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在生命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3-08-15丁俊郝英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系湖北武汉4302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生命体育教育

□丁俊 郝英(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系 湖北 武汉 430205)

体育融于生命教育之中。无论从近年来生命教育的发展还是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都表明体育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对人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是生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生命教育,即是“以跨学科为特征,以个体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培养生存技能,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命价值,使大中小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的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课程的作用在于: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在学会生存、体悟生活、懂得生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潜在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并进而开发学生的生命性情,从而形成“和自己好——热爱自己的生命、和别人好——尊重别人的生命、和地球好——维护地球的生命”的生命理念和生命人格,达成个体生命的拓展与跃升。

1、生命教育发展研究

生命教育首次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的,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

从美国学者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到日本所修改的新的有关声明教育的《教学大纲》,大纲以以尊重人的精神,对生命的敬畏的思想来定位道德教育标准,再到台湾、香港的大中小学系统地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各国各地区都非常重视生命教育。

近几年来,国内也非常重视声明教育的研究,重视在体育课中进行生命教育,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多了生存训练、户外拓展等内容,大学的生命教育也伴随着学科专业课的学习而学习,中小学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也慢慢的建立起来,社会广泛的重视生命教育,各种公益活动中的生命教育类的主题也显而易见。

台湾的生命教育最早由民间团体于1976年从日本引入,主要由社会民间团体主动参与并逐步推广。1997年台湾“教育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台湾“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校规划《生命教育实施计划》,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其中不少内容涉及拓展训练、户外运动、野外生存训练等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和户外活动。生命教育自1998年开始针对全台中学生实施,并得到台湾各级中等学校和辅仁大学、彰化师大等一批大学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

上海市制定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辽宁的中小学也明确指出,生命教育要在体育课和科学课中重点突出,、湖南省也开展了生命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和试行工作。从各省的运行来看,基本从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认知开始,进行青春期教育、生存训练,户外拓展训练,指导和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的意识。

2、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构成

根据已有的资料表明,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构成主要以开发主题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参与活动为载体,在学科学习、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中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生命激励生命,进而建构生命意义,安顿现实人生,提升现实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具体包括:

生命意识教育。主要涉及认识自我,做好人生规划;认识他人和社会,培养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痛苦和失落;树立科学辩证的生死观,探索和追求生命的意义,发现人生的价值。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通过讲课,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培养学生的自我悦纳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了解有关健康的理念,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树立保健意识。

安全教育。每年都有个别学校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师生伤亡,例如突发公共事故、不当活动事故、食品卫生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我们要善于利用已发生的案(事)件、事故对学生进行体验式的教育,指导学生办黑板报、读相关的校园广播稿、观看事故纪录片、参加应急演练等等,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它关注学生成功的喜悦,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愿望和潜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获得成功。我们可以策划一些学会做人、学习心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问题行为矫正、剖析成才实例、阅读名人、体验成功等方面的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迈向成功,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

3、体育在生命教育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

从生命教育整个发展历程和生命教育内容不难看出,体育伴随着人一生的教育中。这与体育本身的功能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体育的第一大功能就是健身功能,在健身中,身心愉悦、忍辱负重、磨练意志。

健身健脑的功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掌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体育能健脑益智:体育锻炼能为心理的器官——大脑提供能源和营养。大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健康如何与大脑有直接的关系。

心理品质教育功能。体育运动使人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竟界,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意志品和坚韧不拔的不屈不饶的精神。竞赛的成功体验和挫败体验,能磨炼人的心理素质,即使严峻的考验,也培养良好的心理平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很重要。体育可使人情绪乐观:由于体育运动融游戏、竞赛、艺术和娱乐于一体,故它特有的娱人娱己的功能十分明显。人们通过体育活动,在与对手的拼搏中,在与同伴默契的配合及征服自然障碍后,会得到一种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智能教育功能。通过户外的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可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强壮了身体,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记忆,促使学生的脑部发育,是学生变得更灵活,更全面。因此,作为一种教育的体育运动,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增强人的体质过程中,还包含着培养、开发和提高智能的教育因素。

团结协作的功能: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体育竞赛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有取有舍,相互合作,在一场比赛中,不仅逼得是技术,也不完全是战术,更多的是比较双方心理素质,比的是相互配合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与心的感应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团结与协作。

如:对方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配合不够默契出现失误而最终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对裁判员的误判是大方宽容,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胜利时,是骄横自大,还是认真总结经验,戒骄戒躁。这都是培养集体主义感和大局为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优良品德的教育过程。

爱国教育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大型体育运动会比赛,观看我国运动员为国拼搏、为国争光,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场面,讲述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体育具有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体育对生命教育的作用机理就是: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学习健身的方法,在身体的健壮中练就愉悦的心情,在成功和失败中磨练意志和体验团结协作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享受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1]廖晓萍,程玲.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幼儿生命教育项目活动”初探——以浙江大学华家池幼儿园的实践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08,(04).

[2]何芳.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J].中国德育,2008,(01).

[3]裴娣娜,柯爱红,朱克美.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08,(01).

[4]冯建军.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J].河南教育,2006,(12).

[5]金生鈜.生命教育:使教育成为善业[J].思想·理论·教育,2006,(21).

[6]宋兵波.生命教育中的学生与教师——兼论生命教育向人的教育的回归[J].思想·理论·教育,2006,(21).

[7]徐秉国.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特点[J].教育评论,2006,(04).

猜你喜欢

生命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