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
2013-08-15舒宗建田友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404000
舒宗建,田友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404000)
车祸或者是由高处坠落后患者很可能会发生颅脑外伤,并伴随有颈髓损伤,该疾病多发于中青年患者。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在进行X线片和CT检查时,尽管有的患者的颈椎显示正常,但是仍然可能会伴有颈髓损伤的现象[1]。因此,严格监视患者的意识、心率、血压等生命特征,对于预见患者可能存在颈髓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见性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在患者还未提出任何要求之前,迅速判断出患者的状况,并根据其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文对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并且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紧急症,患者发病紧急病情严重,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对100例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进行了预见性护理效果追踪,随机将这100例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分配为2组,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37.5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5.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然后参照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实行整体护理。当值班的护士接收到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入院的通知后,立即通知管辖内的分管护士,并且简单介绍患者的病情,分管护士以病情为依据,以预见性护理程序为向导,对其实施治疗护理,其步骤如下:第一,为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将备用床改为暂空床,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物品或者是药物,必要时需为患者准备输液;第二,准备好一切用于抢救的物品、药物、仪器,如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物品、相关的监护仪等;第三,对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及抢救;第四,评估患者意识、瞳孔反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其他生命体征状况并记录;第五,做好相关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预见性护理措施采取了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增强预见性护理意识,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与医生配合协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国际急救界素有“伤后黄金1h”的专业急救理念。预见性护理的实施为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在入院进行急诊所耗费的抢救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在康复情况上也有较大差异。
2.1 两组患者在就诊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方面的比较 50例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间为(40.08±27.33)min,50例对照组患者就诊时间为(50.73±27.4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为(31.73±11.01)min,对照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为(70.48±9.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非手术康复出院:观察组32例,对照组15例;骨科行颈椎手术治疗:观察组9例,对照组11例;行颈椎骨牵引:观察组8例,对照组17例;死亡:观察组1例,对照组7例。观察组在经过预见性护理之后,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患者不需手术就可康复的患者占了64%(32/50);而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比较高,且患者骨科行颈椎手术治疗和行颈椎骨牵引比例较观察组要高(P<0.05),非手术康复出院的患者仅占30%。
3 讨 论
对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护理效果,详细结果讨论如下。
3.1 常规护理 遵医嘱给予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输液、止血、降低颅内压,并作青霉素类等皮试,观察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随即做好术前准备。
3.2 预见性护理程序 按照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首先快速对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进行伤病情评估,检查患者的意识、瞳孔反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其他生命体征状况,以确认患者有无生命危险[2]。第二,准备对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抢救,在“伤后黄金1h”的专业急救理念下,争取时间,及时抢救患者。(1)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在抢救开始,如果患者的呼吸道通气出现障碍,很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应该准备好相应的清除呼吸道异物的器械,用手或者是舌钳将舌头拉出,然后清除阻碍呼吸道的异物以及血液等。对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是心搏突然停止,应立即采用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在急诊室患者的急救中,气管插管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的概率[3]。(2)建立静脉通道,抵抗休克。休克在患者急救中死亡的比例比较高,对于严重受伤的患者,受伤后的6~8h是患者抢救的好时机,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可以有效抢救休克患者。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医护人员给患者建立了抗休克的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置管,保证液体输入、升压药物以及输血的畅通[4]。(3)控制患者紧急性的出血,减少患者继续出血的现象,防止患者出血过多。(4)严密监护患者心电、血压、瞳孔等病情的变化,对于休克、呼吸困难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治。(5)对于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做好充分准备,有效进行手术治疗,节省手术抢救的时间。第三,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各种体征指标的变化。(1)患者的意识状态的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意识状态出现变化就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患者瞳孔的变化。一般颅内压增高下,患者的瞳孔会发生变化,比如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不敏感或者消失,同时患者可能会伴有其他的症状,如意识不清逐渐加重,肢体出现侧面瘫痪等[5]。应立即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20%的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降低患者颅内压。(3)患者颅脑病变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20%的甘露醇可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在临床上颅脑外伤和胸外伤在血压和呼吸方面的症状是完全相反的,医护人员必须要注意仔细观察患者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在使用脱水剂治疗时,首先要控制患者的血压[6]。(4)如果患者出现脑休克,要及时采取措施抵抗脑休克,因为休克严重时也会加重患者的脑水肿。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变化,瞳孔以及患者肢活动等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可以有效防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为以后的预见性护理总结经验[7]。第四,各科室要密切协作。为能够使患者及早得到抢救,医护人员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要做好各个科室的协调工作,保证患者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医护工作人员,比如实习同学可以陪护患者的家属,B超、CT等尽可能安排在病床边上进行,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8]。第五,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首先医护人员要联系手术室,并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配血、皮试、插胃管等。为使患者能够更快接受手术治疗,可以开展医院急诊室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许巧珍,高冬梅,朱素尧.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12-213.
[2]任彩萍.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526-527.
[3]赵小纲.多发伤治疗进展[J].中华急症医学杂志,2003,12(9):642-643.
[4]何鹏.创伤临床分类及救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57-158.
[5]王一镗.大力加强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2):77.
[6]金珊珊,徐美勤,韦素芹.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急救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0,54(1):88-89.
[7]文亮,尹昌华,徐世伟,等.急救部开展创伤急救手术1673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0):583-585.
[8]张立元,刘秋秋.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配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