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
2013-08-15周玮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1460
□周玮(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1460)
1、培养学生健身意识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健身意识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育具有社会性、全面性、全民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发展水平。同时,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可以推动大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锻炼的明确目标。他们上体育课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训练活动,可以满足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坚持健身的大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美好的情操,继承和发扬中华名族自强不息、勤劳朴素的中华美德。
2、培养学生健身意识的有效策略
2.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必须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形成丰富的体系知识,才能够为一些行为坐出正确的思想指导。只有充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才能全面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目前高校中的教育缺陷就是过于注重实践能力,不够重视理论的成果。老师的敷衍了事,导致学生对体育事业的漫不经心。所以在讲解体育知识的时候,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体育知识。比如:教会学生懂得更多的体育赛事规则,了解体育文化的背景和前景,并且真正地理解健身和健康之间的含义和联系,最终形成正确的健身观念。体育教学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因为既可以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自身的智力和身体水平。所以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和谐关系。
2.2、促进学生的体育爱好,增强健身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只有培养学生多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活动的训练中,并且享受体育活动带来身体上和心灵上的感受。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到充足的成就感,是促进学生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充分保障。所以老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性格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做出正确的人生指导,通过提高学生对体育健身的热情,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固定的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做好充分的铺垫。
2.3、根据学生特征和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据学生特征和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在健身模式的改革中,可以从传统的运动型过渡为现代的健身型,提高学校健身环节的设备资源。在课程方面,可以改变传统单调枯燥的课程设置,使课程的设置更加多元化、时效化、动态化、大众化。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建立多间体育健身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健身项目,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进程。每个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锻炼中,找到情感的寄托,是体育健身乃至全民健身的有效前提。
2.4、健身方式的多重选择
健身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每个人选择的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选择健身方式的时候,不能违背生理规律和自然规律,坚持循环渐进长期性的锻炼原则。一般情况下,身体比较虚弱的学生可以先坚持慢跑,完成一些健身体操。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不是很激烈的运动,比如:兵乓球、跳绳、太极拳等。随着身体素质的逐渐增强,再进行一些频率快的活动,比如:快跑、打篮球、爬山和游泳等。在性格方面,性格比较阳光人可以进行一些群体合作式的运动,比如一些球类和拳击类,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相反比较内向的人,可以进行一些怡然自得的活动,比如:散步、跳绳、呼啦圈等。当然,在开始健身之前,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热身运动,比如:慢跑和一些舒活筋骨的伸展动作,慢慢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放松肌肉,保证在运动中身体的安全。在运动中要科学调整运动量,比如有氧运动一般在30分钟左右,在比较激烈的运动中,人的心率每分钟会在130次左右。进行了激烈的运动后,要进行适当地休息,使身体恢复运动前的状态,使肌肉不再处于紧张的状态。
3、结束语
大学是教学事业的顶峰、所以高校中的体育事业要和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不断为学生建立丰富的体育项目资源和提高锻炼的条件,在体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保持良好的健身习惯,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1]如何看待高校学生健身意识及体育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7).
[2]我国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信息,2011,(09).
[3]对高校“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实施策略的探讨[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