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成因及解决对策
2013-08-15□)
□)
1、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简述
通过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相关文献,与针对黑龙江省十所高校的3500名学生的网络问卷,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其他省份大学生锻炼习惯表现基本一致。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成为为了体育考核或者教师督促的被动形势。锻炼时间短,无论是在单位时间,还每周每月甚至每学期学年的总时间上,都不能达到国家对初中生每日一小时要求的最低标准。参与项目少,由于大学生的体育场馆设施相对较为齐全,特别是高校也在某些项目承载着科研任务,因而,基本现代体育项目都具备现代化硬件条件,但是,根据问卷75.8%大学生只参与了一项,甚至有5.2%的学生连一项也没有参与。
2、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成因分析
根据相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文献,全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然而,由于黑龙江省位于北纬43°-53°,有着较其他省份的地域异化的特殊性。因而,在其成因上也具有特殊的一面,根据问卷结果,主要呈现为三个方面:气候原因。黑龙江省的气候相对于其他地区相对较冷,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致使这些从小受宠爱的大学生们不愿意外出,宁愿上网,支持这个原因的学生占55.9%。学习时间与昼夜时间长短的矛盾。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省的昼夜时间相对其他省份有着很大的区别,如在冬天夜是很漫长的,白天的时间则短的多,学生们要忙于专业学习,相对而言,时间很是紧俏了,尤其是当前就业压力大,学生更愿意把时间运用在学习上,持这个观点的学生占67.3%。学校推动不足。这点主要集中在没有根据气候或地理纬度开展特色学校运动,如滑雪、滑冰等运动,再者其他的现代体育项目,学生们从小就学习,可能由于学习习惯或意识的教育偏差,使得他们早就产生了逆反,因而,把自己不锻炼归咎于学校的学生,也与43.8%。另外,对器材与场地等过于挑剔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尽管他们积极性不高,但却把不愿意锻炼的原因归因于场地或器材,这样的学生占11.3%。
3、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解决对策
立足当前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实际,如何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是当前高校及其体育工作者正在努力的课题。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通过内驱调动等,激活大学生运动积极性等,进而推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但是,既然黑龙江省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也应该立足特情展开思考。
3.1、大力开展气候适宜运动项目
黑龙江省纬度地带决定,其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且有汉族、满族与鄂温克等民族,给各高校根据当地风情、气候开发开展特色气候运动创造了条件。其中85.3%大学生表示,对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感兴趣,并希望学校能积极整理、创新优化,使得这些项目具有普及性,便于他们学习、掌握并作为锻炼方式。因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或者与校外的运动场馆或者公园等,加强联系,建立校外体育运动基地,通过引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激活青年学生热爱运动的潜质,如滑雪等。
根据季节调整学校作息时间,为体育锻炼做好时间准备据2述,学生学习时间需要与白天时间短,是现实性的矛盾,学校该怎么创新机制,既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锻炼,因而,只能从学校的作息时间上做出调整。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常见做法有两种:一是,每日安排一节运动课,无论是必修体育项目还是选修项目,至少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二是,每天预留一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作为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锻炼。90.1%学生认为,这是切实可行的,但是,由于学生也有很多其他事务要处理,自觉性欠缺需要学校制度加强监管。
3.3、组织各种小型比赛,用竞技调动学生积极性
89.9%的学生认为,如果能形成一种模式或制度,把诸多的体育项目组织成小型比赛,可以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如可以借鉴目前国内热播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那种比赛模式,根据学校场地情况,设置较多的项目,进而去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并设置相关的奖项,从精神上引领,从物质上激励。
当前全国各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基本表现上有着较多共性,但是,在具体的原因上有个地域差别,因而,解决策略也要注意立足高校所在地区的实际、高校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展开思考,必须在激活大学生对于体育的需求,通过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进而指导其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1]张贵婷,靖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
[2]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