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英译的翻译策略
2013-08-15王潇杨
王潇杨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异化翻译法(或异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和归化翻译法(或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创造的,用来描写翻译策略的两个术语。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让读者靠近作者。异化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具体说来就是要具体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语语言形式和异常写作手法。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让作者靠近读者。
一、异化和归化在《金锁记》语言层面翻译中的应用
(一)《金锁记》中人名的英译
在小说的翻译中,如何准确地译出人物的名称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皆因中国人的名字较西方人复杂的多。张爱玲对这个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最终她找出了一种能被自己和读者所广泛接受的方法。在她的英译小说《金锁记》中,她主要运用了三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音译法。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在英文小说《金锁记》中,大部分人物的名字使用了此种翻译方法,它传达了汉语的发音特征,但其名称中的含义却无法传递。例如:Ch’i-ch’iao(七巧),Lan-hsien(兰仙),Chi-tse(季泽),Ch’ang-pai(长白),Ch'ang-an(长安),Chih-shou(芝寿),T’ung Shih-fang(童世舫),Ch’iang-(祥云)等。
2.音译法加直译法。直译法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地翻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而音译法和直译法的结合则主要用于翻译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名称,这些称谓通常用于特殊的语境中,出自主要人物的口中。直译法可传达出主要人物的年龄、地位、人物关系、辈分等信息;音译法则传达了人物名字和姓氏的信息,例如:Master Pai(白 哥),Little Miss An(安姐儿),Sister Yun(云妹妹),Litter Sister Shuang(小双姐姐)。
3.意译法。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或更大的意群)时使用较多。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意译也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
在英文小说《金锁记》中,少部分人物的名字使用了此种翻译方法。例如:Third Master(三爷),Third Mistress(三奶奶),Third Aunt(三婶),Master-in-law(舅爷),Mistress-in-law(舅奶奶),Big Mistress or Eldest Mistress(大奶奶)等。
在以上三种翻译方法中,张爱玲同时应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第一、二种翻译方法以音译和直译为主,体现了张爱玲在翻译过程中忠实于源语言的文化和作品内涵,主要运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而第三种翻译方法则是以意译为主,在翻译过程中,张爱玲充分照顾了读者接受译入语的程度,体现了她主要着眼于译语读者的归化的翻译策略。
(二)《金锁记》中颜色词的英译
张爱玲孩童时期就非常喜欢绘画,这一爱好在其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追求绚丽的色彩和优美如画的写作风格。在其代表作《金锁记》中,她便运用了诸如雪青色、葱白、银红、玫瑰紫等多种色彩,使小说的语言更为丰富,人物形象的创作也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颜色词是其作品翻译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英文小说《金锁记》中,“青色”一词使用的频率非常之高。对这一颜色的采用,可以使张爱玲较为容易地接近她的美学理想。因为青色与其他颜色的共现会出现参差的对照,增强作品绵延而又悠长的韵味。所以本文选取了不同“青色”词的翻译来进行总结。
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The sky was the dark blue of the bottomless pit.
青湿眉毛。glistening dark eyebrows
竹根青窄袖长袍。a narrow-sleeved gown of bamboo-rootgreen
雪青洋绉手帕。lavendersilk crepe handkerchief
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mauve trousers with a flickering blue
佛青实地纱袄子。Buddha-blue solid gauze jacket
藏青长袖旗袍。navy blue long-sleeved gown
青灰团龙宫织缎袍。blue-gray gown ofpalace brocade embroidered with a round dragon design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颜色词“青色”多用于服饰的描写。在这里,张爱玲灵活运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来处理不同类型的“青色”,从而使得译文中的颜色词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烘托气氛方面起到了与原文同样的作用,帮助了译语读者通过色彩这个特殊的手段对作品进行解读。
(三)《金锁记》中拟声词的英译
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在其作品中,张爱玲大量运用了拟声词来描述纷杂的市井之音,如电车声、小贩的叫卖声、隔壁的倒水声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声音不但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感,而且增强了文本叙事的开放性。在《金锁记》英译过程中,她主要区分了两种拟声词:
例1:窗户眼里吱溜溜地钻风。
the wind squeaks in through the crevices.
例2:渐渐马路上有了小车与塌车辘辘推动,马车蹄声得得。
Gradually wheelbarrows and big pushcarts began rattling along the road,and horse carriages passed,hoofs tapping.
