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2013-08-15高迎春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理工英语专业

高迎春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118)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世界语言”之一的英语在多数国家的许多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加入WTO后,英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在我国,有600多所高校设置英语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英美文学、英美概况、欧洲文化入门等课程,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西方文化、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等方面具有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对我国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对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甚至是春节的兴趣越来越少.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流利地介绍英国的风土人情,但却无法清晰地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这种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主动对外输出我国优秀文化和传统的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发现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了解,导致交际低效和失败的问题非常严重[1].而且这一现象在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中尤为明显,因为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所招收学生大都是理科生,文科生相对较少.在高中的时候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学习上,对地理、历史和政治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相对较少.所以,对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中国文化情况以及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

1 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掌握情况及英语表达能力,本课题组设计了一份调查和测试问卷.问卷包括3个部分:①20个选择题,主要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识;②20个翻译题,要求把春节、中国结、剪纸、四合院等传统文化中的常用词汇翻译成英语;③2个调查题目,一是老师在授课中是否经常融入中国文化和注重培养你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二是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调查和测试的对象选择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和长春工业大学2010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

调查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英语表达能力欠佳.问卷①中,大多数学生对基本的传统常识掌握较好,而对于像“信天游”主要流行于我国哪个地区、戏曲里的“插科打诨”指的是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指的是什么这样的文化知识掌握的不好,只有32%的同学做出正确答案.很多同学表示平时经常用到这些词汇,但让具体说明基本都说不清楚,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在问卷②中,像春节、端午节、故宫等常见且简单的词汇都能够准确地用英语表达,而像剪纸、二人转、《西游记》等词汇翻译正确的只有7%,实事求是和科学发展观这样媒体上经常提到的词汇没有一名同学能够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只能对最基本的文化知识用英语来表达,而一些大家平时经常谈起的常用词和热词却很难用英语来进行正确的表达.在问卷③中,95%的同学反映大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仅注重西方文化的介绍,很少有老师授课中融入中国文化和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96%的学生表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建议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大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现状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和笔者收集的相关资料,对目前我国部分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现状有了一定了解.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学习了西方文化,并且对西方文化有深入了解.但目前,很多院校只强调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天面对的基本都是全英教材,看英文小说、报纸,听英文歌曲,把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作为主要任务.母语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基本被忽略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少之又少,很少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中国文化,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寥寥无几.所以,目前我们英语专业学生的“失语现象”比较严重.

此外,还有的同学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和思想,在缺乏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去突击外语的表层学习[2].很多同学非常喜欢阅读莎士比亚、狄更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的作品,甚至能对他们的作品作出一定的分析,而对于中国五千多年留下来的精华,像《论语》、《孟子》、“四大名著”等作品却很少有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多数同学对希腊罗马神话、西方婚礼仪式、愚人的来历都非常熟悉,也热衷于和朋友们一起过圣诞节和情人节.而对于向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的中国节日,相当一部分同学知道它们的来历,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的受欢迎程度也远远不如西方的情人节.所以,目前重视西方文化而忽略中国传统文化是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理工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学理科的学生,他们在高中时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数理化方面,对政史地了解得不是很多,升入大学后,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很少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就导致了“失语现象”和母语文化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也导致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掌握得不是很好,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不理想.

3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教材

教材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和工具[3].介绍英语文化、文学和其它常识方面的教材在书店中随处可见,可介绍中国文化方面的英文教材却少之又少.有的教师想在课堂向学生们灌输中国文化,却苦于手中没有合适的教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到处可见.所以,相关出版社应组织相关人员用英语编写出介绍中国文化的各种书籍,规范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这样既有利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又使教师有了可利用的资料,方便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教授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知识的掌握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3.2 缺少用英语讲授的中国文化课程

目前,少数高校开设了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课程,如中国文化、中国古诗词选读、中外名著比较等,但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公选课,人数较多,老师授课时基本不用英语,导致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些课程不感兴趣,很难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国文化知识方面的提高.这对于肩负跨文化交流、传播祖国文化重任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没有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输入会直接影响他们跨文化交流的流利性和准确性[4].所以,在理工院校很有必要开设相关的中国文化课程,以提高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掌握,并提高学生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3.3 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不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持续性和包容性,追求和谐平衡的世界观和乐土安天的生活情趣[5].教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而部分英语专业教师多年投身于英语教学中,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英语学习、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对很多中国文化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并逐渐忘却.所以,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英语表达能力,经常阅读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杂志和报纸,观看CCTV-9介绍中国文化的节目.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在课堂上用英语介绍我国传统文化,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感恩节的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端午节,即注重两种文化的对比,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4 结论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部分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情况较差,英语表达能力欠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较严重.所以,出版社应积极出版中国文化方面的英文教材,同时各个高校也应增加用英语讲授的中国文化课程;英语专业教师应提高自身中国文化水平,通过这些途径提高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掌握,并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对外交流和弘扬中国文化.

[1]廖华英.中国文化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57.

[2]胡渝镛.论学习者的母语和母语文化之缺失与补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68-70.

[3]兰 军.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10(3):190-193.

[4]邓文英,敖 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58-61.

[5]杨 敏,王克奇,王恒展.中国传统文化通览[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68.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失语理工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作品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理工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