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楼梦》中的丧葬描写

2013-08-15王雨容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秦可卿死者红楼梦

王雨容

(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

丧葬是人的最后一次仪式,是有关活人与死人联系的仪式。通过丧葬仪式,活着的人可以缅怀死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可以反映继承死者遗志的意愿,还可以祈求死者对活人的庇护。中国自周代开始,就有一套完整而复杂的丧葬仪式。作为“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里面多次写到丧葬,下面笔者试着来剖析《红楼梦》中的丧葬描写。

一、《红楼梦》中对死亡的称谓

由于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导致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死去,有着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下)》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是最早关于死的各种称谓。《红楼梦》中关于死的称谓远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大致有以下几个:

薨 《红楼梦》中有三个人的死用到“薨”。第58回有“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第86回说“周贵妃薨了”;第95回有“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这回的回目就是“因讹成实元妃薨逝”;因为这几位都是皇妃身份,所以用“薨”。

宾天 第 63回写贾敬去世,众人正顽笑不绝,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宾天,最初专指帝王之死。(明)文秉《先拨志拾》卷上载:“李可灼敢以无方无制之药,驾言金丹,夕进御而朝宾天。”“宾天”即为天帝之宾的意思。后来这个词也用来泛指尊者之死,如这里指贾敬之死就是如此。

捐馆 第14回写林黛玉的父亲去世,回目用“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捐馆”又称“捐舍”、“捐馆舍”,是捐弃所居住的地方的意思,是死的讳称。这个词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今奉阳(指战国时赵国大臣李兑,封奉阳君)捐馆舍。”与“捐馆”相类似用法的词是“不禄”。

溘逝 第106回写贾府遭抄家后皇恩又到,北静王府的总管来告知贾政时说道:“主上甚是悯恤,并念及贵妃溘逝未久,不忍加罪,着加恩仍在工部员外上行走。”

圆寂 第17回写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时说:“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圆寂”是梵文“涅槃”的意译,原意是佛教所说的烦恼寂灭、功德圆满的最高境界。

返真元 第109回回目是“还孽债迎女返真元”,写迎春在孙家一年就被折磨而死。“返真元”语出《庄子·大宗师》:“嗟来桑户乎!尔(你)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倚。”

老了 《红楼梦》第 15回说铁槛寺是贾府“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的”。“老了”是口头语中对“死”的通俗称呼,如同“走了”一样。

二、《红楼梦》中的丧葬仪式

易衣 据《礼记》的《既夕礼》、《丧大记》记载,人到病危时,要换上事前准备好的寿衣,称为“易衣”。易衣有两种时间,一种是在死者弥留之际,一种是在死者断气之后。《红楼梦》两种情形都有描写。如,第97回写林黛玉弥留之际,李纨对躺着流泪的紫鹃说:“傻丫头,这是什么时候,且只顾哭你的!林姑娘的衣衾还不拿出来给他换上,还等多早晚呢。”第98回有“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又如,第32回写王夫人房里的金钏儿丫头投井而死之后,宝钗不计较拿出自己的两套衣服给她装裹,就是易衣。

写殃榜 写殃榜就是给死者写的文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讣告,上面写有死者的年寿及“招魂”的话,并定下入殓、发引、破土下葬及出殡的日期时辰。如,第 69回写尤二姐吞金而逝之后,贾琏请天文生(即阴阳先生)来家,“天文生应诺,写了殃榜而去”。

入殓守灵 入殓即给尸体穿衣下棺。《礼记·丧大记》和《仪礼·士丧礼》都对入殓的仪式有具体记载。殓有大殓、小殓之分。小殓是给死者裹上衣衾,时间在死去的次日早晨。大殓是把尸体放入棺内,时间在小殓的次日。至清代时,民间已没有大、小殓之分,全部统称为入殓。入殓时,要“衔口垫背”。“衔口”即给死者口中含珠玉或米粮,又称为“饭含”,包括两个方面,饭是在死者口中放粮食,含是在死者口中放珠玉。“饭含”因死者的尊卑不同而有所区别。关于饭,《周礼》上载“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稻”;关于“含”,刘向《说苑》载:“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当然,饭含之物历代是有变化的,这里不详述。“垫背”,即在死者被褥下放些钱物。如,第 72回写王熙凤抢白贾琏时说:“我又不等着衔口垫背,忙了什么。”死者入殓以后,并不立即安葬,往往要停柩待葬一段时间,这叫做殡。据载,夏代殡于东阶,殷商殡于两楹间,周代一般是在堂的西阶掘一坎地停柩。西阶是客位,亲人去世不愿让其早早离去,停在家中像对待宾客似地对待死者,故称殡。春秋时的诸侯,有殡于祖庙的情况,《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晋文公死后,“殡于曲沃”。因曲沃是晋国宗庙所在地。一般的老百姓是另搭灵棚,停放灵柩。殡的时间是随死者的地位而变化的,周代时,天子是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庶人一个月。殡的期间,有亲友的吊唁。“开吊”是丧家择定日期接受亲友吊唁送礼。如,第101回写凤姐的哥哥王仁弄银子的方法就是开吊,结果“弄了好几千银子”。慰问丧家的一种说法是“道恼”或“道烦恼”。如,第43回写凤姐过生日,宝玉却出门了半天,回来后说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了”。前来吊唁的人送给死者家属以代祭品的银钱叫“奠仪”或“打祭银”。如,第60回有贾珍要贾蓉去找母亲要“江南甄家送来打祭银五百两”以给付贾敬丧事的工钱。

