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之比较
2013-08-15贾栗傈
贾栗傈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言语行为,请求可以被视作一种面子威胁行动。根据常识,我们都知道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交际中都会考虑面子问题,所以在实施请求这一言语行为时,发言人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策略来加以调整。不同的语言所借助的请求行为策略是不同的,汉语和英语也是如此。论文先尝试阐释中英语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然后对各自的行为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加强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感知力。
一、中英请求言语行为
1962年语言哲学家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语言具有行事功能,即只有当说话人说出了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话语,才能界定说话人实施了某种行为。言语行为就是交际者借助语言这一工具完成交际目的或意图。不管我们说出的话是向别人道歉,或者向别人提出请求,只要所说的话语能够传达一定的交际目的,那么言语行为就在发生。
请求言语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且我们并不陌生的言语文化中的交际行为。英语将“请求”(request)视作带有使役性的言语行为,比如“Could you pass the book?”“Please setthe table.”“Would you open the window?”作为一种具体的言语行为,请求正在受到语言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语言学家Levinson认为,请求从本质上而言是威胁受话人面子和行为自由的言语行为,说话者可能会威胁到对方的面子。因此在日常交际中,说话人往往不是直接发出请求,而是借助间接性话语或辅助性话语来降低该请求所产生的使役性。比如:“小李,我现在下岗了,你可以帮我在深圳找一份工作么?”“嗨,小美,我昨天下午闹肚子没有上政治课,你可不可以把笔记借我抄一下?”“总经理,我家小孩最近身体不舒服,需要人照顾,你看我能不能换个值班时间?”这样的请求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第二个例子中的请求行为是向同学借笔记,因此“可不可以把笔记借我抄一下?”就是一个中心行为,其他部分是辅助性语言。“可不可以”是人们在实施请求行为时惯常使用的委婉形式,能够降低请求行为的使役性。它存在的目的就是推动请求行为的顺利实施。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成功实施请求行为,必须讲究一定的行为策略。
二、请求言语行为策略
据有关学者研究显示,请求言语行为策略主要有三种:强加型、习惯性间接型以及非习惯间接型。这三种行为策略根据不同的场合分别进行使用。
1.强加型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句子通常不附加任何修饰,而是以一种直接的方式让对方了解你的情节,而且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征求受话人的意见。这通常是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的一种命令。在强加型行为策略中,行为句、陈述句或者祈使句是最为常见的。比如:“把门关上。”“明天12点之前把报告交上来”。“把黑板擦干净。”
2.习惯性间接型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这种请求类型最为常见,说话者通常会以一种委婉、间接的方式向受话人提出自己的请求。一是考虑到受话人的面子可能会因此受到一定的伤害,二是考虑到自己的请求即使没有被认可也不会伤害自己的面子。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面子是经常被顾忌到的问题。Brown和Levinson认为,每个参与交际的人都会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前者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认可和欣赏,后者是指不希望别人将某种东西强加于自己的身上,自己的行为不受到任何干涉。所以在进行请求言语时,人们往往采取习惯性的间接型行为策略。比如:“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door?”“Will you open the door?”“Could you possibly open the door?”
在汉语中,人们往往会用到“可以吗?”“行吗?”“你看怎么样?”等附加问句表达自己的请求。
3.非习惯间接型
非习惯间接型行为策略简称暗示,是指说话者含蓄地发出请求,受话人并不能直接听出说话者的用意,而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对言外之意进行推敲。这种请求行为策略倾向于间接、含蓄。说话者希望受话人根据自己对所涉及的事情的关心程度做出判断,得出自己的解读。比如:
儿子:妈,电话响了。
妈妈:我在做饭。
很明显,儿子对妈妈说电话响了是一种暗示,希望妈妈能接一下电话,而妈妈回答自己正在做饭,表明她听懂了儿子的暗示,但是她要做饭,没有时间去接电话,同时暗示儿子去接一下。
总之,请求言语行为策略分为多种,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方能判断。
三、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之比较
根据学者张绍杰、王晓彤和Levinson等人的研究,我们知道,不同的语言及其请求语是不一样的。关键就在于直接程度和间接程度方面,即选择不同的行为策略来表达请求。Blum-Kulka等人曾经实施过跨文化言语行为表现方式计划,指出英语最常使用习惯性间接型行为策略,比例高达83%,而汉语常用强加型行为策略表达请求,比例高达59.7%。在英语文化中,习惯性间接型请求是最为礼貌的,最能顾及双方的面子。因为它给说话人和受话人足够的余地,即使请求被拒绝,也不会太伤和气,即使在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之间也多使用习惯性间接型行为策略,以尊重受话人的尊严和行为自由。而在汉语文化中,强加型行为策略比较常见。在长者对幼者、上级对下级之间更是如此。如果老板要求职员做某件事情,通常直接下达命令。因为老板的地位高于职员的地位,他们对职员的请求就是命令,不需要太顾及职员的利益和面子。而在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用强加型行为策略,直接表达请求,以此显示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在中英语言中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语言形式和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导致的。我们都知道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可以通过多种语言形式达到请求目的,比如:“Would you mind…?”“Willyou…?”“Could you possibly…?”“Would itbe possible to…?”等。与英语不同,汉语通常可以以直接性语言加上一些附加语来达到礼貌与尊重的效果。比如:“请…”“不好意思……”其次,与英语国家不一样,中国社会的长幼尊卑划分得很清楚,地位高者没有必要向地位低者委婉地发出请求。相反,如果地位低者直接向地位高者发出命令,则会被视为“名不正言不顺”,需要委婉提出要求。而英语国家主张人人生而平等,提倡民主自由,任何命令式语言都会被看成侵犯,所以要委婉地提出要求,以此维护积极面子,并减少消极面子的影响。
总之,由于受到英汉文化价值取向差异的影响,汉语和英语选择的请求言语行为策略有很大不同。在不同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中,大多数句子表达着不同的意思,需要加以正确的判断。
四、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与英语教学
根据上文得知,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具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一定的锻炼,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如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语用知识,使学生克服母语影响,恰当实施“请求”等言语行为。
1.更新教学观念,注重传授语用知识
英语教师要树立语用能力观,熟练掌握语用学的相关知识,以此为学生做好榜样,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重视语言交际,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要在语法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准确性,比如说请求行为,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注意语言使用要合乎语境。对学生开展please、must、can、may等语用问题的训练,同时告知学生语言功能与语言形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在不同语境下,一个简单的陈述句也会有抱怨、责备和请求等语言行为功能。比如:“There is some books on the floor.”这个陈述句,可具有三种语用功能:责备对方地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书;请求对方把地上的书捡起来。
3.了解中英文化差异,避免语用错误
中英文化具有很大差异,社会价值观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从而可以促使学生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避免闹出笑话。
4.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先进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在课堂上播放有关中英文化差异的影片,让学生领会中英请求言语行为中的异同。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他们对中英文化差异的认知,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些学者认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也有学者认为,不同语言的言语行为和交际风格具有很大的差异。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由于文化价值观不同,中英请求言语行为还是能够体现出较为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中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社会,尊卑观念深入人心,强加型行为策略较为常见,在熟人之间也较常直接提出要求,以显示亲密的关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中英文化中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的英语教学才是21世纪需要的英语教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君文.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比与分析[J].外语研究,2000,(1).
[4]曲卫国,陈流芳.也谈“Please”,也谈“请”——与刘绍忠先生商榷[J].外国语,2001,(4).
[5]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