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徵璧生卒年考
2013-08-15罗菲妮
罗菲妮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宋徵璧,原名存楠,字尚木,又字让木,号幽谷朽生,别署歇浦村农,江苏华亭人(今上海松江),生活于明清易代时期,是云间派的重要成员,也参与复社和几社,是除“云间三子”之外成就和影响较大的云间词人。光绪四年刊本《重修奉贤县志》有:“徵璧少负才藻,与从弟徵舆有‘大小宋’之目”。宋秋士(宋存标)、宋尚木(宋徵璧)、宋直方(宋徵舆),海内所称“三宋”,诗古文领袖一时。宋氏兄弟为云间词派的首创者,彭宾《二宋唱和春词序》:“若子建、尚木年齿虽不大远,而同人之工于倚声者宋氏最先,则推为前辈矣。”宋琬《尚木兄诗序》:“三十年来海内言文章者必归云间。方是时,陈、夏、徐、李诸君子实主齐盟,而皆以予兄尚木为质的。”史料记载,宋徵璧是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充翰林院经筵展书官,以国变归里。入清,用荐秘书院撰文中书舍人,转礼部员外郎,擢清膳司郎中,官至广东潮州知府,在潮州11年,卒于官。
一、宋徵璧生卒年的研究现状
关于宋徵璧的生卒年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翻阅地方志,无论是宋徵璧生活了几十年的松江,或是为官十数年的潮州,都没有相关记载。历代的文学作品更是语焉不详。李越深的《松江府宋氏家族世系及文学成就概述》和朱丽霞的《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在整理宋氏家族世系家谱时也没有涉及这个问题。目前能找到对这个问题有所论证的有张文恒老师发表的《宋存标、宋徵璧兄弟生卒年考》一文。文中经考证研究,认为宋徵璧的生年应为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卒年应该在康熙十一年(1672)。
二、宋徵璧生年的推定及佐证
据史料记载,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秋闱)、会试(春闱)和殿试(又名廷试)三级,每三年进行一次,乡试在省城举行,常在八月秋季进行,所以又称秋闱,会试和殿试在乡试后第二年在京师应试。逢辰、戍、未年春季二月举行会试,中举的贡士会在同年三月十五再次参加殿试。《徐公先生年谱》有记载:“(癸未)是年,宋尚木及先生族弟丙晋会试获隽。”可证宋徵璧在崇祯十六年二月已会试中举,同年即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参加殿试的贡士均不落榜,由皇帝按应试成绩安排名次。查阅史料,关于宋徵璧殿试进士中举多有记载,其中地方志如《松江府志》就记载宋徵璧为:“崇祯十六年进士,授中书。”《重修奉贤县志》也有同样的记录:“崇祯癸未改今名,成进士。”文学作品中也有相关记载,由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辑的《明经世文编》序也提到宋徵璧为“崇祯十六年进士”。《陈子龙诗集》考证奉贤县志指宋徵璧为崇祯癸未进士。今人整理的文学集子《全清词·顺康卷》中也有:“宋徵璧……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中书舍人。”可以看出,宋徵璧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赴京参加殿试进士中举一事无疑,同年改原名存楠为徵璧。
《林屋诗稿》卷六收录有宋徵舆《长歌送尚木仲兄入京》:
江南十月清风作,寒梢森森木叶落。
锦帆紫缆夜半开,我兄从此入京洛。
……
明年春华满青甸,天子亲开未央殿。
射策应推第一人,敕赐蜚龙谁不羡。
兄也年纪四十强,十年高卧称南阳。
“我兄从此入京洛”“天子亲开未央殿”说明此诗为宋徵舆送别从兄宋徵璧入京应试所作。诗中第一句“江南十月清风作”,宋徵璧二三月在京应试,作于十月的诗应该是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前一年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的十月作成。宋徵璧八月通过乡试,得到入京应试的机会。从江苏华亭到京城路途遥远,且古代路况复杂、交通不便,宋徵舆十月即为其送行,完全符合时间逻辑。且崇祯十六年为癸未年,符合明代“逢辰、戍、未年春季二月举行会试”的惯例。《宋存标、宋徵璧兄弟生卒年考》一文以诗中“兄也年纪四十强,十年高卧称南阳”,“宋徵璧崇祯六年(1633)入京,到崇祯十五年(1642),蛰伏十年”,同样推断此诗作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清代松江望族与文学研究》一书附录四《宋徵舆年谱》也记载:“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秋,舒章、尚木北上。辕文《长歌送尚木仲兄入京》。”而这一年“兄也年纪四十强”,“强”意为“略多于”,也就是与“四十”相差不远,大概为四十一二岁之间。按照古人的虚岁纪年法,宋徵璧的生年应该在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与魏振东《陈子龙年谱》(硕士论文,未发布)中推断的宋徵璧生年一致,再一次印证了所推断的宋徵璧生年基本属实。