哭灵 亲友吊丧时,往往要在灵柩前痛哭。如,第98回写黛玉死后,宝玉虽在病中,闻讯后“必要亲去哭他一场”。写宝玉在潇湘馆黛玉灵柩前三哭:“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号啕大哭”;“宝玉已经哭得死去活来”;“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又有同去的“贾母哭得泪干气绝”。

绕棺 在殡期间,有给死者诵经超度的仪式。开始念经的那天叫起经,和尚绕棺材念经超度亡魂,叫“绕棺”。如,第 66回尤二姐在尤三姐面前说宝玉不糊涂,举了贾敬去世后,和尚绕棺时,宝玉“只站在头里挡着人”的例子。

《红楼梦》中有关丧葬的仪式写得最详细的是秦可卿的丧事,第14回中如此写道: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延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鞈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短短的一段话里包含了许多丧事习俗。“开方破狱”,是开始超度念经,念的是《破地狱偈文》,拯救亡灵出地狱得解脱的意思。“传灯照亡”,是说佛经犹如明灯,给亡灵以指路,即在棺材下面燃青油灯。“开金桥”,是使死者来世托生于福禄之地。“伏章申表”,是向上帝奏告的文书。“放焰口”是和尚替丧家念“焰口经”及施舍饮食于众鬼神,为饿鬼超度,为死者祈福。“拜水忏”是和尚念“水忏经”来为死者祈求免除冤孽灾祸。“水忏”又叫“慈悲忏”。“接引咒”,是接引死者到“极乐世界”的咒语。

丧事期间,对孝子有些特别的要求。如,“藉草枕块”、“席地坐下”等,即睡干草,枕土块。如,第 64回写贾敬丧事期间,“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哭居丧”。并且还要求孝子要席地而坐。如,第112回写贾母丧事期间,贾政“到书房席地坐下”。丧事期间,丧家要用白纸将门神遮盖起来。如,第110回贾母去世时,“从荣府大门起至内宅门扇大开,一色净白纸糊了。”丧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叫“丧服”或“孝服”。丧服根据与死者的关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也称五服。如,第92回冯紫英问贾政,贾雨村与贾府“是有服还是无服”,相当于询问其亲疏关系。我们平时讲五服,指关系较近的亲戚。

坐夜 在出殡前一晚,一般要“坐夜”,也叫“伴宿”。如,第第十四回写秦可卿出殡前一夜:“这日伴宿之夕,里面两班小戏并耍百戏的与亲朋堂客伴宿。”第110回写贾母去世后,史湘云因丈夫病着,“只得坐夜前一日过来。”守灵之后是辞灵,即出殡前,亲友们向灵柩告别。告别时以酒祭奠死者叫奠酒。如,第111回,贾母去世后,“到二更多天远客去后,便预备辞灵。”

出殡 丧礼的高潮是出殡。出殡必须选择吉日。出殡时要白衣执绋。《礼记·曲礼上》说:“助葬必执绋。”《礼记》的《丧大记》、《杂记(下)》载,天子出殡用六绋,诸侯四绋,大夫二绋。后来在出殡的行列两旁拉开两根绳子,这是古代执绋的遗制。在将要启动棺材时,先由主丧孝子在灵前摔碎瓦盆一只,叫做“摔丧”,也称“摔盆”。主丧孝子要亲自抬扶灵柩或牵引灵车,叫做“驾灵”,后来主丧孝子一般只在灵柩前领路,也称“驾灵”。如,第 13回写秦可卿死后,“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

第14回写秦可卿的出殡,“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从中可看出送丧者都穿白色的丧服,亲友送殡者,男子步行,妇女乘轿或马车,都在灵柩之后,按亲疏关系排列。同时,沿途有设祭棚祭奠,称“路祭”。秦可卿出殡时,路祭的“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大轿、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东平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王设的祭棚,是“彩棚高格,设席张笆,和音奏乐”。北静郡王在祭棚等候时,更是“手下各官两旁拥传,军民人众不得往还”。城门前,“又有贾赦、贾政、贾珍等陪同僚属下各家祭棚接祭”。(第15回)所以,“宁府送殡,一路热闹非常”。出殡途中,还要飞洒纸钱,意为替死者买路。在送葬的时候,还要给死者唱挽歌。挽歌据说最初是挽柩的人唱的。《晋书·礼志》上说:“汉魏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唐代文人白行简著名的传奇《李娃传》、元代石君宝的《曲江池》、明代徐霖的《绣糯记》都写过荥阳公子郑生身无分文时沦落为挽歌郎,即专门替人唱挽歌的故事。后世的挽联、挽词,就是从挽歌词演变来的。我们现在葬礼时的友乐,作用也同挽歌大体相同。

