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排球教学针对护理专业设置身体素质练习的研究
2013-08-15潘灿星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
□潘灿星(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清远 511510)
1、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为高职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建立一种以健身为主,同时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专业技能发展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盲目向普通高等院校排球教学看齐,致使排球教学培养目标模糊,高职院校沿用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缺乏高职院校个性,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职业劳动的性质、形式、条件与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人的身心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现行的排球课程结构,职业特色不突出,严重制约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高职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日趋成熟,身体的各部分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身体素质的发展进入了缓慢增长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积极性也明显下降,导致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实习或就业所从事的岗位具有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繁琐且强调细致、专业素质要求高等特点,这些要求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要掌握好必须的护理专业技能、技术以外,还需要具备健壮的体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3、排球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作用
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且能够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制、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还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积极作用。科学有效的身体素质练习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打好身体基础,为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提供可能。
4、排球教学中针对护理专业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4.1、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度和灵敏度
注重身体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尤为重要,全面发展各项素质才能有效掌握并且运用排球的各项技战术。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有些体育老师注重身体素质练习而忽略它的全面性,往往只注重抓速度、耐力和力量,而忽略抓柔软度和灵敏度。其实柔软度和灵敏度与其它三项同样重要,因为它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速度、耐力、力量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
排球身体素质练习方法:速度练习。如折返跑或折回动作;面对墙做各种反弹球的练习,也可结合球做各种不同落点、不同节奏的防守练习;三米侧向或前后快速往返移动等。力量练习。如用小哑铃或杠铃做腕屈伸;手指俯卧撑或卷重物;实心球练习;仰卧起坐;俯卧体后屈等。耐力练习。如800-1500米跑;排球场内步法移动;重复练习战术跑位等。柔软度。如立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拉伸大腿;拉伸肩韧带;体侧运动等。灵敏度。如对墙反复扣杀排球;变速跳绳;绕“8”字跑;追逐游戏;小步跑等。
4.2、发展身体素质应该多渠道、多途径
在排球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应该以专项训练与辅助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为主,结合其它运动项目共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有些老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每次体育课都进行素质练习,效果不尽理想。若多做辅助性练习,再加上一些球类运动,同样可以达到良好训练效果,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换而言之,就是要采用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运动能力。
5、身体素质教学的注意事项
由于身体素质的练习比较枯燥,强度较大,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该从思想上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练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牢固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从理论的高度上提高认识。另外,在安排素质练习时,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在安排身体素质的教学时,教学内容选择、练习方法、采取练习的手段上应符合科学性原则。各项素质练习要恰当合理,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情况。
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动作的规格、质量。教学时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种练习对身体的作用。练习中应认真观察、指导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练习的效果。
由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渐进性和迟效性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持之以恒、长期训练。
6、结束语
排球教学针对职业特点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科学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定能为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使他们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发挥好专业技能为社会作贡献。
[1]袁平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论述[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汪正毅.21 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3]詹阿宁.高职学院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考.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