王崇简《青箱堂文集》言:“予初读尚木诗在天启戌、亥之际,而识尚木则丁卯夏也。是时尚木甫弱冠,来试京师,予遇于吕公祠之逆旅。”《礼记·曲礼》言:“二十曰弱,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唐《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古代男子满二十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冠者相匹配的“字”,表示已经成人,但比较年少,体犹未壮,所以称作“弱”。“冠”《说文》解释为“弁冕之总名也”,指代成年。“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才逐渐没落消失。文中提到当时宋徵璧“丁卯夏”“来试京师”,也就是赴京参加会试和殿试。《明经世文编序》中记载宋徵璧为“天启七年举人”,也就是说他在天启七年丁卯(1627)秋季八月参加乡试中举。《明经世文编序》由宋徵璧主持,宋征舆、徐孚远及陈子龙共同参酌商定而成,可信度较高。而王崇简“丁卯夏”与“来试京师”的宋徵璧相识,时间上相矛盾,一般认为此文本并不可信。我们知道,文集史料经过几百年的流传重刊,出现讹误在所难免。文中也提到另一个时间,既王崇简初读宋徵璧诗为“天启戌、亥之际”,也就是在天启二年壬戌(1622)和天启三年(1623)癸亥春冬之间。如若“是时尚木甫弱冠”是天启二年壬戌(1622)和天启三年(1623)癸亥年间的讹误,那么可以推测天启二年壬戌(1622)的宋徵璧刚满弱冠,则宋徵璧生年应为万历三十一年癸卯,即1603年,与上文的论证相差不远。但此论断从反向思维进行推理,论证条件缺乏史料依据,只能作为参考。
三、宋徵璧卒年的推定及考证
清康熙本《潮州府志》“国朝潮州府知府”列表中载有“宋徵璧,华亭人,进士。康熙元年任,卒官。”此刊本修撰于康熙二十三年,距宋徵璧在潮州任官的年代相去无几,可信度较高。由列表可以看出,宋徵璧为清代潮州第六任知府,任官时去世,由第七任知府魏祥于康熙十一年接任。可以推断宋徵璧出任潮州知府的时间应是康熙元年壬寅(1662)至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间,卒于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任知府共十一年。而《陈子龙诗集》考证奉贤县志言:“(宋徵璧)出知潮州府。潮素苦鳄,自徵璧莅任十二年,而鳄不至,人以为德化所致云。”陈子龙虽与宋徵璧交好,但存在误差也有可能,文中的“自徵璧莅任十二年”虽与十一年相差不远,但不可考。且文中提到“潮素苦鳄,自徵璧莅任十二年,而鳄不至,人以为德化所致云。”潮州历代史书并无宋徵璧在潮州驱鳄的相关记载。宋琬在《尚木兄诗序》中提到宋徵璧“今为政八年”,可以看出宋琬写这篇《序》时宋徵璧已在潮州任官八年。《尚木兄诗序》是宋徵璧将自己在潮州所作的诗稿寄给宋琬,“尔其为我序之”请她帮他作的序,说明宋琬与宋徵璧之间有书信往来,且交往密切,对潮州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序》中还特别介绍“潮州”这个地方,提到:“韩(韩愈)退之为刺史时,为民害者才一鳄鱼,驱而远之斯已耳。”由此可知,宋徵璧在潮州任知府时潮州早已没有鳄鱼之灾。《宋存标、宋徵璧兄弟生卒年考》一文引用宋徵璧收录于《潮州府志》十首竹枝词其八的:“丝素含悲墨客车,常将官舍比蘧庐。韩山漫说能栖凤,韩水何曾走鳄鱼。”也再一次证明了《陈子龙诗集》所引述《奉贤县志》提到的潮州人民“素苦鳄”和《陈子龙诗集》所记载的宋徵璧以德化鳄之灾并无事实根据,宋徵璧“莅任十二年”的论述既无史实记载,亦无事实可循,也相应地存在疑问。
综合以上的论证,可以推断宋徵璧的生年大概在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2),卒年应为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
[1][明]陈子龙.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幽兰草·倡和诗馀[M].[清]李雯,宋征舆,撰.陈立,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3]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委员会.全清词·顺康卷[G].北京:中华书局,1994.
[4]钱仲联等.元明清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5]朱丽霞.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李越深.松江府宋氏家族世系及文学成就概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7]萧晓阳.评《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6).