守制 父母去世后,嫡长子要守制,具体时间是三年,期间只能闭门读书,谢绝世务。如,第 2回写黛玉母亲病故后,“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才有后来贾雨村给林黛玉做西宾。又如,第110回写贾政想扶贾母灵柩回南安葬,找贾琏商议,贾琏说:“如今趁着丁忧干了一件大事更好。”

封建时代,皇帝后妃之丧,臣民也要守制。守丧期间,对臣民的宴乐嫁娶都有种种限制。如,第58回写皇宫一位老太妃薨后,“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宁府尤氏等人“观各官宦家,凡养有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所以也处理打发了家里的12个小戏子。清初的戏曲作家洪昇因为在孝懿皇后佟氏丧期内招伶人在家演出自己创作的《长生殿》,被下刑部狱,遭国子监除名。同时,观看演出的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著名诗人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人,都被革职。时人因而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

丧葬形式 因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入土为安”的观念,所以传统上主要是土葬,“死无葬身之地”也就成为一句对人极其恶毒的诅咒。同时,也有火葬的形式,有些患传染病而死的,为防止影响,可能也会采取火葬。如,第78回写晴雯死后,王夫人就要求“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于是晴雯被“抬往城外化人场去了。”

三、《红楼梦》中丧葬描写所呈现的美学风貌

作为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大量的丧葬描写取得了诸多的美学成就,这主要体现在《红楼梦》丧葬的情节叙述意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丧葬描写中人物的塑造以及丧葬氛围和意象设置等方面。

丧葬叙事的情节意义首先表现在丧葬叙事的横向空间拓展上。《红楼梦》的丧葬叙事善于围绕丧葬事件本身,进行横向的空间叙事,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情节内容。丧葬叙事中的横向拓展一般根据情节的发展逻辑,巧借丧葬活动,转换不同场合,进入多层次的情节叙事,使诸多事件在丧葬的主体叙事过程中交织在一起。如,写秦可卿的丧事时,不仅交代了丧葬的举办过程、丧葬礼仪,还插入了贾蓉被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宝玉谒见北静王、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等情节,这不仅在丧葬情节的发展脉络中融入了“节外之事”,而且还扩展了丧葬的叙事空间。作者借助秦可卿丧葬这广阔的空间场合几乎将各色人物都集中地展现出来,上至王公贵人、地方官员,下至帮闲僧尼、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伙计仆人,等等。可以说,丧事时是全书人物最为集中出现的情节,也是人物活动最为丰富的情节,作者藉此丧葬空间集中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丧葬的情节叙事意义还表现在丧葬地纵向延伸上。丧葬事件不仅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往往也成为故事情节生成与发展的依托,是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延伸的动力因素,成为新的情节发生发展的契机,从而引起新的情节线索。

在《红楼梦》一书的丧葬描写中,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巧妙的讽刺手法,客观的白描手法等。这些艺术手法在丧葬描写中的综合运用使作者在刻画人物、安排情节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寄托和表达自己的理想,也使得《红楼梦》的丧葬描写呈现出更为纷繁多姿的审美意蕴来。

《红楼梦》的丧葬描写运用了许多对比手法。如,秦可卿丧葬时的繁盛奢侈与贾母丧葬时的相对冷清形成了对比。秦可卿丧葬举办之时,场面相当壮大,连北静王这样的王公大人都参加祭奠,一副棺材都是一千多两银子。而贾母去世正值贾府被抄、家道衰落之时,所以王熙凤这个曾经给秦可卿举办过那么风光的丧礼的人都遇到极为尴尬之事。

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是《红楼梦》丧葬描写中的一个特点。如,秦可卿刚去世时,贾珍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讽刺。

作者对丧葬的描写还采用了有详有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如,《红楼梦》中描写了大量的丧葬个案,但描写最为详细的是秦可卿的丧葬,占了三回的笔墨。大部分的丧葬则没有展开。

[1] (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 王齐洲.绛珠还泪——《红楼梦》与民俗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秦可卿死者红楼梦
由曹雪芹创作构思论秦可卿“病死”的合理性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李瓶儿、秦可卿“棺木”新解
从《红楼梦》看养生
嫁入豪门的秦可卿有多惨?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ORGANIZED GIVING
鲭鱼精与秦可卿:明清小说中的“情妖”和“幻情身”
别样解读《红楼梦》
走近“死者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