以上两例是第一种类型的拟声词,它们是大自然中具有普遍性的声音,不包含特殊的文化含义和语言色彩,虽然中英文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它们同表示一种声音。在翻译过程中,张爱玲借助了英语中已有的拟声词对其进行了翻译,译文和原著同样生动,使得目标语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它们。
例3:街上小贩遥遥摇着拨浪鼓,那懵懂的“不楞登……不楞登”里面有着无数老去的孩子们的回忆。包车丁丁地跑过,偶尔也有一辆汽车叭叭叫两声。
Far away in the street a peddler shock a rattle-drum whose sleepy beat,bu lung lung…bu lung lung,held the memory of many children now grown old.The private richshas tinkled as they ran pastand an occasionalcar horn wentba ba.
例3中的拟声词是第二种类型,即具有特定语言文化色彩的声音。文中的拨浪鼓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儿童的玩具,目的语读者对此可能并不熟悉,在英语中也很难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来进行翻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爱玲根据汉语发音自创了一些拟声词,并赋予了这些词强烈的个性特征和联想意义。目的语读者可能对“不楞登……不楞登”的声音感到奇怪,但他们同时也获得了一个体验中国传统玩具特点的机会。在这里,张爱玲灵活运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四)《金锁记》中语音的英译
文学作品是要表达作者感情的,而感情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则依靠着语言的语音和节奏,它们也是文学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译小说《金锁记》中,张爱玲不仅巧妙地翻译了不同的语音,更重要的是她对语音和声调的翻译追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小说的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
她(七巧)嘴里说笑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她挤得走了样才好。
While talking and laughing she feltbothered,her restless hands squeezed and kneaded Lan-hsien,beating and knocking lightly with a fistas ifshe wanted to squash herout ofshape.
七巧嫁了一个软骨病的丈夫,对她的婚姻感到万分绝望。但她很倾心她丈夫的弟弟,季泽,所以她格外嫉妒季泽的媳妇兰仙。这段翻译中的语音处理,把七巧心中那种怨愤,不满,绝望体现得淋漓尽致。squeezed and kneaded,beating and knocking,这些词语把七巧的绝望和失落完全刻画了出来,这些形象又生动的词语属于半谐音词,长元音[i:]出现了三次,和squash这个词相呼应,体现出了七巧揉搓兰仙的力度和狠劲,以及她心中快要满溢出来的痛苦和怨毒。
二、异化和归化在《金锁记》文化层面翻译中的应用——《金锁记》中习语的英译
习语是文化的载体,又是语言的精华。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龙生龙,凤生凤。dragons breed dragons,phoenixes breed phoenixes.
女大不中留。a grown girlwon'tkeep.
娶了媳妇忘了娘。take a wife and the mother is forgotten.
大丈夫何患无妻。a worthy man need notworry about nothaving a wife.
这是从小说《金锁记》中摘取的习语翻译。对目的语读者来说,他们可能并不能准确理解这些习语的含义。所以,张爱玲对这些习语采取了直译的处理方式。一方面,译语的形式和内容翻译得很准确;另一方面,译语句式的结构也处理得非常成功。生动地将中国的婚俗文化、龙文化等信息传递到了译语文化中。
意译也是张爱玲在翻译这部小说时常用的一个方法,因为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如果过多使用以直译为主的异化翻译策略,可能会引起读者错误的理解和联想;同时,习语的内容在翻译时会受到译语语言形式的限制,这时如果采用意译法,可以删除习语在源语言文化中的形式和意象,使得译文自然、流畅,读者易于接受。例如:
喝西北风。nothing to eatordrink exceptthe northwest wind.
送佛送到西天。finish hergood deed.
求爹爹拜奶奶。to beg and kowtow.
鸡犬不宁。There was more fuss than ever.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英译小说《金锁记》这部作品中,张爱玲灵活运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不管是在语言层面还是在文化层面,张都在异化和归化之间不断地进行探索和调整,使得译作呈现出了一种特定的平衡,力求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同时又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特色。
[1]Hisa C T.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Stories[M].New York&Lond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1.
[2]Nida Eugene A.Science of Translation in Language[M].CA,Cliforni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24.
[3]刘绍铭.张爱玲的文字世界[M].香港:九歌出版社,2007.
[4]灵真.海内外张爱玲研究述评[J].华文文学,1996,(1):53-57.
[5]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翻译的百年流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