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013-08-1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习惯

□ )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就是说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监督和任何意志力作用的自然而然的行动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思想、行为等等,其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

1.1、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主要采取让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方式来促使其掌握相应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很明显,这是一种被动的间接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有的体育老师只是机械的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完应教的课程,从来都不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是什么,也不注重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往往上完课之后,体育活动就到此为止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没有主动去锻炼的意识,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因此,体育老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等方面转化,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主动探索实现体育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形成良好互动。只有端正了体育锻炼态度,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有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体育知识及其技能,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在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要做到丰富多彩

体育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固定或规定的地点进行相关体育内容的传授和学习,体育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做到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使其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认识到: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可或缺。有很多传统体育项目诸如田径、体操、球类运动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意志力的锻炼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可以将一些文化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及趣味性,从而激发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再次,体育教师要善于发掘一些活跃于民间的运动项目(如摔跤、划龙舟、扔沙袋),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对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组织形式上,要积极探索理想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比如针对男女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开设他们各自感兴趣的体育课程,进行选项体育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选择体育项目,而且针对性较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也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3、积极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

有了爱好,一个人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做一件事情。有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课,上课的积极性也高,体育教师要正确的加以引导,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2、要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进而把体育锻炼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需要并成为习惯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其中,良好的锻炼习惯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这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2.1、要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是所有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如果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所以,要懂得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开展锻炼活动,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应该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组织器官的作用还有一些基本的卫生常识;其次,让学生明白生理负荷的概念,要有合理的锻炼程序,在锻炼中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能急躁冒进;还要让学生知道做好运动前准备工作及运动后整理活动的重要性,向学生讲述系统科学的安排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做到事半功倍。

2.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习惯是一种行为上的惯性,是意志力与毅力相结合的结果。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养成某种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段及其心理特征,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好有区别的培养和训练,使用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同时老师还应该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进而完成练习的整个过程并最终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3、要向学生强调端正态度和激发兴趣对培养良好锻炼习惯的作用

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需要学生端正态度,同时应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兴趣。这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对锻炼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端正态度,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自然就会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参与锻炼的兴趣也会更加浓烈,锻炼效果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督促其端正好态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发自本能的去进行锻炼,从而使其受益终身。

3、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需要重视的因素

3.1、要重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青少年学生的性格尚不成熟,思维方式也趋于简单化。要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上做到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之外,还应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在锻炼方法上加以指导,在锻炼项目上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同时要帮助学生摆脱认识上的误区和怯懦心理的影响等等。

3.2、要让学生养成自律、自觉的习惯

哲学上认为,“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如果养成了主动锻炼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这需要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自律、自觉的习惯。体育老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还应该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锻炼计划,按照规定的锻炼内容,辅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在保证运动量的前提下开展相应的锻炼活动。同时,体育教师应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认真锻炼,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锻炼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学生的自律、自觉性提高了,良好的锻炼习惯也就养成了。

4、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从单纯的讲授课本知识转为开始设计教材,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在教育模式上,现代教育技术使学习者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育信息量也加大了,同时提高了传播知识的效率。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上的积极运用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其自身也能得到不断的完善。主要变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洞察能力;其二,利用大容量的存储技术,丰富了信息资源,而且使用方便。学生可以通过获取的信息了解到更多的科学合理的锻炼知识,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锻炼经验,这些对于提高自己的锻炼水平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其三,信息组织结构上的多样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路径,形成创造性锻炼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另外,要让学生明白:多媒体技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也确实有力的促进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实践结合相对较少这方面。在学习中,学生要结合自己锻炼的实际情况加以理解。

5、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

“终身体育”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这个概念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在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参与学习和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体育成为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二,是以体育的系统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体育教育应作为“终身体育”的一个特殊时期或一个过程,而学生则是这一过程的主体。首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和真正内涵;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这样就能使学生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走上社会之后都能坚持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重视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6.1、要对学生充满期望

教师对学生充满期望能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对于学生的表现,不论是好还是差,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有益的鞭策,这样一来,表现好的学生会更加努力,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表现欠佳的学生也不会因此气馁,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学习,从而让自己得到进步。老师的期望是积极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变得积极起来,这是一种良好的正面效应。

6.2、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成长,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本领,为日后在社会上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打下基础。而为学生创造机会就是为了让学生成功,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会真正认识到体育教学的价值和自身价值,日后自然就会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6.3、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学生在成绩上取得了进步,哪怕只是很小的提高,体育教师都要积极给予评价,这样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老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条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1]陈军武.论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裴小林.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才智,2008,(12).

[3]李晓丽.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5).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习惯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上课好习惯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