次选择的流程是: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家长会广而告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负责与家长和学生细致沟通,理性制定出选择的方案。并在期中、期末考试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调整建议,动态管理。
层次考核方法是:在期中、期末考试前,教研组以A、B、C三种试卷组织命题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在网上自由选择试卷。考试结束后,教研组按ABC三个层次的成绩,按系数折算。这样就使得考试不仅具有诊断功能,更具有提高学生自信、扬长避短的实效。
分层次教学既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又鼓励学生把握自己,科学安排。2005级的倪融同学在所有的学科层次中始终处在B层,因为她认为,自己虽然是理科生,但理科优势并不突出,与其好高骛远,还不如稳扎稳打。而在B层次的学习中,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适应起来比较容易,也让自己自信满满,后来她顺利地考取了复旦大学的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而2013年考取上海纽约大学的华仕青同学,因天资优异,故而所有的学科始终处在C层,他的感触就是,从高一就实施的分层次教学,让身边有了更多的优秀同学作为参照以相互砥砺;而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动态流动,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激励;同时也促进了行政班之间的交流,裨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