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核心力量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研究
2013-08-15□)
□)
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众多,演练形式和技击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武术流派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在其训练过程中包含着大致相同的体能训练方法和理念。传统武术强调力的主导作用,没有力便没有功,力是技击的基础,因此力量训练在传统武术的体能训练中占据重要地位。
1、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力量训练理念
中国传统武术力量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动力收缩训练也有静力性收缩训练,既有器械训练方法又有徒手训练方法。力量训练部位贯穿于身体各肌肉群,不同流派会对不同部位的肌肉有特别的要求,不过众多的武术流派都强调力量训练应该注重核心区域的稳定和整体的发力。
1.1、核心的稳定性
在传统武术的基本功练习中有大量的平衡和稳定练习,多数门派采用的练习形式为站桩。所谓站桩,表面意思指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它起源于古老的宗教仪式,是对身体平衡、力量、和稳定能力的锻炼方法。现在常见的桩功有马步桩、燕式平衡桩、朝天一脚桩、梅花桩等。
1.2、发力的整体性
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都强调一个重要理念—“腰马合一”,是指传统武术中正确的用力方法。腰是指腰部,马则指的是马步,传统武术中把格斗式中腿部的站位叫做马步,它和当今武术中马步的内含并不一致,现代的武术套路中,马步指的是一种叫做马步的站姿。合一,就是要统一起来。传统武术中有句发力要诀:力从地起,达于腰,发于手。这就说明,发力时,力来自腿部的蹬地发力,通过髋部的传导到达腰部,再经过腰部依次传递出去。这就是在强调一个完整的运动动力链,强调整体的发力和作用。
2、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是近年来体能训练系统中的热点,也是力量训练科学化发展的产物,二者在当今力量训练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2.1、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态,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2.2、功能性力量训练
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法强调力量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它将人体的运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运动链,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动作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其运动链上的薄弱环节,从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所谓的针对性主要是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寻找某一项目的发力特征,在了解规律的基础上寻找其力量的薄弱环节,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最终达到高效的协调用力能力。
3、中国传统武术中蕴含着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理念
中国传统武术中蕴含着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理念,即强调核心区域的力量和整体环节的运动链。
3.1、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力量训练理念
传统武术把桩功训练作为一个重要力量练习内容,其中的卧桩、坐桩、和站桩练习,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和功能,就是锻炼核心区域的肌肉力量。这些桩法主要是发展下肢力量、髋关节力量、腰腹部力量、躯干力量以及本体平衡能力。
3.2、中国传统武术的功能性力量训练理念
功能性力量应更加突出多关节的运动模式,强调关节之间力量的协调发挥。传统武术中要求发力必须“腰马合一”,从一个整体的运动链出发来完成技击动作,把运动看做是整体的运动而不是某一环节的单独运动,“力从地起,达于腰,发于手”充分体现了整体发力的力运动链理论,而这点正是当前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核心理念。
4、中国传统武术对于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的重视
力量训练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与柔韧、灵敏、速度、耐力、平衡等一起构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功,其中力量是核心。武术基本功以力量为核心,任何技法和功法的施展都必须以力的形式来表现,力量的强弱直接决绝定了在对抗中的优劣。力量训练以“腰马合一”的整体运动链理念和“为习拳,先蹲三年桩”的核心区域力量训练理念为重点。而这两种理念某种程度上也就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健身、养生的三重功效。
5、结语
(1)中国传统武术力量训练蕴含着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念。可以说,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只不过是中国传统武术力量训练的两个侧重点,中国传统武术的力量训练还有更为丰富的内容等待我们发掘。
(2)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中国人习练武技的实践活动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我们努力学习西方训练方法和思想的同时,不能忽略掉祖辈们留下的训练学的理论与方法。
[1]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
[2]于红妍,李敬勇,张春合,周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
[4]陈小平.力量训练的发展动向与趋势[J].体育科学.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